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吹捧”這種社會病

喜歡我,就關注我唄……

要警惕“吹捧”這種社會病


我大抵見過兩個人相互吹捧的樣子。A君舉起大拇指誇B君說,你寫的文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謂一代文宗。B君滿心歡喜,陶醉之餘也神情並茂說,A君字蓋鐘王、詩壓李杜。兩人這麼吹牛拍馬,一點愧疚感都沒有。

“蠅頭小利、蝸角虛名。”名利場中,有人就這樣彼此哄抬身價,你抬我、我捧你,成了應景造勢的逢場作戲的高手。捧來捧去,終究繞不開一個“虛”字。說白了,就是沒有鬥爭的底氣,不敢揭短亮醜,拉不下面子提批評意見。

曾有落馬官員萬千感慨地說 ,自己在位的時候,下面的人圍著捧,什麼甜言蜜語都聽過,時間久了,還真以為自己是了不得的天才,也陶醉這種虛無縹緲的優越感。最後,心胸變得越來越狹窄逼仄,一丁點批評意見都聽不進去。等被審查調查,虛假的面具被無情撕下來,才知道自己已被吹捧害得太慘。

不顧客觀事實的吹捧,那是捧殺,可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陰險狡詐的害人伎倆。其實,這也是一種社交“圍獵”,領導幹部是得擦亮眼睛。

當然,封建社會幾千年過來,“拍馬屁”的文化已高度成熟,滌盪這種文化流毒恐非一朝一夕之功。據說唐玄宗朝的宰相李林甫就是這樣的人,他“口蜜腹劍”,可以把人捧到高高的,一摔下來必死無疑!

什麼是鬥爭精神?我看,首先要從革除吹捧的不良生活工作風氣做起。要知道自己究竟幾斤幾兩,自己的短板弱項在哪裡,不能僅聽別人的讚美之詞來定位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樹立擔當實幹的鮮明導向,對敢於說真話,敢於“紅臉出汗”的老實人高看一眼,對說假話、空話的人嚴肅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涵養激濁揚清的氛圍。

老祖宗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可不是一句廢話,這特別考驗一個人的胸襟和肚量,考驗一個人的自信度。要是沒有實實在在的看家本領和能耐,聽到這句話,心裡應該會抖三抖,而不是麻木不仁、偏聽偏信,沉迷於相互吹捧的“致命陷阱”。


——陳方瞳 2020年2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