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从三种矛盾关系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及现实思考

因利而聚,因情而系。比血缘更能维系一个家庭的,是羁绊。


前言:于2008年上映的电影《小偷家族》,豆瓣评分8.7分,曾在第71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在正式上映前,这部电影就曾登陆上海国际电影节,当时为了抢一张票,有人还甩出了“愿用上海一套房换票”的豪言壮语。

影片故事发生在繁华的日本东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下,有一处破烂简陋的老房子,房子里住着一个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但这六个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和家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被抛弃的小女孩玲玲的突然出现,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也让隐藏在平静下暗流涌动的秘密暴露出来。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光彩的前半生,为了各自的利益抱团取暖聚在一起。最终,所有秘密被社会暴露后,这个临时家庭也彻底走向瓦解。

《小偷家族》是一部给人无限惊喜却又让人心碎的杰作。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为这个没有血缘但充满爱的家庭而动容。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秘密一层层被揭开,情节一次次的反转,我的内心也在不断被撕扯。这部电影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和吸引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导演挑战了所有人的既定认知,随着剧情的推进,用强烈的矛盾冲突让我们心灵倍受震撼。今天,我就从血缘和亲情、善与恶、边缘人群和主流社会这三种强烈的矛盾关系,来挖掘这部电影给我们心灵带来如此巨大冲击的原因。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会基于自己的观影体验,谈谈《小偷家族》引发我在家庭、亲情上的现实思考。

《小偷家族》:从三种矛盾关系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及现实思考

01、血缘和亲情的纠缠:血缘不等于亲情,一群被血缘关系无情抛弃的人,抱团取暖

影片从这个六口之家的日常生活缓缓展开,六个人挤在一个狭窄破旧的小房子里,大家一起吃饭、睡觉,奶奶帮尿床的玲玲换裤子,爸爸柴田治帮详太解答青春期的困惑。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总觉得这个家庭有点奇怪。奶奶领着微薄的养老金,但这个养老金却是全家唯一稳定的收入来源,奶奶还会定期去前夫儿子家拿钱。爸爸治是建筑工地的临时工,妈妈信代在洗衣房工作,洗衣时把客人留在口袋的东西据为己有。儿子详太四处游荡,有时和爸爸治一起到附近的便利店偷窃日用品。奶奶的孙女亚纪,在一家风俗店做着色情服务。

慢慢的我们发现,这6个人彼此之间竟然毫无血缘关系。奶奶被儿子遗弃了,遇到居无定所、无家可归的一家三口,然后用自己儿子柴田治、和儿媳柴田信代的名字称呼他们。祥太并不是治和信代的亲生儿子,是在治曾经偷窃的时候偶然从停车场里捡回来的。孙女亚纪,高中离家出走之后,投奔了仅有一面之缘的爸爸的继父的前妻。玲玲也是治偶然在破旧的楼梯口发现的。

我们都说,亲情血浓于水,但血缘并不等于亲情。这一群人,他们没有从本应该因为血缘而紧密连接的亲人关系中获得亲情,反而都被原有的亲情关系残酷地抛弃了。而没有血缘关系的六个人聚在一起之后,却奇迹般地像当了很久的家人一样,彼此依靠着、扶持着。

《小偷家族》:从三种矛盾关系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及现实思考

玲玲的到来,似乎让这份跟血缘毫无关系的亲情更浓厚了。治刚把玲玲带回家时,她遍体凌伤,尿床会一个劲地道歉;手臂上分明是被烫伤的疤痕,却要撒谎说是摔的;不敢试穿新衣服,怕挨打。大家心疼玲玲,帮她打理好伤口,做她喜欢吃的面筋,为她换上新衣服,还告诉她,我们不会打你。最让我动容的一幕是电影里,信代抱着玲玲,温柔地告诉她:“爱你,是像我这样抱住你。”

但玲玲的到来,也让每个家庭成员内心隐藏的伤痛和苦楚慢慢暴露出来,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份无血缘的亲情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让曾经飘零散落的六个人走在了一起,组成了家庭?

《小偷家族》:从三种矛盾关系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及现实思考

02、善与恶的模糊界限: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善即恶。那些做了大恶的人也在做着大善。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奶奶去世以后,治和信代把奶奶的尸体埋在院子里。在一次超市偷窃时,玲玲和祥太被发现了,为了救玲玲,详太甘愿自己被警察抓住。当晚,害怕被警察的追捕的一家人,选择在凌晨从后门逃走,却被想到被警察逮个正着。在警察的盘问下,这个家庭最终的秘密,也呈现在我们眼前。

原来,家庭的每个人都是有利可图。治和信代起初和奶奶搭伙生活,看重的是奶奶的养老金。以至于奶奶在去世以后,治和信代决定不办丧事,选择将奶奶的尸体埋葬在院子里,就是为了假装奶奶还活着,他们能继续冒领养老金。而奶奶当初收养离家出走的亚纪,也是为了能一直从前夫手里索取到钱。治和信代并不是夫妻,因为两情相悦,两人合力杀害了信代的前夫后,开始流亡。详太是治在偷窃过程中,偶然捡回来的。在详太偷窃被抓后,一家人逃跑时,治手里拿着详太的鞋,却骗玲玲是去找祥太。而信代对玲玲的好,把她像女儿一样对待,也是为了满足自己无法生育的遗憾。

