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商業如何轉危為機,多線發展加速“新零售”

從春節期間開始,各大商場門庭冷落,部分餐飲品牌選擇暫時閉店。但在迅速加強防護,確保員工和顧客都安全的前提下,

上海的實體商業企業也在抱團自救,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來多線發展,積蓄力量,“重啟”2020。


1


多家商業集團減免百億租金


市民“閉門不出”有利於疫情防控,但對於實體商業來說,卻遭遇了巨大危機。當服裝、餐飲和娛樂等現階段的非剛需消費降至最低點的時候,相關品牌商戶的房租壓力不言而喻。


1月28日,萬達商管集團率先宣佈,將對全國各地所有萬達廣場的商戶自1月24日-2月25日時間內的租金及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預計減免租金額度30-40億元。這一舉措獲得了廣大商戶的歡迎,也拉開了多家商業集團跟進的序幕。


實體商業如何轉危為機,多線發展加速“新零售”

南京路步行街


根據新商網的不完全統計,繼萬達減免之後,包括寶龍銀泰華潤愛琴海大悅城蘇寧紅星美凱龍等多家商業集團紛紛主動發佈降免租金的通知,時間跨度多在1月至2月,涉及的金額也超過了100億元,為處於生存危機中的品牌商戶帶來支持。


業內人士表示,平臺型企業的自身體量大,抗風險能力較強,它們對共生企業釋放出來的善意,有利於提振市場,也為疫後的消費復甦打好基礎。


2


管理層主動降低薪水


在平臺企業“託一把”的時候,不少連鎖品牌也在自救,通過內部縮減開支,以節流的方式支撐運營。記者從多家餐飲企業瞭解到,為了共克時艱,不少管理層都主動提出降薪,從減少人力成本上入手,減輕負擔,鼓舞士氣。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在向媒體表示現金流只夠發三個月工資後,又在昨天發出公開信,表示“總部員工願意延後領取工資,全力支持一線的夥伴”。樂凱撒也宣佈,在疫情帶來的影響消退前,董事長和CEO不發工資,經營團隊一律半薪,把更多現金流留給未來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優待門店員工,對堅守在一線門店的員工給予“特殊津貼”。此外還有

莆田餐廳木屋燒烤阿香米線等連鎖餐飲企業接到了管理層自願減薪的申請。


3


在線互動推出“雲購物”


當餐飲企業通過做大外賣來生存的時候,商場、購物中心也開通“雲購物”、“雲逛街”,藉助數字化之風,開闢新零售的“新戰場”。


上海世茂廣場日前推出在線購,在其官微上貼出了19個品牌的店長微信二維碼,掃碼就能聯繫上各品牌店鋪,讓店長帶領消費者線上挑選,部分店鋪還開通了安全無觸達的配送到家服務。上海新天地則通過官微、會員平臺、小程序等平臺

,創新線上的互動機制,鼓勵消費者“雲溝通”,鼓勵“雲逛街”,同時支持餐飲商戶提供外賣服務。百聯集團的i百聯APP和小程序上,也能“逛”第一八佰伴、青浦奧特萊斯等商場,購買各類產品。


中城商業研究院認為,本次疫情對實體經濟“短期衝擊消費業績,中長期加速調整轉型”。戴德梁行商業地產部董事冼嘉曦也持有同樣觀點:“疫情的打擊,會加速實體商業的轉型。”他指出, 購物中心應當從原來的租賃思維轉變為推廣思維,提供“舞臺”和渠道,幫助實體店打造品牌形象店,通過線下場景吸納流量,轉化為線上銷售。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張鈺芸

圖 片 | 楊建正 徐 程

編 輯 | 陸佳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