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願去上海發展?

顓治國


就我目前個人而言,我對於上海的印象也不是怎麼挺好,我曾經去過一次,感覺那地方到處都是樓房,抬頭望不到天空,而且可能當時我在城外城裡穿來穿去的,老是迷路,就找了一個火車站,找了我半天時間,可能我就是個路痴的原因吧,而且那個時候我坐公交車感覺公交車人的說話就像吵架一樣,可能是他們本地上海話,我聽不懂他們說話就那語氣那語調。以至於我在上海待了幾天,就著急逃回成都來。


如果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不願意到上海工作,這句話我有一點質疑,畢竟在上海那地方可能機會比較多,國際大都市、金融中心,那對於高端學歷的一定有他們的發展機會,相對其他城市而言潛力巨大的。所以只要有機會找到自適合自己的發展商方向的企業或者職業,他們是不會放棄,至於現在一個城市的文化,一個城市特色,我覺得都不是很明顯,現在都是一個大融合的世界,有可能你在上海未必你天天能夠碰到的都是上海人,你不在上海有可能你經常碰到的都是上海人。地域限制應該不是很明顯,這個不能確定我們在哪兒就業的方向的原因。

對於上海這些大城市,他們也願意吸收高端院校的畢業生,特別是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畢業生,對他們的有各種優惠條件,比如直接落戶,買房有優惠政策、子女教育等等。

如果真有北大清華的學生不願意到上海工作,一方面他可能己經有一個目標方向,還有可能,他不一定找到適合他的職業和企業,或者北大清華畢業出來的不一定個個都是人才,像上海這些國際大都市,它可以放眼全球,尋找更優秀的人才到上海來工作,當然有能力有水平的北大清華畢業生,他也可以面向全球或者全國的任何一個地方,他覺得更適合他的地方去發展,難道北京,深圳,廣州,成都等等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不具有吸引力嗎?就算出來賣豬肉,好像全國每個地方都能有豬肉生產都有施展你才華的地方。


楊鍋來了


北大、清華不到上海工作太正常啦……我們那時候大學畢業,本班分到上海六個同學,都是輔導員強行趕過去的,還有人哭了,但必須得服從分配呀……同學們首選還是北京、深圳、廣州!座標八十年代未、華科大(那時叫華中工學院)


熙哲22980130


我覺得還是分地域的吧,要是家就在上海的,肯定就回上海發展了啊,那些不願意去的,我覺得多半是考慮到房子與落腳的問題吧。我覺得像上海這種大城市是一個只容得下靈魂卻容不下肉體的地方,很多來這裡的他鄉學子估計就是靠夢想撐著的吧,因為就算你是清華北大的學子,光憑上班拿工資還是很難立足的,有些人可能幹幾年抓住機會創業什麼的,這估計很多在上海求發展的學子們的夢想吧。在這裡也祝那些遠離家鄉去上海追夢的年輕學子們,祝福他們有個好的結果,我就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剛畢業就選擇回到家鄉了。


小陶記事兒


我來說二句吧,作為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幾年的新上海人,我覺得還是有些發言權的。

首先,北上作為廣大學子的嚮往之地,其實好多人在高考填志願時已做出選擇。清北復交是公認的top4大學,雖然清北略微領先,但基本是同一檔次的學校,作為高考中最優秀的那撥人,希望去北京的自然爭取清北,但首選上海會直接考慮復交,其實每年放棄清北來複交的並不少。所有說,考去清北的本來就更喜歡帝都而非魔都。

其次,清北學生來上海無疑是性價比最低的,為什麼呢?因為清北去其它任何地方都是碾壓般存在,但在上海就不行,所有單位都是把清北復交放在同樣地位,沒有哪個是隻招清北而不要復交的,加上覆交在當地強大的校友人脈,實際上清北是拼不過復交的,清北學生不傻,現在好地方不少,真沒必要一定來上海。

再次,不要相信什麼上海就對清北學生求賢若渴,落戶政策只是zf展現開放度的做法而已,具體到實際單位用人中,清北學生並不比復交學生吃香,招二個只是裝點門面,上海的單位還是更傾向於招本地學生,一方面復交本地及長三角生源佔比大,另一方面還是校友人脈的關係。同樣原因,其實外地很多985學校在上海的競爭力肯定不如只是211的上海大學。

最後,是好多人都說到的,隨著深圳杭州及許多二線城市的崛起,北京上海的吸引力確實在下降,這對中國來說其實是好事,不光是清北,包括復交等一流大學,希望留著北上的人越來越少,好男兒志在四方,更多城市的崛起,才是我們真正願意看到的局面!





