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和歷史接近嗎?

朝花夕逝


個人感覺《大明風華》既非正史,又不是純娛樂言情,這部劇顯得有點不倫不類。《大明風華》的前身叫《大明皇妃》,你聽這名字,是不是一股瑪麗蘇的感覺撲面而來。但是這部劇卻不是那種無腦瑪麗蘇大女主角,它更嚴肅一點,是大女主勵志愛情故事,有正史的味道。但是融入了更多的主觀因素,諸如將朱棣祖孫三代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的生活化,不再“兒臣”、“陛下”這樣稱呼,而是“爹”、“爺爺”、“父親”等等生活化的叫法。其中還著重筆墨展現了他們三代人之間的“一步一回顧”的血脈親情。

再來說劇情,胡善祥(鄧家佳飾演)、孫若微(湯唯)她們居然是姐妹……孫若微成了反賊,真是令人腦殼疼。好,她是女主,暫且忍一忍,但這位胡善祥是怎麼回事?史書上的胡皇后,善良賢淑,是錦衣衛之女,這裡成了宮女。從後面的預告中,她還要黑化,陷害孫若微,這麼醜化真的好嗎?在另一則片花中,她還成為了朱祁鈺的母親……

反正既不是歷史正劇,又不是傻白甜言情劇,不倫不類的,所以撲街撲得那麼慘。

以及被朱元璋嚇到的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柴柴吃小瓜


近段時間是古裝劇集體爆發期,繼大虐劇《鶴唳華亭》、大喜劇《慶餘年》之後,明朝歷史劇《大明風華》也緊跟著上線了。明朝歷史大約是沒有太多人感興趣,大部分觀眾衝著這是影后湯唯下神壇拍的第一部電視劇,然而去看過之後,觀眾們紛紛表示“辣眼睛”、“太油膩”。這部明朝歷史劇真的有這麼不堪入目嗎?

《大明風華》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以明朝初年,朱棣稱帝之後,國家開創盛世、楊威海內外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在大明王朝從永樂年間至天順年間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以一個被朱棣奪位害的家破人亡的靖難遺孤和一個朱棣最寵愛的孫子之間的愛恨情仇為主線來鋪開一副歷史的畫卷。

明朝歷史劇並不多,《大明風華》是近幾年來為數不多冒出頭來的一部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歷史劇。然而《大明風華》播出之後,備受關注的不是明朝風雲歷史,而是因為該劇不尊重歷史而上了熱搜。

一、明朝歷史劇

古裝劇一直以來都深受觀眾們喜愛,從仙俠、穿越再到歷史劇,是最能出爆款的影視劇類型。其中歷史劇中最受歡迎的朝代,就是清朝劇。清朝劇因為國家內憂外患,且皇帝聯姻妃嬪太多,朝堂爭鬥、後宮爭鬥,影視化後呈現出來的故事精彩紛呈,十分吸引人。很多爆款劇都是清朝劇《甄嬛傳》、《延禧攻略》等。

而明朝,很多創作者不太會選擇此作為故事背景。明朝作為一個統治僅僅延續了276年的朝代,卻歷經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從明朝的開國大帝朱元璋到奪位登基的朱棣再到煤山自縊的崇禎帝,風雲變幻,波折不定。這個朝代受很多的關注,但是因為其太過紛亂的歷史和在位者的壽命等等都難以像清朝一樣,給大家呈現出來太過精彩的故事。

其實這些年,以明朝為背景的歷史劇也出現過,其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最受歡迎。有胡軍主演的《朱元璋》、陳寶國和徐帆主演的《傳奇皇帝朱元璋》、俞飛鴻和鄧超出演的《大明天子》等幾部劇。這幾部劇都以朱元璋的一生為線索,展現了大明開國的歷程。除此之外,明朝還有以諸位大家熟悉的名將為主角的故事改編的影視劇。諸如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的《鄭和下西洋》、以萬曆首輔張居正為主角的《萬曆首輔張居正》、以朱元璋在位期間的清官劉伯溫為主角的《神機妙算劉伯溫》等劇。這些影視劇雖然選取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和事件,但也都鑽了歷史的空子,這些人物歷史上的人生軌跡非常模糊,給了編劇們很大的創作空間。

而這些劇中的人物也因為來自明朝的不同時期和年代,在位時期的皇帝也不同,讓很多觀眾看了之後,並不能對明朝的歷史有更好的瞭解,反而使其更加混亂。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明朝劇太少的緣故。

不過觀眾看慣了清朝的旗頭和宮鬥,《大明風華》的出現也讓大家眼前一亮。再加之由影后湯唯主演,改編自大女主小說《六朝紀事》,讓觀眾們對《大明風華》期待值不斷增高。

二、《大明風華》講了個什麼?

