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孩子才能讓他學會獨立!不依靠大人?

曉康寧還有個琦


大家好!我是朝庭[呲牙] 很高興回答大家的問題。

1、生活中讓孩子養成獨立自己穿衣服、洗臉、吃飯等習慣。培養他們獨立完成這些事情的能力,儘量讓他們自己獨立來完成。

2、長輩對兒孫的溺愛不可避免,但是要做到有度,切不可過分溺愛,所以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一定要時刻與老人進行溝通,給他們灌輸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思想。

3、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應該給孩子做帶頭示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做到言傳身教。

4、節假日讓孩子去參加一些有意的的活動,比如孩子想買玩具的時候,可以要求孩子幫家裡做家務,用自己的勞動來掙錢買玩具,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體會到勞動的價值。

5、給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有思考的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想辦法去完成和解決,不去求助別人。






Ao朝庭


1、讓您的孩子盡其所能,許多母親是完美主義者,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很小,做事情達不到到他們想要的完美。因此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這是極端錯誤的。即使他們開始做的不好,也是正常的,但要讓孩子盡其所能去做。

2、父母應該記住,只有準備放手,他們的孩子才會有成長的機會。即使有膽小的孩子,父母也應鼓勵孩子努力建立信心。父母越擔心,他們越會失去孩子的獨立性,使他們害怕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

3、在分配孩子做家務時要承擔自我責任。父母應教導兒童從小就開始做家務。這不僅是幫助家庭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獨立性的一項活動,而且還有助於孩子瞭解勞動的意義。

4、分配工作的父母需要孩子保證完成,獎勵和明確處罰。由於孩子天生好奇,沒有耐性,所以所以可能一回兒就不想再繼續做分配的工作了。因此,父母需要採取措施鼓勵他們完成“學業”。

5、父母分配孩子任務後,要想信孩子。賦予處理的所有權利,然後觀察並提出建議。父母切勿打擾或斥責(做錯了),而應指出。從小就鼓勵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6、父母應通過自己的具體行動教孩子,兒童是成年人的行為和舉止的例子。父母每天的所作所為將迅速保存孩子的記憶,孩子們將模仿他們的一切。 

7、體驗集體生活也會激發獨立性

當孩子年紀足夠大時,父母應將孩子送入學校。學前班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從許多新事物的環境開始,孩子將學會暫時遠離父母。在這裡,您將學習如何與老師,朋友相處;做簡單的個人任務:刷牙,洗手,洗臉,穿襪子……以及許多其他生活技能。


薩動


怎麼教孩子才能讓他學會獨立,不依靠大人呢?
我認為大人首先要作表率,作榜樣。比如學習,大人光嘴上反覆的督催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寫作業,大人卻在一旁看電視,打遊戲。孩子還沒有自控力,孩子能在一旁安心學習嗎?孩子模仿性強,你應該在一旁陪同著孩子一同學習,和孩子交流學習心得,表揚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養成願意學,不用大人督催,獨立好學的好習慣!


大人對孩子的愛是本性,但不能對孩子過度溺愛。比如掃地,擦桌子,倒垃圾,一些孩子力所能幹的事情,大人可以去教,去鼓勵孩子幫助大人一同幹。這樣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鍛練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不至於孩子十八九歲了,還不能獨立生活。
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不依靠大人呢?我認為一是大人首先作榜樣,二是讓孩子在實際生話中去學習,去體驗,去緞練,去成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e800053bfa56de1f56\

代代書香


什麼樣教孩子學會獨立,不依靠大人,可以分為以下幾點教育。

一、首先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我個人的體會是:

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不能!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鬆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裡,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對孩子表示過度關心即問孩子肚子餓不餓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學生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為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功夫茄子


孩子是臺否獨立也要有父母的鄰導有關,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說下我的經歷,

第一我孩子在我自己身邊的時間,有什麼需求如果我感覺如果她自己能做到我都會讓她自己做,但是有爺爺奶奶在的時候就不那麼肯自己做,但老年人都是疼孫子什麼都要幫著孩子做,爺爺在的時就不太聽話,

