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米手機從一開始沒有采用飢餓營銷,而是貨源充足,小米公司現在會是什麼樣的?

夢幻之星V


從最近5年小米手機國內的銷量來看,是出現了下滑,尤其是最近兩年,國內市場份額減少了很多,甚至比OV都要少,好在去年的時候,是在印度市場獲得了不錯的銷量,但卻沒有OPPO和realme的總量多。

這或許你們已經看出什麼問題了吧,realme這個手機品牌出來才多久,加上OPPO的銷量,已經是能和小米對抗了。而在國內幾大主要手機廠商中,小米是最晚進行雙品牌戰略的。

對於小米手機的現狀,有認為是飢餓營銷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如果是貨源充足,說不定小米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這種說法到底準不準確呢,我們不妨仔細的來分析一下。首先對小米的起家,性價比是王炸。

小米第一代手機就是1999遠,價格可是比其他的要便宜多了。隨後發佈的小米手機,售價基本在2000元的價位,這就在用戶心中形成了一個固有的標籤,性價比=便宜。可以說依靠這個戰略,小米是獲得了很多用戶的認可。

接著我們也看到了小米非常不錯的成績,到了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開始下滑,原因當然是多種,有OV的線下威脅以及華為的崛起,同時對於飢餓營銷,用戶真的是太難了。

把問題全歸咎於飢餓營銷,這是說不通的,記得那個時候滿大街都是OV的線下店鋪,另外對於華為的崛起,小米是沒有警惕的,根本沒有想過要去面對華為的挑戰,還是一個勁的追求性價比。

不過此時小米還有另外一張牌,是它的AloT戰略部署,什麼小米電視、手環、智能家居用品這些,完全是要早於華為的。只能說小米是壓錯了一張牌,這個轉機就是國外對於華為的打壓。

讓用戶明白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牛逼,並且華為依靠自身研發的處理器,也是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更重要的是性價比不是小米的專利,其他的手機廠商也是可以模仿,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多於小米。

還有小米雖然是以性價比為主,可它也是想衝擊高端的,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小米旗下的MIX系列在去年根本沒有推出,這些已經是證明小米的戰略出現了偏移,遇到的挑戰也是越來越大。

到底的用戶是需要性價比的手機,還是有著其他需求呢,雷軍估計真的得好好想想。因此認為即便是小米那時候貨源充足,如果還是那樣的部署,也改變不了現狀。


17看科技


如果小米手機從一開始沒有采用飢餓營銷,而是貨源充足,小米公司現在會是什麼樣的?營銷背靠的是什麼?那就是讓人信服的品質、滿足用戶心裡的需求、以及受人尊敬的核心自主!筆者以為小米手機不管採用飢餓營銷與否,大致與目前的狀況也是差不多的。

小米每一次發佈銷售新手機,幾乎必將出現瘋搶過後的售罄,貨源充足。小米最經典的“飢餓營銷”應該是在2014年4月8日的“米粉節”上,利用手機低價限量搶購的方式,吊足用戶胃口,帶來了巨大的銷量。也給小米雷軍增加了無以復加的信心,想要長久稱霸國內手機市場。


但長期如被用戶認為是“飢餓”這樣的營銷方式,其結果是引來用戶一片撻伐之聲,那就是把用戶當猴耍,本來是產能不足非要搞得轟轟烈烈,宣傳言過其實。比如像小米9開始宣傳時是搞得相當熱火、相當能打、“不缺貨”,結果銷售時同樣快速售罄,而且“大塊頭”小馬力(電池)的配備瞬間讓很多人轉向從此與小米手機絕緣,弄巧成拙。

那小米不搞“飢餓營銷”是否現在就更好,在國內市場能夠碾壓華為、OV、魅族等一眾手機廠家呢?那也未必!小米高不高“飢餓營銷”與它目前的狀況關係並不會太大,主因還是市場競爭大了、用戶的口味和心理變化了!