藍色港灣橋西


上海,作為我國第一大城市,是很多年輕人非常向往的城市,那裡高樓林立,燈火輝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可能都是機會,因此每年都能吸引到很多人前去上海淘金。

然而,上海這座城市,卻一直有點遺憾,那就是在吸引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頂尖院校的畢業生方面,不是特別給力。可能很多人還記得,去年上海市為了吸引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前去工作、創業,特定出臺了優惠政策,只要是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只要願意去上海工作,可以直接落戶。

當時政策一出,這被很多視為,上海也開始加入了城市人才爭奪戰,特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的高端人才。要知道,上海市戶口一直是非常嚴格,很多大學畢業生,剛畢業的時候可能根本達不到落戶條件。

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願意去上海這座大城市發展呢?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以2018年兩所大學官方公佈的就業質量報告為例。

一、兩所大學學生就業地區分佈

(一)清華大學

根據清華大學就業質量報告,總數上有接近一半的畢業生,選擇在北京工作,特別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選擇在北京工作的比例非常高。其次是廣東,主要以深圳這座城市為主。總數上排名第三的才是上海市。

(二)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中,選擇在北京大學的學生比例約40%左右,22%的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廣東,僅6%左右的畢業生選擇了上海。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

從上述兩張圖來看,看來部分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願意去上海工作的事情所言非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活習性的依賴性

正常來說,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生活習慣了,一般情況下是不願意輕易挪窩的。所以,對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來說,雖然可能覺得北京天氣乾燥,時不時還有霧霾,但在北京讀書多年,在一個地方生活習慣了,更願意在熟悉的城市留下來工作,不用再去適用一個新的城市。

第二、北京資源豐富

這個資源豐富是指多方面的:

一是指北京的科教資源豐富,擁有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對於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來說,特別是高學歷的碩士或博士們,他們一般會選擇進高校或科研機構工作,顯然北京是最佳的選擇。有21%的清華大學畢業生選擇了事業單位工作。當年,北京也是國家機關的聚集地,而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很多畢業生畢業後選擇了公務員工作,顯然北京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地。

二是優質企業資源豐富,北京是眾多企業的總部所在地,特別是央企總部所在地。在當下就業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選擇央企是許多畢業生的首選。這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就業行業就能看出來。有近30%的清華大學畢業選擇了進入國企工作。同樣,北京是許多優質民營企業的聚集地,眾多世界500強企業聚集在北京。

三是校友資源豐富,對於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學生來說,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很多時候,豐富的校友資源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由於每年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留在北京工作,數年來傳承下來,在北京沉澱了豐富的優質校友資源。

當然,有很多人會說,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很多人畢業就選擇了出國留學,然後也沒回來,自然去上海的人就少了。還有人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最喜歡的工作是選擇進體制內,而上海這種城市顯然不會在公務員招生時,給出優厚的條件或政策,而且公務員工資在上海是沒有競爭力的,自然選擇去上海的人也少了。

因此,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下,對於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來說,能夠留在北京,一般不會選擇離開北京,所以也不會選擇去上海。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對清華北大的學生這樣,就好像復旦大學或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學生,能夠留在上海,一般他們也不會輕易選擇去北京,同樣的道理,沒有對和錯,只是個人喜好罷了。

你們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願意去上海呢?歡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好比狄更斯筆下《雙城記》裡的倫敦和巴黎,上演了東成西就般的浮世繪傳奇;北京和上海,北帝南魔,一起撐起中國的大腦和心臟,成為中國都市的TOP2,就像問題中的TOP2——清華和北大一樣。

只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們,似乎對於上海的魔力,視若未見,熟視無睹,令上海尷尬,令我們好奇:為什麼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就不拿上海當盤菜呢?


第一、數據很扎心,清華北大生就是不愛來上海

作為中國高校的東成西就,在圓明園遺址上誕生的清華北大,是中國高校的雙子星。從人才爭奪戰來說,這兩個高校的畢業生,是最搶手的,基本在校招階段,就已經被鯨吞蠶食殆盡,只是在數據的對比中,上海搶來這些精英種子的數量,意外低到尷尬的程度。

以2017年兩大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清華僅有4.1%的本科畢業生南下上海,同期畢業生中,廣東佔到35.4%,浙江佔近8%;留到北京佔到一半。再看北大,選擇上海工作的畢業生僅佔2.77%,共67人,留在北京的有1000名,佔到40%。


第二、難道是上海不需要清北的畢業生嗎?

看到這樣一個尷尬的數字,我們也會迷惑,上海以堂堂魔都之尊,為什麼在清北學子的身上,就施展不出自己的魅力呢?難道是復交兩大高校的畢業生,就已經填充這個空白了,已經不需要清北學子的加盟了嗎?

非也。上海對清北的畢業生的需求,已經可以用飢渴來形容,要不然,也不會在去年8月份,冒著被指責學歷歧視的罵名,推出“清北本科畢業生可以落戶上海”的政策,為吸引清北學子大開綠燈了。


第三、在這場門當戶對的就業對手戲,為何妾有情,郎無意呢?

為什麼上海,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就吸引不來更多的清北生呢?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在想。相比於北京這座千年帝都的深厚底蘊和巨大的政治文化優勢,自然是上海這座城市新貴所比不了的。以清北學子的能力,還有他們買不起的房和落不了的戶嗎?

