西北季風或氣候變化如何?

英明46671出入處世間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主要的氣候類型:高原山地氣候,如青藏高原地帶,由於地勢高度差異大,氣候呈垂直變化明顯;溫帶大陸性氣候,如西北甘肅、新疆,北部內蒙古等地,由於距海遙遠,降水較少;溫帶季風氣候,如華北、東北等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亞熱帶季風氣候,如淮河以南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熱帶季風氣候,如海南島、臺灣南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全年高溫。

所謂季風,就是隨季節不同而風向發生變化的風。西北季風就是冬季從西伯利亞內陸刮來的冬季風,寒冷而乾燥;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和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影響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而西北地區距海遙遠,加之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秦嶺——南嶺——武夷山脈——太行山脈等層層阻擋,西北內陸地勢又較高,降水量受到很大影響,所以,長年乾旱少雨。


一土快


說起河西走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僅僅是通往西部邊疆的交通要道,還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河西走廊上分佈著我們國家重要城市,如威武、張掖、酒泉等。北面隔龍首山、合黎山與巴丹吉林沙漠相望,在騰格裡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之間,聳立一座大約東北—西南向的、海拔大約1600左右的雅布賴山。

從題的描述中,要解決三個問題,沙漠是怎麼流動的?對沙漠的阻擋作用如何?東南季風帶來的降水與雅布賴山有關嗎?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國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沙漠,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位於中緯度地區西風帶位置,常年盛行西風,同時季風特徵明顯。

冬季侵入我國寒潮路徑有三路,西路、中路、東路。其中西路從新疆侵入我國,沿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裡沙漠南下,再進入長江中下游地區。凜冽的偏北風捲起沙丘向雅布賴山脈方向移動,受其阻擋,沙丘在山前堆積,隔斷了巴丹吉林沙漠向東南方向延伸。加之石羊河一頭扎入沙漠,這裡的民勤縣,象楔形一樣插入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裡沙漠,使之兩大沙漠不再相連,上天的恩賜,一座山一條河讓這兩大沙漠之間出現了綠州,同時合黎山、龍首山與雅布賴山合圍,制約著巴丹吉林沙漠向外擴張。

事實上,巴丹吉林沙漠如此囂張,與青藏高原有關,青藏高原的存在,冬季形成的冷高壓,對冬季風有一個加速作用,同時與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的狹管效應相疊加,才使得這裡的冬季風更為強烈,發育了世界上第三大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夏季,隨著副熱帶高壓北移,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的暖溼氣流伸入到巴丹吉林沙漠帶,給這些地區帶來一點點兒降水,實在是可憐,這裡畢竟距離海洋太遙遠,降雨貴如油,加之雅布賴山阻擋,正處於“雨影區”,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得更加可憐,成了沙漠,而玉門、酒泉、嘉峪關卻成的綠洲。

巴丹吉林、騰格裡沙漠的形成,不僅僅是位置偏居內陸,地形的影響,青藏高原也沒起什麼好的作用,才使得這裡自然條件非常惡劣,要把這裡沙漠變為綠洲難於上青天。


地理縱橫


土生土長鄂西北,

季風氣候常有得。

山巒氣候江畔風,

四季分明暖常在。

春風拂綠山青翠,

夏陽驕豔水產採。

秋實果碩桃桔豐,

冬至暖流見不怪。

鼠年偶遇疫災害,

驅寒驅邪鬥志在。

咬定青山不放鬆,

誓將妖魔地下踩。[大笑][大笑][大笑]


福馬靚奇典181859



甘肅行者楊


《AI獲得意識才有價值(2)》

2019.3.16

Marcus du Sautoy說-----"AI除非獲得意識,否則不會有任何有價值的創意."

而我的觀念從來就是認定他的這種說法肯定是十分正確的,不然誰去搞AI就真的一點也不好玩了.

現舉些實際已被"導演"大用特用又是吃瓜群眾都決不會當回事的超級AI軟件系統的智商的例子,以便不明真相的群眾就不必大驚失色或有什麼不可思議了:

1)調控霧霾軟件系統智商是6000萬.

2)製造颶風軟件系統智商是7900億.

3)製造海嘯軟件系統智商是6000億.

4)調控火山是否噴發軟件系統智商是9700億.

5)製造嚴寒暴雪軟件系統智商是5000億.

6)製造酷熱乾旱軟件系統智商是6000億.

7)製造大暴雨洪水軟件系統智商是6000億

8)............100)這些就不用再列舉了,反正大夥都不會當回事更無可能當真,對吧?

當然任何群眾若對於"導演"在地球上玩的遊戲有明顯異議均享有絕對的權利可親自去找上帝投訴其行為的不當等等,上帝一定可以耐心等待任何人去投訴,直到永遠........

所以像我這種沒什麼文化的人會認真講述早已發生於人間的各種事實真相也就更是無關緊要了.

所以地球上各個地區發生的各種名堂的"自然災難"事件皆是專業策劃的必然後果,沒人要搞鬼呀,全是明目張膽地搞事!


宇宙時空聯盟


越來越奇怪了,象這種氣象知識,我是萬萬講不清楚的,如果講錯了別人還以越來越老糊塗了,所以我是不能在這裡亂猜亂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