第二我們在與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的時候也會對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意見,要想讓孩子學會獨立也要與孩子爺爺奶奶達到共同點,讓爺爺奶奶也協助自已讓孩子學會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自己做,不能讓孩子太依賴大人。

第三孩子隨著自己的年齡成長也會慢慢遠離父母,如上高中上大學這個時間段父母是不可能陪在身邊,如果在從小都獨立出來的孩子,有些事都會自己幹,這樣父母就省了不少心,而有些孩子從小依賴父太多,啥都不會做,有些衣服和襪子都能放到一週,等到星期回來讓父母幫著做,孩子獨立了也就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想讓孩子獨立就要的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要不做出格的事,儘量自己能做就不讓大人幫忙做。



梅家三寶


轉自網絡:

這7招,讓孩子學會獨立!

1.給予孩子紀律和自由

許多參觀體驗過蒙臺梭利學校的家長都會驚訝於蒙氏教室給予孩子的自由——孩子可以在教室自由走動、自由「選擇工作」、自己找位置坐......

蒙氏教室的主人是孩子不是老師,當孩子擁有選擇的自由時,他的自主性才會真正的展現,他的學習才會是為了自己而非成人。

但這一選擇必須建立在紀律上,孩子必須清楚他的選擇不能傷害別人、不能傷害教具。不能破壞教室的常規,所有的選擇必須以「尊重」為基礎,當孩子遵守紀律時,他的自由是無限的;但是隻有”自由”沒有“服從”時,孩子就會自我意識過高,很難結識朋友,在團隊中顯得和大家格格不入。

實施方法:在家中可以從外出衣物的選擇開始,拿出兩件適合的衣服讓孩子自己選擇穿哪一件出門。這些小小的決定權都會讓孩子充滿自信,並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身處資訊快速流通的年代,效率常是成人非常在意的結果,也因此常常忘了給孩子思考的時間,習慣快速的給予指示與答案。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生問題時,成人如果可以停下腳步,一步步陪著孩子找到答案,就可以讓孩子未來脫離成人羽翼時更從容自信。

當孩子回家抱怨學習不好玩,不想上學時,成人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擔心,不要馬上脫口而出:“是不是有人欺負你?被老師罵了嗎?還是......?"當成人先預設立場時,孩子很容易就會跟著成人的語氣回答。試著先重複孩子的問句:“你是說你明天不想上學,是嗎?”有時孩子只是因為累了或者是想撒嬌而說出的話;如果孩子真的和同學發生衝突,可以接著問:“你不開心是因為小樂搶了你的玩具,是嗎?如果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你覺得除了生氣之外,還可以怎麼做?”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以提供幾個選項讓他選擇,就算他的選擇不是父母心中的標準答案,也要試著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去體會他的方式是否可以真的解決問題,這對孩子來說是另一種尊重和信任。

3.信任孩子 減少設限

父母的擔心常常會成為孩子行為的語言。每當成人提醒孩子:“小心,別摔跤哦!”孩子其實常常只聽到“摔跤”兩個字,然後就可能真的摔跤了。

許多在蒙氏園參觀的家長都會很驚訝三歲小孩居然可以拿剪刀剪紙;學校給孩子們使用的物品竟然是玻璃製品!其實這些都是蒙臺梭利教室透過教具對孩子表達的信任和放心,只有示範與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方式後,多數孩子都可以非常恰當的運用。因為是玻璃杯,因此在聯繫倒水時更可以看到孩子動作的優雅和謹慎;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破了,也是最好的教育機會,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破碎物,這也是安全教育的一部分。

4.引導孩子同理他人 學會分享

由於少子化的關係,現在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有鄰居或親友的小孩可以常常一同遊玩,社會化的機會會大大減少;另一方面,家長常常是四、五個大人一起輪流照顧一個小孩,使得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後才有機會學習分享、等待、輪流,因此孩子自然習慣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造成團體生活中的困境。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父母能夠適時幫助孩子社會化,懂得同理他人的需要,學會配合團隊的要求,也是孩子是否能夠獨立的重要關鍵。