第四、那上海究竟差在哪個環節呢?原因是缺少華為和阿里這樣的龍頭企業

在上述的數據對比中,我們發現,上海不僅落後於北京,還落後於深圳和杭州。如果深究下去,看畢業生的入職行業和公司,就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2017年的數據統計中,共204位清北學子去華為工作,其餘錄取清北學子人數最多的私企,分別是是騰訊、網易、廣州博冠信息科技、阿里巴巴。上海的互聯網巨頭,只有一個橫空出世的拼多多。


結束語:在數據統計中,清北的畢業生就業的三大行業,分別是金融業、互聯網+、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在這三點上,也是上海最需要優質人才的地方,以便實現產業的更新換代,只是缺乏這三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無疑成了一個標的性的硬傷。於是,在有限的清北畢業生外流時,他們也只是上海的匆匆過客,沒有多少眷戀。


教育練真堂


把復交與北清並稱的可能是上海人。其實復交與北清是80分與100分的差距。和復交在同一梯隊的尚有浙大、中科大、南大、哈工大、等名校。由於上海的考生不希望到外地讀書,曾經有幾年清華不在上海招生,直到上海高招把清北列為零志願保證了優秀生源,情況才有所改觀。上海考生被北清掐尖,終於認了。

能回到上海的北清畢業生想必多是上海生源,在上海人心中只有上海才是中國最好的!

歷來就有京派海派文化之爭,掐的厲害是因為對手旗鼓相當,就教育而言,佔上風的無疑是北京名校。


用戶9873730287630


不是說有些清華、北大畢業生不願意去,而是說絕大多數的這些畢業生不願意去上海。和上海人不願意去北方求學類似的道理,也和深圳大學的畢業生不願意到北京就職類似的道理。

從一個層面說,就因為北大清華的人不願意去上海,所以上海才敢放出大招,這兩所畢業的學生可直接落戶上海。不然,幾千幾萬的人都去上海了,誰能承接得了,這是經過評估了的。當然,這類政策有好處,那些因各種原因,就選擇上海的清華北大應屆畢業學子,順理就得到了入場券,上海戶口了。

要知道,一線大城市的戶口還是越來越難得到了,和16年前我畢業時的預測完全相反,那時我想,誰還為戶口操心呀,等我們的孩子上學,考大學了,代表最嚴厲的地域界限的戶口制度早取消了,看來我太過樂觀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的城市,整體思維意識不同。看上去,城市與城市之間是互通的,你可以去北京工作,也可以去上海,去深圳,但不同氛圍長出來的人,思維意識就有極大的不同,真要去不同的地方,就要準備好好適應一番。

比如,上海生活過得就很精緻,深圳就很務實,用實力說話,北京吹牛的多,動不動就國家大事、天下大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類似的氛圍。

不過,現在好了,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子都高到天上了,我們始終飄在城市的外圍,想融入也融入不了呀。

之前,遇到一些上海人,大學同學也有上海、江蘇的,都願意回到上海回到老家工作,他們認為北京不好,不管是吵囔囔的,還是環境汙染嚴重,還是覺得北漂無根,總之,各有各的適應法則。

至於題中所說北大清華人不願去上海,這些畢業生們之前7成的人都去國外深造了,南北雙方差異又大,最要命的是,上海居然沒有什麼知名的大企業呢,尤其是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杭州的吸引力可能都超過上海了。

上海要多放大招,關鍵是要多引進優秀公司,跨國公司,如果這些全球知名的企業落戶上海了,不愁招攬不了優秀的應屆畢業生。


財經作家邱恆明


其實大部分清華、北大畢業生都不願去上海。

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看見,根據《2017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17年北大就業畢業生中,選擇在上海發展的只有67人。而選擇北京的畢業生達一千餘人,選擇杭州、廣州發展的逾百人,就連成都也迎來了79名北大畢業生。

而清華大學,也只有4.1%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去往上海,雖然比北大稍多,但是總體來看還是很少畢業生選擇上海。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上海最近關於清華、北大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的新聞。

牛熊交易室認為,一方面北京上海兩個城市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而相對來說,北京他們已經一定程度上習慣了生活方式以及節奏,而且北京更多優質資源,相對來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自然更希望留在北京。

另一方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是清華就業最多的行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則是北大就業最多的行業,上海的資源機會並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同時,還有一方面原因或許是人文環境等等,上海生活比較精緻,生活工作或許不太受到畢業生的青睞,就像許多上海人不願意去異鄉發展,也有少部分上海人不十分願意接受外來人。


牛熊交易室


看了幾個回覆,其實都沒說到核心點,核心就是清北畢業生應該是最頂級的人才了。而上海的產業相對來說在國內都不是最頂級的。金融業最頂級的四大行,央行,金融監管部門基本都在北京。各個處於金字塔頂尖的央企也在北京。互聯網頂尖的在北深杭。科研機構在北京。國家機關部級的也在北京。這些才是頂級大學畢業生的去向。至於上海這些外企總部,金融分支機構之類的,其實是很難入清北畢業生法眼的。這些上海的大學或者北京非清北畢業生去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