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以來,人們都認識到傳染病的嚴重性。

所以儘量不出門,或者少出門。

“寧波一男子出門買菜,15秒被傳染”的信息,讓很多人心裡有些恐慌。

甚至有不少人不敢出門買菜了。

其實,不出門,甚至少出門的觀念是對的。

減少接觸外人的機會,就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少出門或者不出門,我們的飲食該怎麼辦?

在有限的食物中,我們怎樣才能吃的健康呢?

今天就來聊一聊疫情期間的飲食問題。

說起吃,還是要說一說吃的原則。

飲食有什麼原則?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吃的目的是給身體補充能量,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所以一定要吃的健康。吃的健康包括以下幾方面:吃的營養均衡。吃的食物多樣化,不要出現慢性食物過敏。儘量不吃有害的食物。

怎麼吃才能營養均衡?

人體需要的營養包括三大營養成份: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三大營養成份都是人體需求的基本物質。在人體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一、蛋白質的主要功能。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1、構成人體的組織和器官;

2、構成人體內的重要物質,如酶、激素、抗體等;

3、供給熱能。成人每日需要量為1.0~1.2 g/kg。

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之中。動物性蛋白質質量好,但富含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植物性蛋白質則利用率較低。
二、脂肪的主要功能

脂類包括: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1、甘油三酯(脂肪)作用包括:

(1)作為體內能量的貯存形式;(2)維持正常體溫(3)保護體內器官;(4)幫助機體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節約蛋白質;(5)構成細胞膜;(6)合成人體重要物質;(7)參與膽固醇的代謝;(8)提供脂溶性維生素如A、D、K、E等,同時還可促進它們在腸道的吸收。

主要來源是:(1)動物脂肪相對含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多,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2)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
2、磷脂作用包括:

(1)提供熱能;(2)構成細胞膜;(3)幫助脂類或脂溶性物質順利通過細胞膜;(4)作為乳化劑,有利於脂肪的吸收、轉運和代謝。主要來自於蛋黃、動物肝臟、大豆、麥胚、花生等。
3、固醇類作用包括:

(1)構成細胞膜;(2)合成人體重要的活性物質。主要來自於動物腦、肝、腎、蛋類、肉類、奶類等。
三、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
1、貯存和提供能量;

2、是機體的構成成分;

3、節約蛋白質;

4、抗生酮作用;

5、提供膳食纖維,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胃腸蠕動。提供熱量佔總熱能的60%~65%。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不同種類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不同:果糖來自水果、蜂蜜等;蔗糖來自甘蔗、甜類、蜂蜜等;乳糖來自奶及奶製品等;海藻糖來自食用蘑菇等;澱粉來自薯類、豆類、穀類;纖維素包含在所有植物(如小麥製品等)中;半纖維素來自小麥、黑麥、大米、蔬菜等。

飲食中三大營養物質都不少。葷素搭配。一頓飯中需要有肉類、蔬菜和蛋白。平時也需要吃點水果。

怎樣吃才會保持食物多樣性?

經常吃單一的食物,尤其是經常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容易出現慢性食物過敏。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慢性食物過敏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皮膚問題,皮疹,瘙癢,溼疹等。還可以導致身體出現一些腸道問題,比如胃腸道炎症,腹痛、腹瀉等問題。

食物多樣性是指食物原料的多樣,以及食物類別的多樣。

食物的原料應當在15種以上,而且不包括調味品。如果做不到,無論如何,也應當在10種以上。

這些食品應當包括糧食、蔬菜、水果、豆類和豆製品、奶類以及少量魚肉類。 早上,一片面包,一碗牛奶燕麥粥,還有一隻鹹鴨蛋;上午一個橘子和一把開心果等。

不吃哪些有害物質?

1、不吃致炎性食物。從中醫上來說,不宜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燒烤、油炸食物等。這些食物容易導致出現口腔潰瘍、咽喉炎、牙齦炎等問題。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同時,油炸食物導致心血管疾病元兇( 油炸澱粉);含致癌物質;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

2、少吃含防腐劑、添加劑的食物。雖然防腐劑和添加劑是食品級的,對身體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

3、少吃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對於血脂偏高的人群來說,控制動物脂肪和動物內臟的食物攝入。

4、少吃醃製食品。因為這些食物導致高血壓,腎負擔過重,導致鼻咽癌;影響粘膜系統(對腸胃有害);易得潰瘍和發炎。

疫情期間少出門,我們該吃什麼?

5、少吃加工的肉類。因為加工的肉類含三大致癌物質之一:亞硝酸鹽(防腐和顯色作用);含大量防腐劑(加重肝臟負擔)。

<strong>不出門或少出門的時候,雖然食材有限。但是也要注意儘量做好營養均衡、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同時少吃或者不吃有害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