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人話”已經是職場常態了嗎?

Cats貓


畢業7年,換過多份工作,有美國上市公司,也有幾十個人的小規模公司,談談我的感受。

在大公司裡,的確有“不說人話”的感覺,每個圈子都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則,大公司裡,大家講究專業性和職業素養。

首先是工作能力過關,這需要自己努力。大公司每個人工作量都很大,沒有人有時間幫你,有空閒時間,人家還想歇會兒。工作做不好,沒人踩你,就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所以,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是混大公司的基礎。

怎樣體現工作能力強,使用一些專業術語,顯示自己專業,是工作常態。每個人性格不一樣,有些人規規矩矩,有些人隨性自然,別人喜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我們管不著,只能接受。

其次,我們說說職場溝通。大公司人多,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追求不同。職場是與利益息息相關的地方,為了維護和爭取自身利益,每個人的做法也不同。

所以,職場當中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這也是“不說人話”的原因之一。複雜的人際關係下,運用一些溝通技巧保護自己的隱私,是必備技能。不然你對別人推心置腹,不知道什麼時候,你的私事就會成為別人調侃的話題。

職場不是交朋友的地方,如果我們能交到朋友,那真是我們的幸運,如果交不到,那是正常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該爭取的爭取,該忍讓的忍讓,該表現的時候要會表現,該低調的是就低調,情商高也是工作必備技能。

遠離是非,做好自己。


魏詠樂


在職場說人話的人命不長,我們公司,拓展訓練,老師出了個題目,“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剩下的時間你會做什麼”當時老闆也在場,當時的現場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各種表現,各種奉承,那是表現的淋漓盡致,我的發言最有趣,當時我脫了鞋襪,赤腳站在地上,左手握拳,申出大拇指,把拳頭放在頭頂,說我跟大家的想法一樣,居然得到了很多掌聲,這就是現在的職場。事後老闆問我,你當時的動作我看出來了,但你為什麼不說出來,我說,我還以為你喜歡聽這些呢,最後我被提升為車隊隊長[大笑][大笑][大笑]


用戶3770470179169


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當兵退伍後不願意回老家所以來北京打工,在北京也漂泊了好多年,因為沒什麼學歷所以沒在大公司幹過,基本都是三五十人以下的小公司。


我性格內向不太善於和人交流,在日常的工作中因為不太善於和上級搞關係加上性格耿直,畢竟當兵的時候部隊教育就是大家天南地北的能聚在一起就是緣分,大家都要好好相處有什麼話都能好好說。在退伍後工作中也是有什麼說什麼,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鋼鐵直男”,結果單位有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經常都是最後我背黑鍋。我發現這一點之後就一直咬著牙堅持做業務員,到現在雖然還是稟性難移,但也能看出一些風向懂得該閉嘴的時候就閉嘴,也能知道什麼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也體會了什麼叫“事在認為”。


至於說話這塊,個人認為主要是已老公司的老闆想要什麼樣的氛圍。如果是一個強力的老闆,不管多少個人都要按照固定的規矩來走,那公司的氛圍就會好很多。如果一個老闆就喜歡玩手段那就完蛋了,那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廟小妖風大”。


其他的至於內部競爭啊啥的,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素。


最後插一句,看似好多公司都是中層在搞風搞雨,其實都是高層或者老闆授意的,看似開會的時候罵中層跟罵兒子一樣,但是私底下給多少獎勵基層的人能知道嗎?


