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後你的心態有啥變化?

嗨森777


非典那一年,自己是初中三年級學生,傻了吧唧的沒太多感受,正常上下學,只不過多了一個晨檢,每天測體溫給老師彙報。如今孩子剛剛十個月,每天就只是希望把孩子照顧的更好。疫情後,更加擔心,小心翼翼的處理各種事情,買菜時口罩、手套,儘量不與他人交流,回到家洗手,消毒。每天看到系列數字的增加,只期待早日消滅病魔。


圓心0


我是郭家心理姐,我來回答。疫情前後心態有何變化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宅”也會成為一項硬本領

疫情發生之前,很多人很鄙視“宅族”,覺得這種人天天也不出去社交,只知道宅在家裡。

宅在家裡真的有這麼好嗎?宅在家裡不是很無聊,也很無趣嗎?

事實上當疫情發生之後,你會很佩服這種能宅在家,而且把宅出藝術的人。

疫情發生之後,剛開始的一兩天可能覺得還沒什麼,因為也就是少出門少聚會。

是隨著疫情越來越危急啊,不能出門,然後也不能有其他的聚集性的娛樂活動的時候。

有些人會開始變得焦慮,會覺得宅在家真的是太無聊太無趣了。

其本質原因是因為以前總是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獨自相處過。

但是疫情期間,你只能自己待在家裡,要麼自己陪自己,要麼就是陪孩子陪老婆。

這也讓很多人體驗了宅在家只能跟孩子打交道,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事實上,宅也是一門技術活:

單純的宅在家可能只是初級;有樂趣的企業家可能屬於中級;把宅發展為一門藝術,可能就屬於高級了。

所以你屬於哪個級別呢?

對疾病不再抱僥倖心理

在疫情發生之前,很多人對疾病彙報僥倖心理,覺得自己就算是胡吃海喝也不會得怪病。

可是疫情發生之後,大家都不敢再報任何僥倖心理了,因為病毒真的太狡猾了。

出門去買菜,不戴口罩,15秒會被傳染;身邊有潛在的感染者,和他們接觸會被傳染;母嬰會傳染,老人,小孩,孕婦同樣會被傳染……

所有以前你認為的僥倖,在疫情面前都變得不堪一擊。

只能說在疫情這場戰役面前,抱存僥倖心理的,可能會讓自己也遭受其害。

對抗疾病其實就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注重個人衛生,管住自己的嘴,該吃吃,不該吃堅決不吃。

可是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還非要胡吃海喝吃什麼野味,結果導致全國這麼多人被感染。

所以有的時候有些人就是會高估自己,覺得自己被感染了無所謂。

可就是因為有這樣無所謂、無所畏懼的人,才會導致疫情,像瘟疫一樣蔓延。

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好自己,也有責任儘量減少對醫療對國家的負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


郭家心理姐


多難興邦,艱難困苦於汝於成。那個不想過個愉快的春節?本來計劃早在半年前就作好,賓館一月前就訂好了,疫情來了,沒法只有取消了。宅家裡慢慢隔離吧,相信人定勝天,國家的明天一定美好!


康巴鄰郎


1、對生命珍惜與對自然的敬畏;

2、未來主要的商業業務領域在線上;

3、企業員工的考核應做調整,任務式考核應成為主流;

4、只有國家和社會穩定才是商業最好發展的土壤!


名門修譜


疫情前,老是焦慮放大各種不痛不癢的問題。疫情後,終於明白放下所有焦慮,開開心心每一天!智慧由此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