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初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就上網查答案,這個習慣好不好?

睿媽教育在線


這個問題還是要看具體情況的,平時經常聽有些家長說起這個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平時善於思考,喜歡挑戰有難度的問題。這類孩子遇到難題總是先有自己思考的過程,有時實在遇到有疑惑的點才去查答案,但是查出答案來又不會完全照抄答案,而是在頓悟之後,依然獨立解出疑惑的問題,甚至還會舉一反三,再找幾道類似的問題解一下。對於這一類孩子,就放心的讓他上網查答案吧,因為對他們來講,網絡就是一種學習的工具。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學習成績還行,難度一般的問題都能解除,但是遇到稍有難度的問題就頭疼了,不願深入思考,總想求助別人,這時網絡就成了他們的“及時雨”。對這裡孩子來講還是要磨練韌性,學會獨立思考,開始可能會很困難,做家長的就要幫忙,給孩子樹立信心,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第三種情況是:孩子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大,獨立完成作業困難,或者乾脆沒有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參考別人的作業”是常態。對這裡孩子而言,常常只能獨立完成難度較低的作業,稍有難度的作業,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座大山了。這時作為老師和家長,就要首先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可以讓孩子適當上網查閱答案,但是家長要在旁邊監督,避免孩子用電腦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特別是網絡遊戲。

總之,無論哪一類孩子都是未成年人,自制力差是他們共同的特點,所以孩子在上網時,我們家長要儘量陪伴左右,使網絡真正變成他們學習的工具。


aqlhwhx


明確的回覆是:這是個“用電腦代替動腦”的壞習慣,對未來的學習埋下“定時炸彈”。

第一、如果孩子遇到難題後,經過認真思考也好不到思路,身邊又沒有同學或老師可以諮詢,上網查答案作為參考,這樣做還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根據題目中的信息——“遇到不會的問題,就上網查答案”,說明孩子並沒有認真思考,當輕易能從網上獲取答案時,就逐漸從“參考”網上答案發展成“依賴”網上答案。人都是有“惰性”的,大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第三、過度依賴網絡答案對學習沒有好處,這個“大道理”孩子很清楚。但是在“努力也不一定解出正確答案”和“輕鬆獲得標準答案”之間,95%的孩子會選擇後者,這也是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知錯犯錯”的行為之一。

第四、這種過度依賴網絡答案的壞習慣,不僅對初中階段的學習沒有任何好處;即使孩子能升入高中,負面影響將集中體現出來。經過中考的篩選,進入高中的基本是班內前50%的學生,課程安排緊,課堂容量大,授課節奏快,遇到不會的問題越來越多,不用說上網查答案,就是請教老師或同學也基本沒有時間。教師的授課也不可能像初中和小學一樣“手把手”,而是“點撥式”“啟發式”,對於學生的自學能力、領悟能力和消化能力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過度依賴網絡答案的孩子、缺乏自主思考的孩子、不善於自主學習的孩子是最吃虧的,各種“水土不服”和“依賴後遺症”集中爆發,成績迅速下滑,學習積極性嚴重受挫,這種“創傷”的治療和恢復短期之內是無法完成的。

記住,“偷工減料”節省下來的時間和辛苦,在今後某個時期一定要償還的,而且至少是雙倍。


Hello翻譯官


看答案可以,看完後要自己寫(不是照抄)到作業本上,而且下次遇到同樣的題必須會做,不能再上網看答案


英語深度學習


這個問題該怎麼說呢,遇到不會的東西肯主動查詢那肯定是好事啊,總比不會、不問、不理強吧,學習這東西關鍵就是個用心和思考沒有,只要不依賴我覺得還行,以前沒電腦,有些東西不會,又不好意思問老師,結果呢。


小奇love


可以,但是不能限於僅僅是查到答案就可以了。

要深刻理解答案背後的含義,保證下次遇到就會了,如果是記憶性的建議儘量不去查,除非是自己課本上都找不到的,記憶性的如果真的忘記了建議多翻書,會提高你對知識的記憶性,加油!


教育領域前行者


個人觀點,這個不太好,常此以往會有依賴性,沒有了主動思考。其實,很多不會的題,經過思考是可以做出來的,即使做不出來,經過思考,也會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思路。實在是做不出來可以問老師或者在網上查一下,這樣對學習利大於弊,千萬不要依賴在網上查題。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高中數學教育王老師


需要答案,但肯定不能碰到問題就查答案。中學生遇到問題肯定先思考,沒方法或者有知識點漏洞的時候可以查答案。但如果碰到問題就查答案,這是百害無益的。


化學知識乾貨和解題


肯定是不好,但是有時候沒辦法。孩子實在不會,家長也輔導不了,更有意思的是,老師不讓孩子空題,所以只有讓孩子上網搜,儘量看會再寫,實在看不會,只有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