首先小米高舉的性價比、極致性價比等已經有了複製者、競爭者。性價比有市場,就有競爭者,小米能成功被的廠家也有絕招能成功。小米的套路與招數太容易被複制了,看看複製小米套路的榮耀的崛起、與小米對打的Vivo IQOO與OPPO Realname等等,性價比高的手機不少,通過各種營銷手法與套路,把小米追趕得心急火燎。


其次用戶的消費觀念變了。最開始很多人秉持高性價比的購物觀念,但這是一體兩面,又要少花錢又要性能好,廠家必然會採取某種折中的辦法,不然沒辦法盈利,於是品質上與高價貨可能就有了差距。但當人一旦有了金錢的底氣,追求的可是“一分錢一分貨”的理念,看看華為Mate和P系列、蘋果手機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即知。


再次國人對廠家的期待也變了。特別是美國對中興和華為的打壓讓很多人看清了商品競爭中科技自主的重要性,於是期待手機裡的東西是要不怕“卡脖子”的核心自主,而不是東拼西湊依靠被稱為“供應商黑科技”的組裝。於是大量用戶轉向了可以硬抗美國一國之力打壓的華為麒麟芯片、還有些也轉向了有拍照實力和續航充電硬實力還有顏值的VIVO與OPPO,而把國人撩得心裡火熱的冉冉中國芯“澎湃”芯片卻沒了蹤影。

所謂飢餓營銷終有讓用戶疲憊的一天,想必小米本意並非是“飢餓營銷”,只是某些原因而採取的暫時性銷售策略而已。即使不採取這樣的策略,但競爭的加劇、用戶期待與消費觀念的變化,也會導致不可能消費者一直追隨小米,就如多年以後的華為手機是否還有如今的盛況恐怕也不一定。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小米的飢餓營銷不僅僅是一種維繫人氣的營銷方法,更是兼顧了定價和供應鏈管理的一種系統打打法。主要要領如下:

第一,用1999的價位擊穿消費者心理價位,形成高期待

第二,在好期待的情況下,不斷放F碼讓大家定時搶購以維繫高人氣

第三,由於前期成本高昂,所以必須控制出貨,以免虧掉太多錢。譬如,每臺虧三百塊,前期控制出貨,半年出一百萬臺,定期搶購,再宣城出貨五百萬臺。虧掉的三個億就算是廣告費了

第四,產品發佈半年後,材料(主芯片,屏幕,內存,電池)大幅降價,成本降低到1800塊以內,這時開始大量放貨搶佔市場。然後宣佈下一代產品的發佈日期

所以,看明白了嗎?如果前期小米真的大量足量備貨,早就虧得倒閉了。所以業界內都說小米是手機期貨模式的發明者。而且前期,主要都是在自家平臺上放貨搶F碼,主要數據容易控制。後來樂視學小米低價搶市場,而且足量備貨,銷量倒是上去了,但賈老闆也虧慘了,最後不得不倉皇跑路[大笑]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飢餓營銷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質量,如果出現大批的退貨或者顧客不滿意,產品就很難挽回了,小米當時的做法是一小批一小批投放市場,有問題和投訴就一小批一小批的整改改進,最大限度的消除負面影響。


還是上班好吧板書


任何一個講性價比的企業都不會走的太遠!因為必須有合理的利潤,企業才有進一步研發產品的資金,小米靠貼牌,代工賺了一筆塊錢,核心技術的缺失,註定要在5G時代要被市場拋棄[大笑]


移動改變生活888


名氣可能會不如現在。

眾所周知,小米性價比深入人心外,其飢餓營銷也是被許多人所熟知。編者深以為,飢餓營銷跟性價比是相輔相成的。

在小米之前,中國人堅信一點,便宜沒好貨。


而現在呢?這個觀念雖然還存在,但已經得到很大的緩解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米!

這麼說吧,如果當初小米第一部1999定價的手機沒有使用飢餓營銷,那麼絕對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去購買它,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去關注小米。

小米手機性價比十足,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便宜。但是,當時的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便宜它沒好貨,所以在當時如果小米手機敞開了賣,沒有出現開售就秒沒的情況,那肯定有大批的人會這樣想。

“我就說吧,便宜沒好貨,你看,小米手機只有配置,質量太差,現在賣不出去了吧?”


