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外賣員”劉曉東:“一群孩子在等著我!”

河北新聞網2月8日訊(通訊員李程河北日報記者孫佔穩) 今天,晨曦微露。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管道局,總部位於廊坊市)管道設計院行政文印黨支部書記劉曉東戴著口罩,抱著一個保溫箱,從單位食堂一溜兒小跑到自家的汽車旁。

书记“外卖员”刘晓东:“一群孩子在等着我!”

劉曉東(左)清點“外賣”數量。通訊員李程攝

發動汽車、打開後備箱、放好保溫箱……劉曉東動作嫻熟又麻利。此時,室外溫度只有零下7度。“我得快著點,還有一群孩子在等著我呢。”

劉曉東口中說的“孩子”,是因疫情而被隔離的單身員工。年後,管道設計院陸續有外地員工返回廊坊,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雖然沒有發熱、乾咳等症狀,但這些員工依然需要進行自我隔離。被隔離的員工,他們或是住在管道局青年公寓,或是在廊坊市內其他小區租住,如何確保單身員工隔離期間的三餐,成為擺在眼前的一個難題。

书记“外卖员”刘晓东:“一群孩子在等着我!”

劉曉東把飯送到員工手中,並認真詢問身體狀況。通訊員李程攝

劉曉東主動請戰,當起了這些員工的“外賣員”。“‘黨員’兩個字可不是說說而已,越是這種時刻,就越要衝在前面。”劉曉東說。

人隔離,心不能隔離!從2月3日起,劉曉東開始為每天為隔離員工早、中、晚三次送餐,最多的一天,送出去了24份。在他的帶領下,黨支部的其他黨員也紛紛報名,自願加入到送餐的行列。

“小段,今天身體狀態怎麼樣?有什麼情況隨時給我打電話。”

“小李,生活上還需要什麼必需品就告訴我。”

“小吳,我快到你樓下了,你出來一定記得戴口罩。”

雖然同在一家單位工作,但在此之前劉曉東和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熟悉。短短几天的送餐時光,讓劉曉東和“孩子們”逐漸熟絡了起來。從“孩子”這個稱呼,足以聽出劉曉東對他們的愛。面對這群“孩子”,劉曉東似乎有操不完的心,而“孩子們”也十分享受劉曉東的“嘮叨”,當他們遇到難題,第一時間就會向劉曉東求助。

“劉書記,我們部室剛從外地回來一名員工,但她還沒來得及做用餐登記,那她今天的飯……”吳俊辰接過劉曉東送來的盒飯,欲言又止。他不想再給劉書記添麻煩了,可另外一邊,同事的中午飯還沒有著落。

“我一會兒開車回來再送一份。”劉曉東說,“你放心,我一定讓大家都吃上熱乎飯!”

书记“外卖员”刘晓东:“一群孩子在等着我!”

劉曉東把飯送到員工手中,並認真詢問身體狀況。通訊員李程攝

2月6日中午,送完最後一份飯,已經下午1點多了,而此時的劉曉東還沒顧得上吃午飯。為了確保“孩子們”的用餐飯時間,劉曉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錯峰”。

最後一個送餐點,離劉曉東父親家的直線距離不足1公里。已經很多天沒有見到父親的劉曉東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返回單位,給“孩子們”張羅晚飯。

“老爹有大姐照顧著,我很放心。現在,‘孩子們’更需要我。”劉曉東調轉車頭,開車駛向單位……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