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2020年2月8日,是庚子年的元宵節。凌晨3時,在惠農麻黃溝疫情防控卡點,58歲的老民警王金枝、全區優秀人民警察譚斌,在簡易的帳篷裡,細心地守護著麻黃溝卡點。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初春的石嘴山夜晚,零下十幾度的氣溫還是非常寒冷的,王金枝不斷的跺著腳,用深呼吸來緩解疲憊,護目鏡裡一片霧氣,周邊沒有什麼燈光,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他才恍然記起,今天是萬家團圓的元宵節。4點04分,他發了一條在崗的朋友圈,手機“嘟”一聲響起,是兒子發來的信息,“還沒睡呢,老爸?平安”。


_

_

_

王金枝是石嘴山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七大隊的一名老民警,從警已34年,先後從事過秩序、事故、宣傳等交管工作,特別從事宣傳的這十幾年來,他精心準備,狠下功夫,結合日常各類交通管理工作,自編小品、情景劇,認真學習並製作了PPT,給轄區企事業單位職工、居民、學生等講授了非常生動活潑的交通安全課,被大家親切的稱為“王老師”。

_

_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麻黃溝疫情卡點位於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河濱工業園區,靠近內蒙古烏素圖工業園區,每天車輛人員進出較大,這樣的封閉卡點,成了關鍵點重中之重。面對擁堵狀態,駕駛員往往情緒較為急躁,有的口出惡言,此時“王老師”就會充分發揮宣警的優勢,採取一人一策,幽默風趣的語言耐心細緻地向過往的駕駛員告知政策法律相關問題,讓駕駛員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愉快的配合檢查,耐心的等候過往,安心的同意勸返。在王金枝看來,卡點設置是命令,但守好是自己的責任。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 _

“進出的人多時,再忙也不能出錯”,王金枝說,這時就是要守好這個卡點,緊盯每個人,每輛車,做好詢問、登記、檢查,遇到少數人不理解,說些難聽的話,或故意刁難時,絕不能對駕駛員“冷硬橫”,要理解駕駛員的心情,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措施進行檢查和勸返。

_


當然“王老師”也有收穫,夜晚時,有人送來泡好的一大杯濃茶,有人送來水果,有陌生人送去難買的口罩……看到這些,“王老師”高興地抖著兩條濃眉說“再苦再累咱也要守好這個卡點,守好寧夏的北大門”。他結合“非典”時期經歷的工作經驗,沉著冷靜,面對微笑,耐心說服和勸導,很快就使現場混亂的局面得到化解。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_

1月25日,接到在麻黃溝設置卡點的通知後,王金枝立即向大隊請命到卡點去執勤,考慮到他年齡大面臨退休,兒子也在寧夏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一線接診,大隊安排他留隊執守,一向平易近人的“王老師”梗著脖子,青筋都蹦出來了,“咋的,看不起人,別看我年齡大,我身體好著呢,啥毛病沒有”,老王硬是擠到了執勤一線。


2003年王金枝就在非典卡點執勤,如今過去17年,他依然不減當年雄風,看到年輕人執守到後半夜都有點疲累,老王主動請纓“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每到這個時候,乘著夜晚人流車流量幾乎沒有的時候,老王就美滋滋向轄區企業微信群發出溫馨提示,讓轄區企業車輛和個人不跑冤枉路,履行好手續再出發,他說:“能夠得到群眾的點贊和認可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_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目前,老王已發送涉及疫情防控內容信息150餘條,為群眾及駕駛員化解疑難雜症80餘起,接打群眾諮詢電話50餘起,主動連線廣播電視臺2次,他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作用,在防控疫情期間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當然每天收穫的滿屏點贊讓王金枝十分感動和充實,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感性的他讓居民覺得他特別地性感,是個老帥哥。


元宵節凌晨4點兒子發來的信息,是過年來父子間的第一次通信。1月23日除夕夜晚上11點,等了好久全家三口人才聚在一起,而此時匆匆趕回家的兒子王穎接到了寧夏第一人民醫院的通知,要求即刻歸隊,他只扒了幾口飯就在第二天凌晨悄悄地走掉,微信裡兒子告知了王金枝要注意安全並要求他不要告訴媽媽自己在一線,此後就忙得再沒發過什麼信息。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這麼多天來,王金枝一直很擔心兒子,但他把所有的情緒深深掩藏起來,沒有給兒子打過一個電話或發過一個微信,元宵節兒子發來一張照片,看到穿著防護服包裹嚴實的兒子,老王在深夜的卡點淚流滿面,多少天的擔憂此時宣洩而出。作為薪火相傳的一家人,老王覺得兒子真捧,頗有一番“兒子英雄爹好漢”的味道。


早上6點,卡點上的車輛多了起來,王金枝站得筆直,規範地向來往的車輛駕駛員敬禮、登記、測體溫,天依然還很寒冷,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春天正悄悄來臨,而王金枝還在為戰勝疫情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而堅守著……


王金枝:最難熬的後半夜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