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得歐洲大陸上生靈塗炭,歐洲各國損失慘重,嚴重動搖了歐洲作為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德國,其發起戰爭的原因眾說紛紜。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德意志第二帝國地圖,比現在的德國大很多

我認為它發動戰爭是命中註定,不可避免的。

黑熊精希望通過這篇讓大家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的德國曆史


帝國建立過程

十九世紀前的德國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德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兼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名義上統治著整個德國,實則諸侯林立,都不聽皇帝的號令,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

拿破崙戰爭中,由於拿破崙取消了奧地利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頭銜,因此奧地利在德國的影響力大大降低,而德國第二號強國普魯士趁機迅速崛起。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德國統一三大功勳:俾斯麥,羅恩,毛奇

在1862年俾斯麥擔任普魯士首相時,普魯士通過關稅同盟等行動在德國眾多諸侯中已經建立起了威望。俾斯麥通過這種威望和普魯士強大的軍事實力,發起了三次王朝戰爭:普丹戰爭(1864年),普奧戰爭(1866年),普法戰爭(1870年),先後擊敗了丹麥王國,奧地利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普魯士霍恩索倫王朝國王威廉一世於1871在巴黎凡爾賽宮鏡廳稱帝,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德國統一。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稱帝現場,俾斯麥作為最大的功臣,在畫中也是最為醒目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那麼它為何會一步步走向戰爭?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打破了歐洲舊秩序

在德國統一之前,德國是一片散沙,是歐洲列強角逐的目標。德國之前的所有歐洲列強幾乎都是通過德國實現崛起,例如英國通過七年戰爭崛起,七年戰爭的主戰場在德國;俄國通過拿破崙戰爭中解放德國成為了歐洲雄主;法國通過三十年戰爭崛起,而三十年戰爭的主戰場在德國。

德國的統一與崛起在之前是從未發生過的,打破了舊有的秩序,也讓歐洲列強無法適應這樣一個強國在歐洲中心,之前各國的角逐地區崛起。因此歐洲列強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充滿了戒備心。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德國處於歐洲的中心

德國也需要摸索一條道路建立一個有一個統一德國的新秩序,讓歐洲列強安心。

軍國主義傳統

由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主體:普魯士王國是通過戰爭實現崛起的,十分好戰,在普魯士一切都是為軍隊服務,包括國王和貴族。法國政治家米拉波伯爵曾經這樣評價過普魯士:

其他國家是一個國家擁有一支軍隊,普魯士是一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從中足以體現普魯士的好戰,也正是因為普魯士的好戰,在普魯士出現了一種其他國家從未出現過的階級——容克地主階級,這個階級在我看來是普魯士的貴族、地主與軍隊聯合產生的階級,列寧稱當時的德國為:容克帝國主義。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容克地主階級

這些導致在後來德意志第二帝國政壇中,軍官的勢力很強

已經無法遏制,連德國統一的功臣俾斯麥也因為抵制軍國主義,於1890年迫於軍官的壓力辭職。帝國建立後,軍費上漲迅速,到了1890年代,德國的軍費已經是1870年代的四倍了。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德國海軍軍費上漲情況

此外,由於長期發動戰爭,德國也有一套十分先進的徵召體制。德國的徵召制度是義務兵制,這個系統無處不體現著普魯士化的標誌。按照規定60%年滿20歲的年輕人會被徵召入伍,在接受兩年(炮兵和騎兵是三年)的嚴格訓練之後退伍。然而他們在27歲之前必須每年參加預備役部隊的訓練和軍事演習。此後他們將成為預備役軍人直到39歲,這段時間他們還是要保持這一定的訓練。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軍事體系創建者:阿爾布雷希特 馮 羅恩

除了有一套高效的軍事體系,德國的軍工業也十分發達,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德國克虜伯兵工廠,堪稱世界陸軍兵工廠的楷模。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大貝莎巨炮,把比利時列日要塞轟為瓦礫

因此,德國的軍事實力很強,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單挑德國,也因此歐洲列強對德國充滿了恐懼。

