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全民“打怪升級”黎明終破黑暗

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那個時候對非典的印象就是延長放假還有從天而降、呼嘯而來的作業。

17年後的今天,我已長大,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最一開始的恐慌,到這段時間的充滿信心,我想這大概是身為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吧。

疫情爆發的時候,各地像是平地起雷一樣,都是慌慌張張的。那時的我也還在上班,年底的願望就是帶著年貨回家,陪家人過個年。而今年年前也像往年一樣忙碌,忙工作總結、忙張羅年貨、忙走親訪友,但是最忙的是防疫。

大年二十九晚上,回家的火車上,硬座,10個小時,車廂里人少的可憐。第一年這個點趕著回家過年,我還在想怎麼沒趕上往年新聞裡報道的那樣,車廂熙熙攘攘,乘務人員包著餃子給乘客送的情形呢。望著車窗外,我有點失落,買票的時候喊嚷著:完了,今年趕著春運回家,還是硬座,怕是想去上個衛生間都得跨過人山人海吧。可是真正在車廂裡和屈指可數的歸鄉人們一起回家,帶著口罩,只露出眼睛,打水時在車廂打個碰面也是躲躲閃閃,別說親切的寒暄,就連眼神的交流都省了。這個時候彷彿更想吃一碗火車上的餃子了。

回了家,老媽對著我就是一頓消毒,拉進屋裡就隔離。我媽說了響應國家號召,家裡人可以陪你,但就是不能出門。六零年代以前的媽媽爸爸輩的就是最聽國家的話,就像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最聽老師的話一樣。我笑了,沒辦法,誰讓這群人曾經經歷過國家那一段艱辛的過去,他們最知道這個時候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以前總是無奈,即使放假回家難得休息,父母也不會讓你睡懶覺,從臥室被攆到客廳、再從客廳唸叨到廚房,如果一直在家窩著不出門就該捱罵了,更別說趕上過年,走親訪友提溜東西怎麼能少了我們這些年輕勞動力呢。可如今名正言順的癱在家,父母還給送吃送喝,母慈子孝,歡欣一片。但是要想出門聚個會,就會看到老媽拿著擀麵杖、繫著圍裙站在家門口,老花鏡半搭在鼻子上,眼神能殺人。老爸在窗邊拿著花灑澆著花,看著窗外說道:"看看這空無一人的大街啊,也不知道你出門的時候,警察逮你不,要不還得我跑一趟送你進去。"滿臉黑線的我,脫下衣服,乖巧的坐回沙發,繼續和老爸老媽上演母慈子孝的祥和一幕。

趕著新時代的流行,老爸老媽天天在家除了看新聞就是刷抖音。每天在家看到的一幕就是老媽刷著抖音一會罵那些亂跑的和不戴口罩的人不懂事,一會批評散佈謠言的人就該抓起來。看到全國人民捐款捐物就情緒亢奮,看到有醫生和警察倒在崗位上就直掉眼淚。微信還用不利索,就急著問我網上捐款通道在哪。看到他們憂國憂民的樣子,我想這個國家之所以這麼強盛,必定也是因為有太多他們這樣的人吧,就算沒辦法奮戰在一線,但是也絕不拖國家的後腿。

接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瞭解了祖國曲折的發展歷程及偉人事蹟,還有上學的時候學習課文裡錢學森排除萬難都要回國建設祖國,雖是佩服又感動,但是卻未能感同身受。畢竟那段艱難困苦的日子離現在我們的生活太過遙遠,而這次的疫情將我們每個人推到風口浪尖,全民站"疫",刻不容緩。

但是我想很多年後,已經像父母一樣進入花甲之年的我,卻可以給我的孩子講起這段時光的很多故事:

雷神山、火神山和鍾南山,三山齊聚克難關;

"醫屆四大天王"殲圍新冠;

各地基層幹部大喇叭喊話大PK;

全民送物資"長跑"大賽;

16省"一省包一市"認兄弟大會......

我還想讓我的孩子知道中國人有多硬核:

十多個小時不吃不喝,就為了少上衛生間省著用防護服;

直接設備改造從生產酒"轉行"生產酒精、改羊絨生產線去手工生產口罩;

動用私人飛機搶運物資;

收購國外一家口罩廠供給國內市場;

只一個城市每天供應最少600噸優質蔬菜;

上陣父子兵、戰場夫妻檔,舉家之力直接開幹......

我想其實在這些故事和硬核中國人的做法中,我早就找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認知。"黎明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就算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可是總還是會有像爸爸媽媽那樣平凡卻儘自己一份力的普通人和奮鬥在一線不懼生死的英雄人物,中華民族從來就是這樣一個倔強的民族啊。雖然如今的我們迫於病毒的威力只能躲在家中,可是就像《葫蘆娃》裡的蛇精一樣,即使一時得勢又怎麼樣,葫蘆小金剛最後不還是化成一座山把她壓的死死的。打怪升級,我們在行啊。

我想說,感謝爸爸媽媽給了我生命,但是能身為一箇中國人,我,不僅感謝還很自豪。不論狂風暴雨、山崩地裂,你若不離,我便不棄!這次考驗,走著瞧,我們一定還會迎來春暖花開,然後載歌載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