5.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孩子為什麼怕失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怕被罵”。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做錯事,成人還要認同他,而是謹記當孩子已經嚐到苦果時,就不需要在一旁落井下石的說:“你看吧!媽媽早就說要這樣做才對,你偏不聽......。”只要孩子的嘗試沒有危險性,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從後果中學會自我修正,這絕對比成人提醒一百遍來得有用,對孩子的獨立性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機會。成人該做的是情緒上的陪伴,或當孩子尋求幫助時再給予建議而非責難,如此才不會破壞親子關係,又能讓孩子往獨立的路上再邁進。

一般人認為如果不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如何能進步?蒙臺梭利卻認為只有練習和經驗才能糾正錯誤。如果不得不以獎勵或懲罰來糾正孩子,那就意味著孩子缺乏自我修正的能力。如果能為孩子創造自我教育的環境,讓孩子不需透過成人即可自我修正,對孩子來說更能接受失敗,勇於嘗試。蒙臺梭利教具具有錯誤控制的設計,如:操作感官教具”帶操作圓柱體“,只要有一個放錯位置,就會多出一個圓柱無法放入,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自我提醒,自我修正。

6.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

蒙臺梭利說:“只有真實的工作經驗與生活經驗,能引領孩子邁向成熟。”可惜很多家長把中心放在數學、英語等認知能力的學習,卻不知當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沒有準備好時,這些堆疊都像是把建材放在地基不穩的樓臺上,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

當孩子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時,在團體生活終於遇到問題時,只能楞在原地等著別人出手幫他,比如:“不小心打翻水了,多數孩子不會去拿抹布自己擦乾,但很明顯的可以看到父母過度代勞的孩子,會流露出慌張無助的樣子,造成團體適應上的困難。

很多家長會不解的問老師:“我們很用心的在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帶著孩子去上畫畫課、補英語、學書法......,為什麼您還說孩子沒有準備好呢?”我們認為孩子準備的是照顧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課業上的預備,這才是孩子獨立生活時最需要的能力,再多的才藝學習都不如可以好好的生活來得重要。

7.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每當新生入園,孩子只要陪孩子吃一頓飯後,大概就知道這個孩子的家庭教養方式。孩子是否可以獨立進食?進食中是否會一直離開座位?是否會含著飯不吞嚥一直髮呆?挑食的狀況嚴不嚴重?小手是否無力握持湯匙?握姿對嗎?是否飯粒掉得到處都是?

寶寶學漢字可以使用【貓小帥學漢字】哦~


嘻嘻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主要靠家長在嬰幼兒時期注重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從孩子從呱呱墜地到學會走路,從懵懵懂懂到上幼兒園,家長把所有事情都辦的妥妥當當,孩子一點動手的機會都沒有,肯定就沒有了自理能力。比如,像一些自己吃飯,排放碗筷,穿衣穿鞋等日常自理行動,小孩子也是要一步步的學的,家長如何沒有在合適的年齡教導孩子學習,而是看見他不會就幫他完成了,他肯定也不會了。

那如何正確的培訓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呢?

第一:家長必須“放手”

勤快的家長也學“懶惰”一點,早上醒來,不要幫孩子穿衣穿鞋了,吃飯更不要飯盛好,再叫孩子來吃,該孩子做的要讓他做起來。你不放手,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之前有個短片:巨嬰。我想很多父母應該都看過,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將來也稱為這樣的一個巨嬰,還是請“放手”吧!

第二:家長必須“示範”

日常家務活動可以讓孩子一起參加,家長可以把一些家務活動做個示範給還在看,讓他了解熟悉如何做。比如,做飯時間,擇菜、淘米、洗碗等,家長可以一邊做,一邊給孩子講解。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

第三:家長必須“教導”

等到孩子對日常的家務活動內容都熟悉瞭解後,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了,自己在一邊指點,有什麼問題在給予輔助,慢慢讓孩子上手練習。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勞動一起體驗動手能力,分享了孩子才會開心更容易養成習慣。

第四:孩子必須“動手”

列寧說過: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一個道理,要想孩子學會自理,必須讓孩子自己親手動手幹起來,家長示範再好,教導的再完美,孩子不自己幹一次,永遠處在理論層面,會一直不知道實際行動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

第五:家長必須“鼓勵”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家長只有一個要求:相信孩子,生活小事讓孩子自己來。

