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守候烈士25年,只为英雄不孤单


#自拍我的故事#大家好,我叫王爱民,今年74岁,家住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烈士墓的守护者。为完成心愿,如今的我虽慢慢变老,但我还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将老革命的精神传递下去,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守护60多座无名烈士墓25年,这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守候它们是我作为军人的责任,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25年来,我坚守着作为军人的责任,践行着一份庄严的承诺,无怨无悔。

我的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军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我十几岁时当了兵。8年的军旅生涯,加上父辈的熏陶,让我对革命烈士充满敬意。看到这些参加淮海战役的无名烈士墓一片荒凉,这才萌生念头,一方面是缅怀先烈,让英雄不孤单;另一方面要教育后人,不忘前辈的艰辛付出。

1991年,我刚从部队退伍不久,发现在离家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座荒凉的坟墓,起初我也不知道这些墓是谁的,带着好奇心,我去了村里老一辈人的家里打听墓的情况,最后打听的结果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当时烈士墓周围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我的心不禁为之颤抖。


带着敬畏之情,我和我同村的一个战友一起将墓周边的垃圾和杂草进行了清理,又在周围栽种了一些花草树木,每年我们都会来这里进行祭拜,我总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烈士们一个整洁宁静的环境。图为王爱民正在查阅资料。

退伍后的我一直在村委会工作,闲暇时间我会去墓地看看,看着零零散散数十座坟堆,我有一个想法,我要给他们立碑,让后人记住这些无名烈士,一定要将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1992年,我向石弓镇民政办提出建议得到批复,就这样,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在石弓镇西关村竖立起来,压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随着落地了。此后,经常有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之后我经常拿着一块抹布和一个小铁锹来到这片烈士墓地进行打理,不管天气怎么样,我隔三差五都会去看一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趁着身体健康,能做的我都会赶紧做,不浪费一分一秒。细细回味,这条路我不知不觉的已经走了20多年,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轨迹。图为王爱民正在清理墓碑旁的杂草。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将失去希望,后人也会把今天忘记。当时的我带着责任,下决心要为无名烈士们守墓。之后我去镇里买了松树苗,将它们种在了烈士墓的周边,每年我都会修建。刚开始只是看护和打扫烈士墓,现在只要有人来扫墓,我就当义务讲解员。图为王爱民获得的勋章。

前些年和我一起扫墓的战友去世了,但我还在一直坚守着。起初我的做法家人并不支持,觉得除了辛苦之外没什么收获,将过我几十年的感染,现在我们全家都在做这件事,我非常的欣慰。我想专心把这件事做好,因为这是我作为军人的职责,也是我一直不变的责任。

在村子里,我也常常向身边的群众讲解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故事和自己当兵的经历,教育周围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更要牢记为此牺牲的烈士们。此后,有一些烈士亲属千里迢迢来寻亲,对于这些来访者,我每次都热情接待,为他们讲解淮海战役的悲壮历史,让他们知道这段历史故事,让他们时时刻刻将先烈们的精神记在心中。图为抗美援朝老兵合影。


2015年初,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涡阳县计划将这里的无名烈士遗骨全部迁移到县烈士陵园。接到通知的那天,我一夜无眠,内心依依不舍,既开心,又惆怅。这些烈士墓从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人人敬仰,我感觉我付出的全部都很值得。图为王爱民清理杂草的照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会风雨无阻地守护着烈士们的坟墓,我会默默地坚守着。25年的专心守护,我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这些无名烈士深深连在了一起。烈士墓迁走前,我还专门到县烈士陵园看了一眼。如今,烈士墓已迁走,但我依然管理着这片松树林,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作为普通的退伍军人,我用爱国拥军的实际行动和高尚情怀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之后我的事迹被很多新闻记者报道后,我先后荣获“亳州好人”、亳州市 “道德模范”、“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领奖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我相信这些无名烈士的历史和精神会一直传递下去,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