我是盧成彬


不是的,說說我曾經經歷的兩家公司。

我剛畢業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非常有人性化的公司,雖然只有10來個人,但是同事間彼此坦誠,大家平時互相鼓勵,各自為自己的業績奮鬥,當一個人業績不好的時候,從來沒有誰瞧不上誰,相反都是默默地支持與鼓勵。

可我經歷的第二家公司就不一樣了,第二家不知道為什麼,人都比較傲,自上而下有種人踩人的感覺,恨不得你趕緊犯了錯,就會有人誇大其詞,同事之間出現意見不同,也是互相懟,從沒有互相站在彼此的角度去思考 考慮問題。我剛開始很不習慣這樣的環境,我覺得自己都要窒息了。我以為自己沒經歷過大公司,才會出現“不適應症”。其實不是,是這個公司的文化有問題。答應我,如果遇到這樣的公司,儘快離開。


“不說人話”,從來不是公司的常態,如果周圍的環境已經讓你感到不舒服,那也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業績,不如換一個讓自己覺得舒服的環境發展。


理財讀書營


不說人話已經是職場常態了嗎?

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畢業之後我呆過的公司其實挺多的,有一些公司經常不說人話,但是有一些公司也是說人話的。

第一段不說人話的公司,其實也不算是一個公司,只是一個私營老闆的傢俱店,店裡邊兒除了店長,一共有三位營業員,但是老闆比較奇怪的是,我們的業績是按個人提成的,是誰招進來的客戶簽了單就算誰的業績,不算團隊業績,所以想想看三個人之間又都是初來乍到,沒什麼感情,所以暗中總是有一點搶業績的嫌疑彼此之間聊天也有一些不說人話的感覺,比方說店裡來了一個客戶,三個營業員都會上前去給客戶打招呼,或者是搶著給客戶介紹產品但往往越是這樣熱情,越是會嚇跑客戶,所以老闆索性說是讓我們輪流接待客戶,就123地輪流接待,但即便這樣也感覺到競爭,後來在這種環境中覺得待著沒意思,跟甄嬛傳一樣,鬥來鬥去的,索性就離職了。

第二段工作經歷也是在一個大公司裡邊兒,這次不是一個私人老闆的店面裡邊,真的是一個公司裡邊兒,但即便是在公司裡邊兒,也感覺所有的同事沒有那麼親密,總是表面很客套,表面上看所有人好像是和和睦睦一家人,但是女孩子的心思其實很好,猜誰和誰是真的好,誰和誰不好,誰和誰是表面上好,其實一眼都能看出來的,最出名的就是他們之間總是姐姐姐姐的叫著我都不知道到底誰是姐姐,反正都是姐姐,你叫我姐姐我也叫你姐姐,感覺不是一個說人話的公司。

第三段工作經歷也是在各大公司裡邊,所有的人都喜歡拍大老闆的馬屁,唯獨我不是一個會拍馬屁的人,而且公司裡邊兒的人感覺都會相互拍馬屁,總是誇你非常優秀,但你明明知道自己不優秀,業績也不優秀,為什麼他們總是見到你就說你很有很優秀,搞得像個搞傳銷的公司一樣。

以上三段工作經歷是我給大家分享的不說人話的公司,不知道你們之前有沒有碰到過這種公司?如果有的話給大家分享一下。



投資經營研究者


職場人話術多種多樣,你說的不說人話,應該是同事間缺少實話,這種也是跟行業有關係,也不能算是一種常態吧!

我以前一個同事轉行做了銷售,之前我們都是做技術。前幾天在一起閒聊,然後她就跟我說現在的工作跟以前比起來感覺心累,同事之間都是沒有實話,互相都設防不敢告訴自己每個月做了多少業績,客戶信息啥的都要自己保護,害怕別人知道。他們每個月有保底銷售業績,所以都會把業績隱藏,留給下個月。還擔心自己的客戶被同事挖走。因此,她還是會經常找我們以前的同事一起聊天談心,沒有心理壓力。

我們搞技術服務的工作就不存這種勾心鬥角的事情,每天工作都是互相協助,只有大家一起協調處理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


凝香5945


所謂職場上的“不說人話”,無非是面對領導阿諛奉承,面對同事笑裡藏刀,面對下屬狐假虎威。職場如戰場,既然踏入職場,那麼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那麼“人話”是什麼話,我理解為你習慣了的生活化的說話方式,畢竟這是人一輩子最多的語態環境,習慣便覺得理所當然,才是正常的說話方式,才是人話。

