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號|這是一支平均年齡53歲的“318”鐵警小分隊

“318”,一組普通的數字。對於北京鐵路公安處豐臺西站派出所在北京西站支援防控疫情的民警們來說,這就是他們6個人的年齡總和,平均年齡53歲。老驥伏櫪,這就是老民警的責任與擔當。

在重要安保任務面前,豐臺西站派出所何雁豐、吳亞傑、白金生、王利東、王永升、餘開良6名民警主動請戰,要求到北京西站一線支援。“疫情不退,我們不退”,6名老民警向派出所遞交了承諾書。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的是老民警戰“疫”必勝的氣勢、信心和決心。

警探號|這是一支平均年齡53歲的“318”鐵警小分隊

57歲的何雁豐有個“小警迷”,快3歲的小外孫對姥爺特別崇拜,最愛纏著姥爺給他講故事。平日裡工作忙,難得見面一次。目前幼兒園還在放假,每次姥爺要穿好警服準備去上班,他都拉著姥爺。爺孫倆互相敬禮後,他才會放姥爺出門。

上崗執勤比不得年輕的時候,一天下來腿腳還是麻木酸脹。老何說,現在正值春運返程,雖然受疫情影響客流量少了很多,但有警察在廣場執勤,旅客們看到了心裡就會踏實。疫情不退,警民共防。有時累了一天回到家裡,“小警迷”又是張羅拖鞋、又是主動捶腿的,看著他忙來忙去,心裡是倍感欣慰。

如果說小外孫是老何的“小警迷”,那麼53的老民警吳亞傑就是兒子的“偶像”了。吳亞傑的兒子小吳去年如願以償考上了公安大學。他說,打小父親的警察職業就給他樹立了當警察的遠大理想,有一個當警察的老爸他倍感自豪。疫情當前,人民警察挺身而出,堅守崗位,小吳對父親既能理解也很支持。

每次老吳出門前,小吳都會幫父親檢查揹包,看看個人防護用品是否帶齊,並叮囑父親注意安全。老吳嘴上總是嫌棄兒子囉嗦,但每次出門後他都很是感動。希望兒子快點大學畢業,成為一名真正的警察父子一同上崗。

警探號|這是一支平均年齡53歲的“318”鐵警小分隊

有榜樣,就有力量。同樣57歲的老民警餘開良和51歲老民警王利東是搭檔。王利東小了老餘6歲,在老餘的眼裡他就是小王。從警多年,兩人始終奮戰一線屢立戰功和嘉獎。雖說都是60後,但紮根基層多年的他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

在他們眼裡,幹公安工作就要認真,就要有擔當,沒有責任心幹不好人民警察。疫情來襲,他們沒有猶豫,也沒有畏懼。得知有支援北京西站派出所的任務後,誰都沒有猶豫,主動報名要求來支援。

2月5日、6日,北京又連續迎來了降雪。在北京西站北廣場的出站口外,冒雪堅守工作崗位的老民警們身姿依然挺拔。雖然廣場上來往旅客不多,出現了北京很難看到冷清,但他們依舊還是平日裡的“熱心腸”。遇到旅客問詢求助,隔著口罩的他們還都一一幫助答疑解惑,末了還要提醒旅客疫情面前要注意個人防護安全。

警探號|這是一支平均年齡53歲的“318”鐵警小分隊

晚上8點40分,一位在廣場邊緣等公交車的中年男子循著閃耀的警燈來找他們求助,稱坐火車來忘記吃降壓藥了,碰巧杯子裡也沒水了。

得知情況後,老餘不僅從車裡拿出水壺給他倒滿熱水,他給他一個紙杯讓他倒點水來涼會兒好趕緊吃藥。大雪天裡碰上這樣的熱心老民警,中年男子很是感動,再三表示感謝。雖然疫情讓人與人之間保持了一定距離,但警察的責任擔當不會與人民拉長了距離。

“全民戰疫,每一個人都是英雄”,民警王永升如是說。雖然是“318”小分隊裡的小兄弟,47歲的王永升和53歲的白金生以前都是和烈士宋鳳和一個班組的。

在豐臺西站派出所管轄的華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編組場內,他們數十年如一日踏著英雄的足跡,打擊治理貨盜,巡邏巡視線路,為一趟趟保障著北京生活的貨物列車保駕護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葉婉 通訊員 鄧有林 王春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