如果是用了飢餓營銷呢?

那很多人肯定會這樣想:“我靠,這麼多人買,都開售秒沒了,不行,我也去買一部試試!”


所以說,性價比一定得跟飢餓營銷掛鉤,不然,真的容易被人評價為便宜沒好貨。而當初的小米如果不搞飢餓營銷,那麼它,有可能已經倒閉了,即使不不倒閉,他的名氣可能也不如現在。

總結

小米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商業模式。而飢餓營銷,就是它的商業模式之一。所以,飢餓營銷是必須存在的,小米手機也絕對不能敞開了賣,即使貨源充足。


優質科技領域作者,關注我,為你解答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資訊!

考拉科技館


飢餓營銷,就是一種能極速營銷的方式,在欠發達地區能起到很好效果,但是18年在英國飢餓營銷了一次,給英國消費者告上法庭了,在發達地區法律意識強,法律完善,行不通。飢餓營銷再配合文化上的營銷,效果更好。但是結果還是一樣的,小米手機在中國也有很輝煌時候,口碑也打開了,但是還是失敗在了口碑上。不是飢餓營銷問題,也不是備貨問題,是產品競爭力問題。消費者對好的產品大都願意等或者搶。


來了一個大傢伙


事從兩方面說。對於消費者來說,我想買而買不到就是飢餓營銷。但是站在廠商的角度,小米有多厲害,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這個典型就是羅永浩。我想,噴飢餓營銷的基本上都是沒有創過業,沒有接觸過公司運營 也沒有做過買賣的和水軍。即使接觸過這些行業做的也不是很成功。


西貝樂6885843


一個手機2000,敞開銷售,怎麼也得備貨200萬,這就需要40億人民幣,這還只是一個型號!還是樓主有錢,剛進入手機業就幾十億上百億的資金砸下去了!


信智汽車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很不錯,我們一個一個的來解釋!

小米為什麼要搞“飢餓營銷”?

外界對於小米大玩飢餓營銷,其實是很不滿的。對於這個詬病,小米官方好像除了雷大大說過“‘飢餓營銷’是一個偽命題”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正式回應。

小米在成立之初,其實什麼都沒有,雷軍就是靠藉助移動互聯網的春風起來的。小米手機的模式大體是這樣,先找到工廠,對工廠說我這裡有多少客戶需要多少手機,然後再通過用戶的定金給工廠付錢,整套流程下來,小米就是一個整合資源的角色,小米的模式很輕,所以小米沒有其他企業那麼重的模式!

小米為什麼貨源不充足?

就拿2019年的小米9來說,大家發現小米9並沒有實現現貨,還是需要搶購,網友們調侃雷軍重新定義了“現貨,現貨=現在沒貨。而雷軍對此的回覆則是因為目前的鏡頭和模組生產良率非常低,所以不能實現現貨。

其實說白了,小米現貨不充足,這就是小米模式所導致的。所以去年傳出了小米要自建工廠的新聞。因為現在華為OV崛起,智能手機行業已經到了火熱的程度,不改變是不行了!

小米必將改變?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就算你不想改變,但你的競爭對手在改變,你最後也得不改變,如果你還不願改變,那麼就請出局!

目前小米手機面臨兩大難題,一個就是現貨問題,再一個就是性價比問題!

現貨問題小米已經在著手自建工廠,為得就是保證現貨和把控產品的品質。

這個性價比問題,雷軍在2019年就說了,小米未來旗艦恐怕要漲價!


結論:成也性價比,或許敗也性價比?小米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性價比高,是小米產品最為人熟知的標籤。在當年國內安卓智能機還是三星/HTC稱霸的時候,它們的價格是4K+,甚至是5K+,而小米1只賣1999。

但現在市場環境變了,對手也都變了。前段時間還有人在吐槽小米手機是嚴重拉低了中國智能手機的創新。因為總靠性價比,而拖累了科技上的發展。其實這麼說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