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的教育中,是習慣養成重要,還是成績重要?你怎麼看?

大全解


對於事物的認識,要把握好其內在的因果關係,正確明辯手段與目的的關係。

如果有人問,一個人是活著重要,還是掙錢重要?

實際上,這不是一個明智的提問,因為不掙錢,人無法生存,有錢沒命,要錢幹嘛,沒命也掙不了錢。

這裡回到小學教育中來,在小學教育中,行為養成和成績提高是一體的。

誰都希望孩子成績好,但要好成績,得有條件,有手段。而行為養成就是提高成績的手段與條件之一。

成績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提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於成績提高,而沒有成績的提高,就無法證明行為習慣有良好的形成。

手段為目的而生,通過手段達到目的,而沒有目的的手段又是毫無意義的

你說,誰最重要,誰不重要?


飛鳥留痕2O16


剛好兒子也上小學了,在陪伴的過程中對這個問題體會比較深。可以來分享一下。


先說一下我們家的情況

從兒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告訴他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寫作業,收拾書包都是他自己的事兒,他自己要負責。我也就沒有給他收拾過書包,沒有盯催過他寫作業,但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兒就是寫作業。我只負責簽字,有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需要我讀題目。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會寫錯,交作業的時候會挨批。他就跟我說,媽媽你簽字的時候能不能認真一點,幫我檢查一下啊,老實說以後寫錯就不要再交作業了。我就跟他說,媽媽的名字寫的很認真啊,這是老師對我的要求。而檢查作業跟寫名字沒關係,檢查作業是你的事兒,你想要把作業寫好寫對,就得去檢查啊。


後來,他真的就開始寫完作業自己去檢查,當然我要做的就是即使的肯定他的這種行為,表揚他的進步,讓他保持。後來,我經常加班,如果等我回去讀題就會耽誤時間,影響他其它活動的安排,他就開始連蒙帶猜,慢慢的竟然也就認識那些字了。


從幼兒園開始,我就有意識的培養他的時間管理能力。上小學以後,每次寫作業都會很專注,也會安排好自己每天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要寫作業,,要吃完飯,還要上興趣班,還要睡前讀故事。如果一項拖拉,或者浪費了時間,就會影響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他自己會安排的好好的。高效是一種習慣,隨著以後年級越高,學習壓力越大,效率就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我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中,教會他堅持,耐心,反覆練習。抓住一切機會去表達他在這些方面表現出的行為和進步。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孩子堅持表現出這些行為,慢慢的就會養成習慣,就會培養出積極的思維模式。每當自己做的不好,或者成績考的不好時,他就會去想這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練習的還不夠。就會去多練習,多學習。


我的感受

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積極的思維模式,比成績更重要。成績是一種結果,如果只盯著結果是沒法改變結果的。而影響成績的因素就是學習過程中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當孩子有了好的習慣,積極的態度,結果就能被改變。不管是對於學習還是其他事情,不好都是一時的,孩子有能力去改變。這才是決勝的關鍵。才是學習這場馬拉松比賽中保持領先的關鍵。


小學階段作為12年學習生涯的開始,也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而實際情況是家長往往一開始就會把關注點放在成績上,盯在這個結果上,而忽視了過程,忽視習慣的培養。小學的知識內容比較簡單,可能家長盯一盯,管一管,學習也不會差。習慣的重要性體現的還不明顯。可是越到往後,年級越高,初中,高中,這種綜合素質能力就會影響越大。可如果前面的習慣沒養成,就會越來越吃力。


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彼此之間拉開差距的往往就是習慣和態度。所以,這也是我們從小應該給孩子培養的,教會孩子的最重要的東西。


小晗晗愛閱讀


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是等同的。有了好習慣的學生成績差不了哪裡去,成績好的學生一定有好習慣。這也是教育上常說的,抓成績,先抓習慣。

去年接手的一個班的語文,三年級,發現在聽寫生字時一半學生會寫錯,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上十個詞語,讓學生抄寫,發現這些學生眼晴盯著黑板,手不停地寫,於是,我要求學生養成寫字時把字記在腦海裡,然後低頭就寫,不再抬頭看黑板或課本,並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學生養成習慣。第二天聽寫,學生錯的少了許多,以後很少有學生出錯了。



