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般的古墓有陪葬品嗎?為什麼?

小楊學習考古


農村一般的古墓有陪葬品嗎?




不一定都有陪葬品,要看古墓的規模,只有大戶人家才有能力放陪葬品,這裡所說的陪葬品肯定是值錢的東西,金銀財寶等等。既然是古墓,年代久遠,那個年代的農民飯都吃不飽,很多人死了連一口棺材都沒有,至於陪葬品,最多是平時喜歡的東西,比如男人的旱菸鬥,女人的髮簪等等。

榮哥老家有一個古墓,聽老人們講古墓的主人是一個地主,家有良田萬畝,我爺爺輩曾經在他家做長工混口飯吃。這地主老財死後,被埋在所謂的風水寶地上,離榮哥村子不到一公里的山上,小時候上學的必經之路,那個地方因此古墓而得名,就就“大冒墳”,老家話就是古墓的意思。



後來這個古墓沒有人管理,因為這個地主已經沒有後代了,就被盜墓賊盯上。盜墓賊在古墓前面打了一個洞,直擊古墓室,具體裡面有沒有價格昂貴的陪葬品不得而知,這個只有盜墓賊才知道。不過聽大家議論,古墓裡應該有值錢的陪葬品,而且價格不菲,畢竟古墓的主人曾經也是一方土豪,有昂貴陪葬品的機率非常大,盜墓賊應該發了一筆財。

現在有人專門盜墓,只要是發現還沒有受到保護的古墓,盜墓賊肯定會光顧,這種斷子絕孫的買賣,如果運氣好,做一次可以管一輩子,這就是古墓被盜墓賊瘋狂偷盜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農村有很多年代久遠的古墓,有沒有陪葬品要看古墓的規模,畢竟古墓主人們的那個年代非常落後貧窮,如果不是達官貴人之家,一般不會有值錢的陪葬品。


黔世界榮哥


農村的古墓一般有陪葬品嗎?為什麼?

現在農村基本沒有古墓了,有陪葬品也會被盜的。但說起這古墓,我還真見過。那時候,農村有陣子要動遷墓地,凡是離道路200米以內的墓地都要遷走。父親就把太爺和爺爺的墓地簽到自己的家鄉。

早晨4點多我們就出門了,遷墳是要趕在日出前的,不過那時4點天已經亮了。等到了那兒一看,我去,人山人海,那氣勢就像農村的趕大集,沒想到這一大家族人這麼多,老祖宗都埋在這兒,遷墳時老祖宗也是各奔東西了。

太爺和爺爺的墓也沒啥東西,聽父親說那時家裡窮,給後人也沒留下什麼東西。倒是有一個墓引起了我的興趣,大家都過去看。這座墓是闖關東第一個來這兒的老祖宗,那時闖關東到東北有大片土地可以開荒,所以老祖宗很富有。這座墓估計也有三百年的歷史了。墓地剛被挖開,現是一層墨黑的土,應該是棺材腐爛的痕跡,一座墓裡有四個墳,可想而知是四個老婆。每一個墳裡都有東西,有銀簪銅器還有金首飾,不過只有銀簪依稀可變,銀簪已經發黑了,那銅器和金首飾已經無法辨認了。估計銅器的話已經鏽掉了,剩下的應該是金首飾吧。人太多,也看不大清楚。只是那時候好奇,為什麼首飾上還有沒爛掉的頭髮,人身體除了頭髮外,已經沒有任何東西了。

這時,我看見了一些從土裡挖出來很多的瓷器,這些都是清代的物件,有碗瓷瓶還有碟等,聽說那些東西要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也一定很值錢。我也只是過過眼癮而已。等到墓挖得差不多了,我們也得趕緊撤,否則太陽出來可是要觸犯祖宗的。

簽了墳之後確實方便了不少,因為在這以前,每年十五要騎自行車到幾十公里的地方送燈,一般十五的天氣都是飄風揚雪。現在離家只有二里地遠,只不過那時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難以忘卻的回憶,雖然有些苦澀,但回憶起來卻饒有興趣。


農業空間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還別說正好是現成的例子。


10天以前小鎮上的街道路面以及下水道要改修,在施工的時候,挖出了2具明朝棺木,裡面有男屍和女屍各一具,也就是俗話說的合葬墓,其實在大多數人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我們很少親眼看見古墓,所以感覺還是比較好奇的,當時周圍圍觀的人非常多。兩具棺木的材質都還沒有完全腐爛掉,棺木基本還是成型的,只是兩具遺骸只剩骨架,身邊有一些比較粗糙的罈罈罐罐,以及幾顆釘子,和一顆門牙。

當時施工的人停止了施工,然後逐層上報,最後市文物局來人,經過專門的鑑定之後,得出是明朝古墓,雖說是古墓,但是生前應該是普通人家,所以基本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尋找了一會,發現連個古錢都沒有,最後這兩具棺木和遺骸,被送往鎮上的公募裡面,重新埋掉,也沒有火化。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不管怎麼說,即便古墓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逝者為大,重新找個地方好好安置這對不知名的夫婦,也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龍蝦曬太陽


那要看是什麼時期的古墓,一般清朝古墓有陪葬品,家庭條件較為富裕的都會有陪葬品,可能是一些生活用具,死者生前喜愛的食物,衣飾等等,大戶人家就可能豐厚點了,若是生前做官的還會有一些代表身份的印章,配飾之類的,身份越高陪葬品質量相應的就越高。