但我有一個關於說話的經驗,我大概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前四年都在不同的方言中學習工作,然後很快我便帶上了這個語言環境中的說話方式。湖南味、東北味、武漢味等等,有模有樣。

說人話的公司,其實也不算是一個公司,只是一個私營老闆的傢俱店,店裡邊兒除了店長,一共有三位營業員,但是老闆比較奇怪的是,我們的業績是按個人提成的,是誰招進來的客戶簽了單就算誰的業績,不算團隊業績,所以想想看三個人之間又都是初來乍到,沒什麼感情,所以暗中總是有一點搶業績的嫌疑彼此之間聊天也有一些不說人話的感覺,比方說店裡來了一個客戶,三個營業員都會上前去給客戶打招呼,或者是搶著給客戶介紹產品但往往越是這樣熱情,越是會嚇跑客戶,所以老闆索性說是讓我們輪流接待客戶,就123地輪流接待,但即便這樣也感覺到競爭,後來在這種環境中覺得待著沒意思,跟甄嬛傳一樣,鬥來鬥去的,索性就離職了。


老朱聊創業


2007年大學畢業的我,光榮的進入了我現在的公司,像很多人一樣,我選擇的第一份工作跟我自己的專業無關,跟我自己的喜好無關,為了能夠在武漢這座城市裡活下去,我選擇了一個門檻低,工資看起來很高的工作,廣告銷售。

像很多銷售公司一樣,我們公司也有狼性一說,當公司提出狼性的時候,就會出現競爭,所以同事之間見面笑臉相迎,背後針鋒相對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我並不是說狼性不好,只是在很多的時候需要公司建立競爭制度,爭取良性競爭,而不是放任競爭在不擇手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過這跟公司老總的經營理念有很大關係。

在公司做了2年的時候,因為我跟客戶的關係比較穩定,所以雖然不是銷冠,但是也能混箇中上。公司裡有個姑娘在公司做了快4年了,姓張,跟公司同事的關係看起來都不錯。

銷售團隊,人員本來流動性就大,公司有不少同事跳槽,或者乾脆直接離職,每次有同事離職,我們都會一起吃個飯。大家雖然彼此會有不捨,但是看著人家有更好的出路,也就都是祝福的。

只是奇怪的是每次吃飯,都沒有人叫那個姓張的姑娘。

有一次一個同事離職的時候,我們也一起出去吃了頓飯,吃完飯,那個同事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的跟我說,讓我小心那個姓張的姑娘,我想我平常在公司也不跟誰爭,跟誰搶,有什麼得罪人的事,我也都敬而遠之,但是還是謝過了同事。

那次吃完飯過了不到一個月,有一天我跟一個客戶約好了要談事情,那個姓張的姑娘,在老闆的安排下跟我一起,我一開始也擔心她去了不知道會做什麼,但是那個姓張的姑娘在席間倒也沒啥,就安安靜靜的坐在那,也不插話,直到跟客戶分開,她也沒出什麼么蛾子,我就把本來提著的心放進了肚子裡。

誰知道回頭我拿著單據去報銷,平常按照公司流程一個星期內公司會把報銷的費用打到我的工資卡上,可是我等了10天還沒到賬,就去問財務,財務說著是領導說不給報。

我去領導辦公室,詢問是什麼原因,當然話說的是很委婉的,結果領導沒說原因,就說不能報銷,後來凡是我出去跟客戶談事情的報銷單子,十張總有三四張不能報,就這樣累計了有七八次,財務不給報銷,我就不樂意了,總不能我為公司談業務,還讓我自己掏錢吧,於是我就去領導辦公室跟領導理論。

但是領導就丟了一句話,說讓我自己好好想想,這些消費真的是業務需要麼?我氣的不行,直接跟老闆說如果你這麼不信任我,那我離職。後來我就辦了離職。

事情過去了大概半個月,我跟一財務妹子約出來逛街才知道,我的單據不能報銷是因為那個姓張的姑娘那次跟我出去談客戶,她回來就跟老闆告狀,說我那次出去跟客戶吃飯,根本沒有聊業務上的事。當然不止是這些,還添油加醋的說了不少。

