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就有張燈的民間習俗。以唐代為例,元宵張燈更是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據唐代小說家張鷟(zhuó)的《朝野僉載》記載:“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玉,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可以想象當時必定是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雖然這樣的場景我們今天不能親身經歷,但是從歷代詩人的元宵詩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這種盛況。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就有“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的描寫。宋代詩人范成大《燈市行》中也有“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之句。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正月十五夜》,便是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蘇味道之手,是蘇味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寫的就是洛陽市民元宵之夜的歡樂景象。值得一提的是,據《大唐新語·文章》記載,蘇味道這首元宵詩還是武則天時一次元宵節詩歌比賽中的奪魁之作。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頭5個字“火樹銀花合”,即正月十五的晚上,神都洛陽城到處是燦爛絢麗的燈光。對於這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們現在的成語“火樹銀花”的出處便是這裡,意思是形容張燈結綵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結合前面《朝野僉載》中的記載,雖然它只有寥寥5字,卻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元宵燈市華美的景象,可謂美到令人心醉。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而蘇味道的這句“火樹銀花合”,還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就有“東風夜放花千樹”之句。《紅樓夢》中也有“只見庭燎繞空,香雪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這樣的描寫。次句“星橋鐵鎖開”,說的則是京城開禁。唐代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會取消宵禁,任平民百姓通行。

然後,我們來看詩的中間兩聯“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則是對元宵節夜晚歡樂氣氛的具體寫照。它的意思是說,正月十五的晚上,萬家空巷,人們一起湧上街頭。馬蹄踏過處,塵土飛揚。一輪明月照耀著簇簇攢動的人群。歌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邊走邊唱著《梅花落》一類的通俗歌曲。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概括來說,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而此情此景,我們也可以想象到當時的人,肯定不論貧賤富貴,都沉浸在了這片歡樂的氣氛中。所以也自然就有了後面兩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即禁衛軍特許通宵歡慶的日子,滴漏就不要緊催天亮。顯然,人們不希望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就這麼匆匆過去。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便美到了心坎裡

綜觀蘇味道的這首詩,它無疑把我國唐代時元宵節徹夜燈火輝煌,人流如潮的盛況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露了詩人及當時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總的來說,這首詩是唐詩中很美的一首元宵詩,只是開頭5個字“火樹銀花合”,便美到令人心醉。當然,寫元宵的詩詞還有很多,你覺得哪句比較美呢?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