陪葬品可能包括麵包、水果,一桶一桶的啤酒、一缸一缸的葡萄酒、香油和珍貴的油膏,還有頭枕、木箱,和衣服、化妝品、令牌、武器、工具和放衣物、首飾的櫃子。為了預防萬一,除了這些實物之外,還有這些東西的模型。

獻祭桌與器皿模型 ( 木,灰泥 ),在一般墓室裡經常可看到這類擺滿祭品的模型供桌,主要是擔心來世受到物質缺乏之苦。這張低矮的四腳桌上有兩組是佩成對的容器,瘦高的瓶子裡裝的是水,而其它的內姆塞特罐子除了裝水,還可用來保存油、啤酒甚至奶水。

人死後,不管男女,經常選擇鏡子作為陪葬品,放置在死者的臉旁、胸前或木乃伊繃帶中,可見得鏡子不只是日常用品,還具有象徵意義。





贛南寶哥


農村的古墓一般都會有陪葬品。因為我從事過一段時間農村古物生意,多多少少還是瞭解一些。

為什麼農村的古墓都會有陪葬品呢?因為從古到今不論是帝王臣民都比較迷信,認為人死了會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他的生活,帝王將相會將自己的萬年之地按照他們生前的生活狀態建造,生前擁有的死後到另一個世界也要擁有。普通的臣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不會陪葬什麼好的東西但是也會把生前自己用過的物品放到棺材內,也會有死後到另一個世界的觀念。從古到今人們都崇尚孝道,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會在葬品上舍得花銀子,農村一般不同朝代古墓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他們生前用過的東西。







陝西愣娃朋哥69316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國寶,都是從古墓裡挖出來的。五千年曆史,其實就是戰爭與和平史。記得初中老師在課堂上算了算,中國古代,處於戰爭中的時間,與和平差不多是平分秋月的。在一次又一次刀兵戰火之中,地面之上的建築與古物,鮮有能保存至今的。

一句話,秦始皇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兵馬俑卻因埋藏於地下而保存了下來,讓我們能近距離感受糾糾老秦的虎狼之威。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古墓裡有各種陪葬品、壁畫等等,如今卻很少聽到往逝者棺材裡放金銀呢?甚至,在離常德不完的湖南中部,棺材裡都不能有含鐵的物品——當我們也成為古代的時候,後人會不會覺得我們好奇怪?

古代有事死如生的思想,覺得先人在陰間也會過著如陽間一樣的生活,因此,要把瓶啊罐啊鏡啊剪啊劍啊,都給他送過去,好讓他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生活得很好。

現在呢?

其實還是有類似思想的,只不過,作法變了。以前是用實物陪葬,現在是用紙做的衣服鞋子電視手機甚至美女,而且,下葬之後,還會燒靈屋子,現在都是別墅級別的,讓先人在那邊過得比現在還好。

那麼,又一個問題來了,古人墓裡,都會有陪葬品嗎?其實未必。

你想啊,古代窮人多,生前一家子的日子就過得緊巴巴,沒什麼餘錢,還要把生活用品陪葬進去,活人怎麼過日子呢?

再說了,窮人家的墳,多半就是土坑墓,就算埋了點東西,雨淋地陷,棺腐人朽,墓地早就自動夷成了平地,有陪葬品,也會壓壞,混入泥土。

因而也就容易理解,為何文物,多出土在那些磚砌的墳墓裡。

這樣的墓葬,有墓道,有甬道,有墓門,有墓室,棺槨下面有墊磚。古代棺是棺,槨是槨,槨是包裹在棺材之外的,反正,形制很完整。

除了陪葬品之外,甬道、墓室磚牆之上,還有壁畫、雕塑……青磚上,也有圖案……

一句話,在當時建一座從墓底到墓頂三米多高——跟現在樓房層高差不多——的磚墓,得讓墓頂成弧形而不垮,得請那些技巧最好的磚匠,得花不少錢啊。

因此,其實能保存至今、且能出土文物的古代墓葬,大概都是生活寬裕之人的。


津津樂道888


這個要看情況而定了,如果是達官貴族或者是古代的地主就有可能是很多的陪葬品,如果是窮人那有可能真的是沒有的。因為在古代窮人是比較窮的,有的甚至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如果家裡有值錢的什麼東西肯定拿到當鋪賣了解決溫飽問題了,哪裡還有什麼陪葬的。

如果是貴族富人就不一樣了,因為古代人比較迷信,人去世後會到達另外一個世界。為了讓去世的人到另一個世界之後能像活著的時候一樣高貴,吃喝不愁,在另外一個世界能腰纏萬貫,同時也有人照顧著。後人就會選用一些比較名貴的陪葬品,比如金銀財寶、瓷器、傢俱、衣服、牲畜、傭人等等作為陪葬,以供墓主在另外一個世界能用到這些東西。這也表明了後人對先輩的孝道。

現在陪葬品簡單了,誰也不會捨得用金銀財寶作為陪葬了。現在都是用紙做的陪葬品,在墳前直接燒掉,想要什麼樣的都有。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一般人家不會有陪葬品的 那時候農民的地位不高 能溫飽就不錯了 地主 富農可能會有 但耶不會太奢侈 小時候聽老人們說過 以前地主去世會有一個丫鬟陪葬 然後還會有一缸饅頭 吃完了就餓死裡邊了


農夫小木子


有是肯定有的,每個墓裡都會有陪葬品,只是價值就不能一概而論了,富裕的人家陪葬品也相對好點,普通人家多多少少也是有點。


收藏領域創作者


可能是根據逝者生前的家庭條件而定,也有著根據各地區的習俗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