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只有十三個皇帝?不然為何是明十三陵?

明朝(1368-1644)歷經16位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卻明末內憂外患,雖崇禎皇帝有心救治這病入膏肓的巨人,但奈何朝野上下貪腐成性,崇禎皇帝嘔心瀝血17年,依舊未改明朝成為歷史這一悲劇。

如果要探究明朝的歷史,那明十三陵就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但是,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啊,怎麼只有十三座帝陵?被胡八一和吳邪盜了?

明朝只有十三個皇帝?不然為何是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分別是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那麼,還有哪三位皇帝沒在明十三陵安葬?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只有十三個皇帝?不然為何是明十三陵?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其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

明朝只有十三個皇帝?不然為何是明十三陵?

作為第二帝朱允炆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自焚身亡(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也有人說跑去了海外,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三、景泰帝朱祁鈺

說到朱祁鈺就不得不說到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49年,朱祁鎮受到親信太監王振的慫恿,要御駕親征,由於其胡亂指揮、屢失戰機,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打的全軍覆沒,還被瓦剌大軍俘虜。瓦剌大軍在擊敗明軍之後乘勝追擊,一口氣打到了北京城下。這到了大明王朝最危險的時刻,這時,皇帝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在群臣的擁護下繼位為帝,這就是被稱為景泰皇帝的明代宗。景泰帝還算鎮定的處理了危局,任命于謙為大軍統帥組織北京保衛戰,于謙也是不負眾望,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一舉打垮了瓦剌大軍,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

明朝只有十三個皇帝?不然為何是明十三陵?

坐上皇位的景泰帝也是越來越舒服,畢竟從古到今沒有幾個人能夠經受得起皇位的誘惑。這時候有大臣提出,要迎回被瓦剌俘虜的太上皇,曾經的皇帝朱祁鎮。景泰帝對這個提議相當不感冒, 一臉不高興,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意思就是,哥哥回來了,這皇帝難道我還得回去?在得到于謙等人保證,“天位已定”後,朱祁鈺才同意迎回英宗。

景泰元年,明英宗從瓦剌歸國。景泰帝對自己的哥哥十分警惕,把他軟禁在南宮之中,嚴加防範,嚴禁他接觸臣子,以防生變。

明朝只有十三個皇帝?不然為何是明十三陵?

七年後,景泰帝病危,已經不能臨朝理政,太監曹吉祥、大臣徐有貞、石亨等人合謀要迎請明英宗復辟,一天清晨,他們糾集一部分士兵和下屬攻入了南宮,帶著英宗皇帝打進了紫禁城奉天殿,隨後,明英宗召集百官宣佈重新登位。

明英宗對景泰帝不歸還皇位這一行為十分氣憤,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按照親王禮節將景泰帝葬在北京西山,景泰帝的陵寢,現在位於北京海淀的金山陵園,成為“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的一部分。

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