有一個學生叫陳小明,作業時頭一頁書寫非常認真,越來越潦草。我和其母親溝通後,學生做作業磨蹭,到後來時間不夠,亂寫一通。我制定了作業習慣,限定時間,自已一室,保持書桌乾淨,提高專注力。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小明的作業質量越來越好。


好習慣等於好成績,抓學習先從習慣開始。


青青楊柳


明年就讀一年級了,還是很有必要滲透一點一年級知識的。原因如下

一,雖然國家一再強調不允許提前授課,但是管不住私立幼兒園啊。當你白紙一樣的孩子和其它已經學完拼音,數的分成的孩子,坐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想而知你的孩子能有多累。

像我今年帶的班級孩子裡,幾個特別出色的孩子真的都是私立幼兒園出來的。

二,老師上課會有教學進度管著,會根據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情況微調進度。由於班裡大部分孩子都提前學過了,所以老師不會因為少數孩子跟不上就停下來等你。假如你的孩子正好是這少數幾個,那你等著孩子每天回家雞飛狗跳吧。

三,滲透要有方法。我侄女一年級前也讀私立幼兒園,但是提前跟老師說好,我們不寫字。需要讀,需要認,需要背的,我們都跟著做,就是不寫字。因為孩子手還沒發育好,長期握筆寫字,一怕影響發育,二怕寫字不規範,將來一年級老師難以幫她改正。所以後來畢業,她積累了足夠的識字量,拼音都會認,會拼,數的分成也沒有障礙。一年級開學後,剛開始因為初學寫字速度慢,寫的不好看,後面一個月過去,習慣了,各方面都能跟上,特別優秀。

四,滲透要把握度,不能讓孩子在上學前,就因為學這些知識厭學。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識字,遊戲鞏固記憶。生活中識字,明白字義。學數數,簡單的加減。讓孩子覺得學習也有趣。提前學習,最最重要的就是識字量,識字量上去了,語文數學都受益。尤其考試的時候,會自己讀題的孩子絕對比聽老師讀題的孩子做題好。

五,最後說說提前學的壞處吧。如果提前學的太多,對孩子上學後更不能放手。因為孩子小,一年級正是養成各種學習習慣的時候。由於提前學會,孩子上課即使開小差,不聽課,也影響不了成績。因為她已經學會了。這就會讓孩子有一種印象,我不聽課也能考好學會。以後我想玩就玩一會,我上課可以不用全神貫注。你看,這就是壞處,不利於孩子學習習慣養成。這種思想一旦固定,孩子將來會很危險。因為她提前學的老本吃完後,成績就會慢慢滑下來,而孩子自己卻意識不到。將來的成績可想而知。

好了,好處壞處都說了,大家自己看看吧,到底要不要提前學。





二寶媽的日常生活


成績和學習習慣相比,學習習慣更重要。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後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至關重要。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成績只是一時的高低,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我認為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家長不要只重視每次的考試成績,要陪伴孩子一起做作業,養成愛學習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家長可以在一旁看書和報紙,而不是在打麻將,玩手機或看電視。慢慢孩子的學習自覺性養成了,到初中就不用天天大人盯著了,他會很喜歡的去學習。甚至把學習當成一個樂趣。我們孩子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雖然不是特別優秀,但大學考上西安交通大學,又被保送到美國密歇根大學讀研究生,現在已經畢業了。


趙建永jjam


習慣,積久養成的一種方式

我想大家都是從學校一路走來,真正特別聰明的人,真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績。

努力真的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嗎?不一定吧!

我高中有個很可愛的女同學,我早上沒到教室,她已經在背書了,我晚上離開學校,她還在給自己“加餐”,題海中戰鬥,她不是遨遊而是溺水了。

其實,大家都很佩服她的認真和刻苦,但是不合理的作息時間導致他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打瞌睡.......我們都見過學習異常勤奮但是成績還是很一般的同學,他們的智力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們的習慣卻是很相似。花費大量的時間,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有些時候,在特定的場合做特定的事情,合理的規劃每天的日程安排。尋找到自己的學習習慣,一定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良好的習慣,不僅會提高我們的成績,還會讓我們學的更加輕鬆!