我很奇怪領導為什麼會相信這個姓張的姑娘,財務說,那姑娘本來就是老闆安排的,在加上那個姑娘也不是第一次告狀了,一個人的問題不足以讓老闆相信,但是前面那麼多次告狀,都有理有據,所以後面的人再被告狀,老闆也就覺得都是真的了。

“不說人話”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現在的工作有很多的時候,會涉及到關於業績或者其它方面的利益,產生了競爭,自然也是有這種不擇手段的惡性競爭的。

說這個例子,並不是說銷售行業才會有“不說人話”而是因為銷售行業更突顯罷了。

我也曾是銷售行業的其中一員,只是我更看的開一些,因為我相信“主業只夠溫飽,副業才有錢賺”,成年人永遠都應該有自己的Plan B,當然現在的我已經不做業務員了,而是在一家公司給別人作文員,一個月拿著3500的工資,但是我的副業收入已經讓我過的很不錯,如果你願意,我也可以把我做的副業教給你!


快立業


說話本來就是看環境的。

職場,是個天然的語言環境,它追求溝通的目的行,效率以及內容傳達的完整度。

那麼“人話”是什麼話,我理解為你習慣了的生活化的說話方式,畢竟這是人一輩子最多的語態環境,習慣便覺得理所當然,才是正常的說話方式,才是人話。

但我有一個關於說話的經驗,我大概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前四年都在不同的方言中學習工作,然後很快我便帶上了這個語言環境中的說話方式。湖南味、東北味、武漢味等等,有模有樣。

還有一個經歷,是在我談戀愛中認識到的,我跟女友戀愛後,我女朋友特別反感我講話的方式,說是冷冰冰,無人味。天啊嚕,那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好嘛,沒有習慣的語言環境,我不知道戀愛中講話是如何,直到我跟她相戀結婚,生活的方式就不再被她吐槽,因為我已經養成了屬於我跟她說話的人味。

那麼回到職場,我相信你要進入到職場的語境中。

我確信職場講話因為其語境的特殊,必有其特點。

1.溝通的強目的性。

2.複雜的職場關係所帶來的說話藝術。

3.不受情緒影響的強控制。

我相信你能夠理解這種特殊背景下所帶來的說話方式的改變。

所以,如果你覺得不夠有人味或者不說人話,我認為你可以首先思考我講的這背後所遵循的規律。


當然不排除,有很多人在職場中,因為個人性格、水平的原因,放大各種各樣的說話技巧,比如咄咄逼人,比如頤指氣使,比如滿嘴火車,比如假大空等等,但其背後的基本邏輯是不變的,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控制好技巧的邊界,弄巧成拙了。

這樣的人,其實是弱者,你要包容他。


職場貓頭鷹叔叔


常態是不可能,只是有個別人會注重形式,要求必須“不說人話”。今天我就碰到了。我本來是一個務實的人,做事認真,可能說話方式有待提高。跟同事打電話說,我領導說這件事由你們辦公室負責通知。可能是我這樣說話不對,她覺得她沒有這個義務通知。下午一上班,跑到她辦公室,我說:“我下來跟你對接一下人員名單”。結果那同事說,你讓另外一個人來對接,她會跟我對接清楚,她會說麻煩幫忙,而不是命令口吻,本來這就是你的工作,這份文件是你上面發的,當然就是由你們來通知,我沒這義務。。。。當時我聽了,真的很生氣,我承認我沒用幫忙這個詞,那也沒必要小題大做。大家都是為了工作,我有什麼不對,你可以換一種方式跟我說。沒必要直接讓我覺得做錯了,就沒回頭日了吧。我真的很討厭這麼官僚做派。。。。打電話是提醒你,下來對接也是為了工作負責,大家都是為了工作,需要這麼形式主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