外交的失敗

因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打破了舊秩序,擁有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的軍事實力,歐洲列強對德國充滿了恐懼,因此德國的外交顯得十分重要。一戰前,德國先後建立了兩套外交政策。

大陸政策(1873~1890)

這套政策由德意志宰相俾斯麥所制定,由於普法戰爭法國的失敗,賠款50億法郎,再加上德國皇帝是在法國稱帝,這對法國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之後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一心想要報普法戰爭的一箭之仇,短短几年就還清了50億法郎這筆鉅款,這讓俾斯麥認識到了法國國力的強大,所以他的大陸政策是以孤立法國作為核心。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普法戰爭

首先俾斯麥為了避免讓德國兩線作戰,與奧地利德國、沙皇俄國於1873年簽訂了《興勃隆協定》,1881年結成了三皇同盟。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三皇同盟

三皇同盟是脆弱的,俄國和奧地利帝國在近東地區(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鬧得不可開交,再加上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弱,近東地區成為了歐洲列強新的角逐目標。為了調解奧地利帝國和沙皇俄國的矛盾,俾斯麥於1878年在德國柏林召開第一次柏林會議,商討近東問題的解決方案。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柏林會議

但是柏林會議並沒有徹底解決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帝國的矛盾,在之後的保加利亞危機(1886年)中兩國再一次鬧僵,德國選擇和奧地利帝國結盟,三皇同盟宣告失敗。

在試圖組建三皇同盟的同時,俾斯麥試圖與意大利結盟從而從南方牽制法國,同時他鼓動法國佔領突尼斯惹怒意大利,讓意大利加入同盟。最終德意奧三國於1882年建立同盟。但是與三皇同盟有同樣的問題,奧地利帝國與意大利的矛盾很深,意大利就是從奧地利手裡獨立的,因此在一戰中意大利加入了協約國陣營,同盟最終以失敗告終。

三皇同盟、德意奧同盟的失敗代表了俾斯麥大陸政策的失敗。之後的俾斯麥只好依靠軍官,讓軍官制定合理的兩線作戰方案,施裡芬計劃有此誕生。

世界政策(1891~1914)

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威廉二世認為德國應該稱霸世界,與英國稱雄,與俾斯麥產生了分歧,再加上俾斯麥大陸政策的失敗。1890年,迫於德皇和容克軍官的壓力,俾斯麥辭職,之後德國的外交政策發生了改變,稱為世界政策。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制定世界政策的德皇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深受普魯士軍國主義的影響,拼命擴充軍備,進一步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恐慌,尤其是海軍的擴充,讓英國深為恐懼。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公海艦隊,公海艦隊規模巨大,引起了英國人的緊戒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後,經濟、科技發展迅速,尤其是帝都柏林,被稱為“施普雷河畔的芝加哥”,GDP總量到了1913年超過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美國的GDP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業和自然資源(石油)產生的,而德國則是靠技術創新和工業規模,可以說德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大有取締英國的意思。

威廉二世利用此,在外交場上十分囂張,哪都要插上一腳,例如摩洛哥危機,第二次布爾戰爭,修建巴格達—巴士拉鐵路等等,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巴格達-巴士拉鐵路,德國和英國搶修巴格達鐵路

很快就把歐洲列強全得罪了,這點在摩洛哥危機中得到了體現:在摩洛哥危機中,英俄等列強紛紛支持法國,支持德國的只有奧地利帝國。

之後英國、俄國都與法國於1907年簽訂了同盟,德國面臨的壓力巨大,俾斯麥極力避免的場景成為了現實

“命中註定”——為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走向戰爭

十九世紀末的柏林,被譽為“施普雷河畔的芝加哥”

隨著1914年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世界政策宣告失敗。


尾篇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與崛起,迫使歐洲急需建立起了一套新秩序,再加上德國的軍國主義,經濟、工業發展迅速,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恐慌。

德國兩次試圖建立新秩序,而當時的歐洲格局使得這兩次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只好走向了戰爭,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走向戰爭是必然的。



德國曆史紀錄片《德國人》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