如果有感,歡迎交流哦~~~


亦或再相逢


教育孩子是重視成績還是養成學習習慣?

教育孩子應該更側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比較好一些。

當孩子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習慣,自然而然他的成績也會不斷提高。有不少的父母很看重孩子的成績,但比成績更重的是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與理解。當孩子的內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理解了為什麼而學習的時候,你還會擔心孩子成績提不上來嗎?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教育與傳教,離不開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及優秀的思想品質。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怎樣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的意義在哪,讓他們充分理解學習目的,從而讓他們改變自己,養成一種愛上學習,樂於學習的好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學而為我,我為自已而學的觀念。

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耐心說教、培養。父母在這其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已的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哪就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讓孩子們在溫馨和諧有愛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合理的學習方法,正確的引導方式,積極的思想意識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樂於學習才是提高成績的正確途徑。



愛讓世界充滿美好


剛才粗略看了一下,大家的意見非常一致,學習習慣重於學習成績。但是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個問題我們工作室已經有八年的工作經驗。簡單的說,一個良好的好習慣是需要日常養成的,養成是需要方法的。如何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我們做過專門系列的課程。感興趣可以翻看我們工作室的掌門直播間。很多免費的公益課程。講多了怕有廣告嫌疑,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方方夢語


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習慣的養成更重要。

1.學習成績很重要。孩子到學校裡學習,學校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就是教孩子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然很重要。小學階段,孩子的考試科目有四門: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只考語文、數學兩門功課。每門考試成績在85分以上為優秀,有的孩子每門考試成績,都在85分以上,家長還不滿意,還抱怨孩子的考試成績,沒什麼不在九十分以上,為什麼不能門門考滿分?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拿什麼衡量孩子優秀不優秀,多數家長都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

2.習慣決定一切。孩子在學校裡學習,學習成績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卻是孩子的習慣的養成。孩子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孩子的習慣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習慣有: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邊聽邊記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踴躍發言的習慣,堅持寫日記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如果孩子的習慣能自覺養成,孩子的學習,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自己就能做得很好。老師上課也不用操勞,一節課很輕鬆地上完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並且還能保持優秀。

3.成績和習慣是互相聯繫的。學習習慣決定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學習習慣好,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一定優秀;孩子的學習習慣差,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一定很差。但是也有個別孩子的學習習慣差,可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好,那是因為孩子的智商高,絕頂聰明,孩子不怎麼認真學習,也能取得好的成績。可是這種學習成績不是持續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穩的是時好時壞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了,也能促進其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學習成績好了,自然會受到家長的認可,老師的表揚,孩子會愈發努力學習,愈發促使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此看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能促進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


張志學689360


我研究家庭教育十幾年,一直以好習慣好品質研究為核心,通過對抽樣孩子的習慣培養和跟蹤情況來看,只要父母能重視家庭教育,能夠持續從幼兒期對孩子進行好習慣養成,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好品質、好習慣、好成績。

我經常都能收到個別家長給我的回饋,說通過對孩子進行生活、學習和情感習慣的培養,孩子生活越來越有規律和節奏,孩子自控力越來越好,孩子獨立生活基本技能和學習能力培養越來越順利。最讓人欣慰的是孩子的成績始終處於優秀段,並且比較穩定。我就對家長們講,好習慣決定著好習慣,只要你相信這點,你每天堅持抓養成即可。

因此,對於小學生家長來講,如果你被老師的課外作業綁架了,你被補課班的作業綁架了孩子,你孩子的好習慣培養幾乎沒有時間了。慢慢就會陷入疲於應付的沼澤,這對你和孩子來講,無異於一場災難。因為孩子沒有從最需要的識字興趣和閱讀興趣入手,僅靠課本所學的那點生字,無法提高學習的理解能力,只能靠父母陪伴,當一個朗讀的機器,逼著孩子學習的一個無情的機器。

很多孩子就是在老師逼,父母逼著學的情況下厭學的,而厭惡學習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極度不感興趣,專注力自然不在其中。只要專注力差,必然會導致思維不活躍,學習缺乏連續性,想擁有好成績,也根本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