这个家庭每一个成员背后,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偷窃、拐卖幼女、杀人、藏尸,每一件事在我们看来,都是罪不可赦的。

但因为这样,就能将他们完全定义为无恶不赦吗?虽然贪恋奶奶的养老金,但治和信代自始自终的陪伴,让奶奶在亲生儿子抛弃后不必孤独地度过晚年。信代收养玲玲,即使是为了弥补自己无法生育的遗憾,但在对待玲玲时由内而外散发的那份母爱,也是毋庸置疑的。奶奶收留亚纪是为了拿钱,但也让亚纪重获了从亲生父母那无法得到的重视。这一切,都不全是为了利益呀。

在我看来,是那些曾经抛弃他们的所谓亲人,先做了恶。奶奶被儿子抛弃,治和信代被社会抛弃,玲玲和祥太被原生家庭抛弃。反而是这群被抛弃的人,给了自己,也给了彼此一个真正的家。而那些曾经抛弃他们的人,才是恶的始作俑者,是最应该受谴责的。

《小偷家族》:从三种矛盾关系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及现实思考

03、边缘人群和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冷漠的精英社会下,蝼蚁般的底层人群,在冷漠的规则下毫无选择

在警察的介入下,这个临时组建的家庭彻底分崩离析了。玲玲和亚纪都回到了原本的家庭,信代因为揽下了所有弃尸的罪,锒铛入狱,获刑5年。祥太去了福利院,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了。而治,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再也不敢去奢望,能成为祥太的父亲。

在主流社会的法制之下,在精英人群的判断中,这个结局看起来是最好,也最理所当然的归宿了。违反法律的人都受到了惩罚,有血缘联系的亲生家庭团聚。

但在我看到,这一切的结局不过是主流社会下,精英制度规定下的必然结果。而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像蝼蚁一样,在夹缝中生存,无能为力。当亲生妈妈对玲玲说:“给你买新裙子好吗?”,当祥太在车里,不敢面对治喊出那一声“爸爸”,以及想起奶奶在临走之前,坐在海边望着大家的背影轻轻说出那句“谢谢”。这一幕幕都让我感觉到,社会压力下被迫报团取暖的临时家庭,才是真的一家人。而主流社会的制度,却识别不出来,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真正的爱。

《小偷家族》:从三种矛盾关系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及现实思考

04、基于《小偷家族》中复杂冲突的家庭关系,谈谈《小偷家族》引发我在家庭、亲情上的两点现实思考

看完《小偷家族》,让我体味到整个故事透露出一股凄凉的美,既让我深受触动,又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看到,这六个毫不相干的人走在一起的共同原因,是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冷漠的原生家庭。和这个原生家庭相对的,是被现实无情拆散,但却异常温暖的临时拼凑家庭。

而通过电影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发了我对家庭、亲情的两点思考:

①真正意义上的家,不是只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是对彼此的爱。

萨提尔:“我相信家庭与外界是决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满爱,关怀及了解,成为一个人养精蓄锐的场所。”

这六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人,但有家人的那个家却让他们感到痛苦,宁愿离开去和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因为家的范围,从来不是指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心的距离。

之前看到一则漫画,一对母女,两个人都坐在同一张沙发上发消息。而发送消息的对象,就是近在咫尺的对方。明明抬起头来就可以交流,但却都选择用手里的手机,发冷冰冰的文字来沟通。看完这个漫画,很多人可能会一笑了之,但这背后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当前现实的家庭关系和亲子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各种各样便捷的通讯工具,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联系。但是,科技的便捷却好像并没有拉近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反而让我们和家人的距离更远了。

在我看来,家就是向身边的人敞开心扉,是丈夫对妻子的疼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会,是双方去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②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电影中,偷惯了的治从小就教祥太各种偷窃技巧。这让详太始终觉得,偷窃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只要店不倒闭就可以一直偷下去”。当看着背着书包的同龄小孩从身边走过,详太认为“只有不能在家学习的小孩才需要上学”。这些非常错误的观点,本质上都是源于治对详太的不断灌输。

和详太一样,玲玲的原生家庭,也让她对这个世界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他们的亲生父母,害怕自己虐待孩子的暴行被人发现,就让玲玲对外说:烫伤的疤是摔的。为了弥补玲玲,给她买新裙子,但又反复施暴,让玲玲形成恐怖的条件反射。

美国著名“家庭治理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未来的成长,性格的养成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内心的思想,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方式,以及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几乎每个家庭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根据网易有道的数据:“2019年,每个小学生平均上3门补习班,40%是兴趣班。”每个家长,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但却因此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

因此,不仅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去注重孩子的思想成长和内心的世界,我们自己也要学会去摆脱原生家庭中的影子,成为一个更成熟的自己。

结语:

《小偷家族》让我的心灵倍受冲击的同时,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从《小偷家族》中,我看到了“偷来”的亲情,也看到了善恶黑白的模糊不定,更看到了底层边缘群体的无奈。愿我们都能拥有弥足珍贵的亲情,和愿为彼此付出一切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