像穿脫衣鞋、洗漱清潔、鋪床疊被、整理文具、開關門窗、掃地擦桌、擺放碗筷等生活技能,都是入學前孩子應該做到的。當孩子在家長的鼓勵、示範和協助下、最後獨立完成時,“我長大了!”“我很能幹!”這樣的美好感覺會油然而生,因此,生活自理的訓練也是孩子面對挑戰、驗證能力、得到肯定的過程,能充分激發孩子對自我的信心。

第六:培養孩子“興趣”

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時候,父母對孩子不要溺愛包辦,要引導孩子對勞動產生興趣,鼓勵他們親手去做。例如,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通過那種積極向上的故事他們自然會產生自我勞動的意識。

那麼,在培養孩子動手興趣時作為父母該教孩子一些什麼事情呢?父母可以教他如何使用一些家用電器:吹風機、飲水機、電風扇、冰箱、空調和洗衣機等。父母還可以在做飯的時候請孩子幫忙打打下手,教他使用各種廚具。

週六日外出遊玩時間,可以讓孩子提前自己規劃好出行方案,讓他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我們可以根據他的方案實施,遇到問題也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處理,鍛鍊孩子自理自立能力。





江南寶媽育嬰記


1,首先家長不要怕麻煩,很多家長是看孩子墨跡或者是愛孩子!就凡事代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代勞

比如,吃飯,穿衣,洗手,洗臉…孩子能自己做的不要幫他做,耐心引導孩子做

2、要多鼓勵孩子。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期望從父母那裡獲得鼓勵,這樣能夠使孩子有信心,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待,孩子在做事時也會更有幹勁。

3、要信任孩子。不要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並且讓孩子知道父母非常相信自己,父母的信任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所以,在安全範圍內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掌握解決事情的方式方法。

4、要增強孩子責任心。教會孩子學會承擔,勇於承認錯誤,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孩子為什麼撒謊,可能就是為了逃避父母的責備,所以家長們在孩子犯錯後,不要一味的責備孩子,去聽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承擔責任,不要做只會逃避的膽小鬼。

5、不要批評、嘲笑孩子。“你怎麼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

6、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這看似是在刺激孩子的上進心,實則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真的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孩子的信心會越來越小。


Evie家三個娃的育兒路


從小培養,先培養觀念意識,然後培養動手能力。

先來說說最基本的吃穿。

1、吃:小時候喝奶那沒辦法,逐漸長大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就可以培養了。可以看下我發佈的“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吃飯(養成系)”有詳細說明。

2、穿:小時候穿衣服的時候我沒有讓他自己動手,但是在他能聽懂我說話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因為穿衣服在你身上,這本來是你自己要做的事情,因為你還沒學會,所以現在媽媽幫你,你要說謝謝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有“這是我自己的事情,以後是要自己做的”的意識。

我在我娃快兩歲的時候開始讓他自己嘗試了。先來一些小型的練練手👇

👆第一次穿襪子。

以大人的眼光來看,不夠好。可是我給了他非常大的表揚和鼓勵。多在他面前示範,他會躍躍欲試,當他做不好的時候不要著急不要責備。幫助他找到適合他做事的方法,不要為了證明家長權威與正確而一味強加灌輸。

現在幼兒園自己疊自己衣服👆

其他還有自己刷牙洗臉自己睡覺自己玩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後續可關注我,更新此類文章哈)原理都一樣,在他們無法動手之前先培養觀念意識,到了可以動手的時候放開手

👆科學育兒。希望能幫到你。


心有猛虎溫暖向陽


孩子的獨立自理其實真的不是教出來了!父母少包辦代辦,放手讓他自己去做,沒做好也要給予鼓勵!他自然就會了!

如果家長一直是包辦代辦的我狀態,限制孩子做這個做那個,最後孩子各項功能越不用越不靈,除了張嘴要媽媽幫忙,伸手讓媽媽照顧,就算他想做,也是力所不能及的!您覺得呢!

所以想讓孩子獨立,首先就是放手!別幫他,讓他自己來!做錯了做壞了也讓他自己來!讓他自己總結經驗!一個孩子成長,沒闖點禍,怎麼能獨立,怎麼能成長!所以,孩子獨立真的不用教!是自己成長、發展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