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開始稱太祖後又稱公?

喜來樂287131598


曹操是皇帝,哪怕是追封的,所以他的傳記得用廟號稱呼,或者用上曰、帝曰一類的尊稱。

但曹操生前沒當過皇帝,所以用上、帝一類的稱呼不合適。

曹操迎天子前用太祖,迎天子後便用公,因為曹操畢竟在劉協手下,陳壽也許覺得用太祖不太合適。

其實這沒啥原因,全是史書記錄者的寫法。

《晉書》司馬懿、司馬師全是帝曰一類的,不用糾結這問題,沒啥用。

司馬遷還稱劉邦高祖呢,可人家明明是漢太祖高皇帝,這又找誰說去?


臥牛說歷史


三國志裡,迎獻帝之前稱呼曹操為太祖,之後稱其為公

迎獻帝之前,曹操官位未崇,以官爵稱之不彰,亦不足以稱公,故以其身後尊號指代之;迎獻帝以後,爵位已顯,則稱公足以當之,進魏王后又改稱王,皆尊稱也。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古代帝王對與名號是十分看重的事情,尤其是歷史記錄之中的名號。


那時情節


這個是廟號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佑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漢太宗 文皇帝 劉恆 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庶五子 西漢第五代皇帝

晉太宗 簡文皇帝 司馬昱 開國皇帝中宗司馬睿少子 東晉第八代皇帝

成漢太宗 武皇帝 李雄 益州牧李特第三子 成漢開國皇帝

前涼太宗 成王 張茂 開國國王高祖張寔弟 前涼第二代國王

前秦太宗 高皇帝 苻登 世祖苻堅族孫,苻敞子 前秦第六代皇帝

宋太宗 明皇帝 劉彧 開國皇帝高祖劉裕孫,太祖劉義隆第十一子 宋第六代皇帝

梁太宗 簡文皇帝 蕭綱 開國皇帝高祖蕭衍第三子 梁第二代皇帝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開國皇帝太祖拓跋珪長子 北魏第二代皇帝

唐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開國皇帝高祖李淵次子 唐第二代皇帝

宋太宗 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趙光義 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弟,趙弘殷次子 北宋第二代皇帝

遼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開國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機第二子 遼第二代皇帝

金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完顏吳乞買(完顏晟) 開國皇帝太祖完顏阿骨打弟,完顏劾裡本第四子 金第二代皇帝

明太宗 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第三代皇帝

清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 開國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清第二代皇帝

漢世宗 武帝 劉徹

魏世祖 文帝 曹丕

晉世祖 武帝 司馬炎

前涼世祖 文王 張駿

前涼世宗 桓王 張重華

前秦世宗 景明帝 苻健

前秦世祖 宣昭帝 苻堅

後燕世祖 成武帝 慕容垂

南燕世宗 獻武帝 慕容德

夏世祖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宋世祖 孝武帝 劉駿

齊世祖 武帝 蕭賾

梁世宗 元帝 蕭繹

陳世祖 文帝 陳茜

北魏世祖 太武帝 拓跋燾

北魏世宗 宣武帝 元恪

北齊世祖 武成帝 高湛

北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隋世祖 明皇帝 楊廣(唐諡煬皇帝)

後周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郭榮)

吳越世宗 文穆王 錢元瓘

北漢世祖 神武皇帝 劉旻

遼世宗 孝和莊憲皇帝 耶律阮

金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完顏雍

元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奇渥溫忽必烈 (薛禪可汗)

明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清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

清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

除了中國以外,王氏高麗、李氏朝鮮,以及越南的越南李朝、越南陳朝、後黎朝、莫朝、阮朝帝王也有廟號。但是日本沒有采用廟號制度。



花田半畝情


三國志魏志開始稱曹操"太祖"是為了說明其最終身份。"太祖"稱呼是其死後,魏文帝曹丕追封的。曹操生前並未稱帝,死之前也僅為"魏王"。至於後來又一直用"公",可能有兩點:一是,"公"是古人對別人的一種尊稱,二是,曹操生前最長的封號是"魏公",屬於東漢末年公爵級別。



時光老李


你是說曹操吧,因為曹操生前沒當皇帝沒上位,所以歷史不承認,他這個太祖是他兒子曹丕當皇帝后追封的,可能除了他一系和三國志作者認他是太祖,其它人是不認的,叫一聲公(類似尊敬的先生)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