《大明風華》前身名叫《大明皇妃》,後來經過劇集積壓修改,更名為如今的《大明風華》。雖然改了名,但依然阻擋不住全劇大女主式“瑪麗蘇”的氣質。

《大明風華》從大明皇妃孫若薇入手,以一個女子的視角,展現了明朝政權相爭的歷史。孫若薇在明朝的歷史中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女子,但是她卻意外的經歷了明朝的五帝六朝,可以說是以小見大。雖說《大明風華》在官宣的時候,曾以歷史正劇自稱,但是劇集播出到現在,少了很多以往歷史劇的沉重和悲切,著落點更多的是落在了朱氏家族。

該劇以朱棣一家三代的相處和關係為主線,將歷史中的重要事件“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靖南之難”等等事件和細節融合在劇情中,以各種細枝末節的小細節串聯起明成祖朱棣時期的大明王朝。此外,該劇為了貼合觀眾口味,還以較大的篇幅著重的刻畫了朱瞻基和孫若薇的愛情故事,讓觀眾在瞭解歷史的同時也看了一部大明女子圖鑑。

《大明風華》上線16天,優酷最高熱度7453,微博指數81萬,百度指數只有16.3萬,而且其豆瓣評分只有6.6分。這樣的成績對於巨資打造的、大牌演員出演的《大明風華》來說,相當於是撲街了。

該劇在網上的風評大多是“湯唯演技不好”、“朱亞文太油膩”、“脫離史實”等等,大部分觀眾不太能接受這樣的改編和另闢蹊徑。

三、歷史劇到底該不該貼合史實?

歷史劇相比當下的古裝玄幻、古裝仙俠、穿越劇來說,都更難拍,因為它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做參考,大量的史實做依據,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貼近歷史還要保證邏輯自洽,不像其他劇因為架空劇可以隨心所欲。

以往的歷史劇像《朱元璋》、《大秦帝國》等劇,十分貼近史實,以宏大的視角還原了當年曆史真正的樣貌,但是因為太過還原歷史,導致劇集非常的枯燥,給觀眾的感覺更像是在看歷史紀錄片。但是影視劇又不如歷史紀錄片能呈現出那麼多的史實佐證,看上去假、大、空。

之後,歷史劇為了貼合觀眾口味,讓劇情更加吸引人一些,便在劇集中加入了很多史實之外的故事,到《大明風華》其中又融入了更多的主觀因素,諸如將朱棣祖孫三代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的生活化,不再“兒臣”、“陛下”這樣稱呼,而是“爹”、“爺爺”、“父親”等等生活化的叫法。其中還著重筆墨展現了他們三代人之間的“一步一回顧”的血脈親情。

但是這樣的改編,遭到了很多觀眾的質疑,他們認為劇情可以做改編,但是要大部分貼近史實,皇帝和子孫之間,從來也沒有看到過這樣家庭化的生活狀態,更何況朱棣因為自己是奪位而來的帝位,十分忌憚自己的二兒子,改編的不合理。也有一部分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看劇而已,沒必要那麼認真,至於貼不貼合史實,也沒有太多人瞭解真正的明史。

不過自身標榜歷史正劇的《大明風華》播出之後,遭到了很多觀眾的指責,其豆瓣評分剛剛及格也說明,觀眾對於歷史劇的要求是十分高的。貼合史實是一方面,在貼合史實的程度上還要做到讓觀眾看的津津有味,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劇。

已經很不錯了,得益於最近幾年對於漢服的推崇和流行。總算,不用看著我大清入關的時候穿著100年後的馬褂和旗裝,梳著150年後的長辮子了。

說實話 孝莊太后說的漢話說不說的利索都不知道呢,她可是13歲嫁給皇太極之後才跟著皇太極學的漢字漢語。

你要知道如果這部起碼衣服穿對了 基本史實沒大錯的歷史劇都算”歷史虛無主義”,那我大清的宮廷劇就更沒法看了,基本上除了人名對了以外 說的就是另外一個次元的人物。

畢竟梳個辮子就敢叫清宮戲,穿個馬褂就是我大清。資本的力量是不用考慮歷史的。


馮多多1997


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是小說改編,不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