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1909年10月4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在重病中死去,在臨死前,自己的頭號政敵,醇親王載灃以慰問的形勢來看病重的張之洞,在與張之洞對完話後,張之洞卻加重了病情,沒過幾日就在死了,據史料記載,張之洞在臨死前,對自己的家人說了一句,國運盡矣的臨終之語。

醇親王載灃作為政敵不知道與張之洞說了什麼,這些在歷史上無從考證,但我們能肯定的是,載灃所說的話觸動了張之洞的內心,讓張之洞黯然神傷,才會讓張之洞說出一句冒犯皇權的一句話,想知道張之洞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我們得回溯到張之洞的那個時代,回憶那幽幽過往。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張之洞



出露鋒芒

張之洞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張瑛乃是咸豐年間的興義府知府,父親為官清廉。勤於政事,在民間頗有好評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張之洞圖照

有怎麼樣的父親,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兒子,作為兒子的張之洞7歲時隨父到興義府城就讀,13歲始回河北原籍應試,考取秀才;15歲時赴順天府鄉試中舉人第一名,成“解元”;26歲考取進士第三名,成為“探花”。曾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也就短短几年就超越父親一輩子的成就,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積極改革

張之洞積極新辦洋務,推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大大支持了左中棠和李鴻章進行的軍事戰爭。

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之洞上奏朝廷,建議修築一條蘆漢鐵路,自蘆溝橋至漢口,以貫通南北。他認為鐵路之利,以通土貨厚民生為最大,徵兵、轉餉次之。他提出蘆漢鐵路是"幹路之樞紐,枝路之始基,而中國大利之萃也" 。朝廷准奏,計劃北段由直隸總督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築。於是,清廷調張之洞任湖廣總督。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蘆漢鐵路通車

張之洞大力新建學校,在湖北地區先後成立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武備學堂、農務學堂(今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湖北工藝學堂也是在這個歷史時期在張之洞的策劃和指導下誕生的。不僅是湖北地區,張之洞任兩江總督時在南京創立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所以,中國民國的教育改革開端史於張之洞。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自強學校

張之洞在工業上也有所建樹和投入,張之洞到達武漢,開始修建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一個集鍊鋼廠、鍊鐵廠為一的仿西方式的鋼廠,大小工廠10個、煉爐2座,工人3000,採煤工人1000。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鋼鐵工場,而且在亞洲也是首創的最大的鋼鐵廠,日本的鋼廠工業還比這晚幾年。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漢陽兵工廠

張之洞還在湖北地區興辦湖北織布局,在武昌開車,紗錠3萬枚,布機1000張,工人2000,使的中國近代也擁有了資本主義下的織布工廠。

所以張之洞可被譽為近代的中國改革之父。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晚年張之洞

空有報國志,無奈客京華

張之洞即使是滿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有實權,但無奈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被滿清內部人士所阻撓,遠的不說,就說同為四大臣之一的李鴻章,一直在與張之洞唱反調,張之洞的改革之路上的艱辛一直都是李鴻章為他添舍的,所以兩個人在朝堂上很多時候都是劍拔弩張。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宿敵李鴻章

`�而在內宮深處,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宦官李蓮英與張之洞素來不對付,而且張之洞為人清廉,沒有銀子給李蓮英送,使的李蓮英懷恨在心,經常在慈禧太后說張之洞的不適,使的慈禧太后慢慢疏遠了張之洞。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太監李蓮英

前有阻礙,後有襲擾,張之洞終有多少宏圖目標也不能完成,因為根基已壞,難以延續。


醇親王載灃的話觸動了張之洞

張之洞在病重前,推薦過袁世凱接他的班,但最後被以素來討厭漢臣的醇親王載灃給否決了,而醇親王載灃想出來自己做軍機大臣。

張之洞的臨終遺言,揭露了清朝覆滅的真相

醇親王載灃

醇親王載灃是個不學無數的八旗子弟,話語話外全是紙上談兵,張之洞一看由他做攝政王,做總理王大臣,治理國家,已經能遇見到這個大清朝的下場了,果然沒幾年清朝就亡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