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鬆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祕訣”

2月7日晚,白巖松在《新聞1+1》節目中,與武漢市龍陽街芳草社區黨支部書記杜雲連線,瞭解社區防控的最新情況:

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道芳草社區共3846戶、超5000位居民。社區黨支部書記杜雲介紹,前期排查過程中發現3例確診病例,5日晚已把確診患者送到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下一步,他們將排查密切接觸人員。


武漢市漢陽區,一共有116個社區,其中芳草社區在本次戰疫情中,是發熱人數最少、發熱患者康復率最高的,芳草社區可謂是漢陽的“戰疫最佳”。那麼這個社區究竟有什麼“秘訣”呢?湖北經視記者決定前去探訪一下。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原來,一接到上級通知,社區書記杜雲立即展開了工作。在大年初一、初二,就完成了3846戶居民的全面排查,“火速”找出11位發熱患者。同時,還四處採買口罩多達2000個,分發給社區居民。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記者一到社區門口,就已經感受到了“嚴格”。小區只剩一個進出通道,車內每一個人,都被門口物業人員測量了體溫。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繼續往前走,安靜的小區裡,幾乎沒有行人,連行進的車輛都很少。小區的上空迴盪著巡邏人員的喇叭提示:出門切記戴口罩,沒事不要到處跑;勤通風,勤洗手,街坊鄰居一條心,抗擊疫情有信心。走進社區辦公點,這裡人人都忙碌著。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網格員在不停地接電話,記下居民的訴求、聊天勸解、安排接送車輛等等。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社區副書記在檢查門崗登記最新數據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社區副主任則剛從外面採買藥品回來


為什麼會有采買藥品的環節呢?

原來,戰疫情的最初幾天,“快”就是秘訣。尤其是公共交通剛剛暫時停止運營的時候,有的居民不方便就診,這成了社區書記杜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當她得知小區居民中,有從事醫護工作的居民後,她徵求了他們的同意,組建了一個社區問診互助群。發熱居民先暫時在線,向這些醫護專業的鄰居諮詢,先買藥,在家觀察,穩住了“軍心”的同時,還能避免這些患者前往醫院交叉感染。果不其然,絕大部分當時發熱的居民,後來都退燒康復了。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後來,這個問診互助群,也逐步演化成了生活互助群。居民們只需要在群裡告訴網格員自己需要什麼菜,社區就去採購,然後送上門,放在居民家門口,錢則先由工作人員墊付,然後根據小票手機轉賬。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這種“不見面”的服務,居民們紛紛點贊,隔著門,也要喊一聲:“謝謝了!”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截至記者探訪那天,整個社區有13人退燒,3人確診,2人待確定。


武漢這個社區書記與白巖松連線,記者實拍vlog探訪他們的防疫“秘訣”


記者和社區書記杜雲聊天得知,原來她曾經有10年的醫護工作經驗,在武漢同濟醫院當護士,輪崗多個科室。後來又通過進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過全科醫生。這些經驗,在這次戰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從疫情監測、排查

到教育疏導、管理服務

廣大基層幹部

在疫情防控一線

付出了艱辛努力


社區工作人員不多

但團結的力量很大

居民、志願者,門棟長

物業公司,支援人員,愛心企業……

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

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記者:侯芳 張文君 董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