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指檢,別不好意思

雖然大部分人對體檢很積極,但真正做到“全面檢查”的人並不多,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棄檢一些基本項目。殊不知,不少疾病正是從大家認為不必要的檢查中發現的,比如直腸指檢。



是否會做直腸指檢”的問題時,大部分人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對於放棄直腸指檢,最大的原因莫過於“難為情”。其實“直腸指檢是篩查大腸癌的有效手段,棄檢是對自己健康的不負責任。”因為棄檢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的病例,在臨床上並不鮮見。

40多歲的王先生,前一段時間內突然消瘦許多,便到醫院來檢查。醫生做直腸指檢,發現直腸腫塊,後經過腸鏡等檢查,確診是直腸癌晚期。而在此前他參加的單位組織的體檢,體檢報告中直腸指檢和大便常規處均寫著“放棄”。

“如果王先生在體檢時沒有放棄這兩項檢查,早點發現病灶,早點開始治療,可能結果就不會這樣了。”對大腸癌病人而言,等到出現腹痛、腹脹、排便困難、大便帶血等症狀時再來就診,往往已屬於中晚期。

多數醫院放棄直腸指檢的比率都很高。原因主要有三個:主觀上仍希望檢查,但由於檢查部位的特殊性,會覺得不好意思,這以年輕人居多;怕疼、嫌麻煩,直腸指檢需要體檢者脫衣服;輕視體格檢查的作用,認為只有CT、抽血、磁共振這種檢查手段才能查出疾病。

棄檢其實是對自己健康的不負責任。現有的常規體檢項目,是通過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制定的,篩查的是多發病、常見病,每個項目都有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問診、體格檢查,醫生可以對體檢者的身體情況有個初步的瞭解,這有助於判斷患者可能患有什麼疾病,是否需要做進一步檢查;若不做體格檢查,醫生給病人看病時就像猜謎語一樣,很難做到對症下藥。

直腸指檢是一種簡便有效的防癌體檢

直腸指檢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重要的肛檢查方法,可以用於篩查直腸癌、直腸息肉、內痔、肛瘻、肛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等多種疾病,還可以篩查男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成年人的直腸一般長15釐米,8釐米以上摸不到,但8釐米以下的直腸可以用手摸到。中國的大腸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腸癌。在直腸癌患者中,又有約70%是中低位直腸癌。換句話說,70%的直腸癌、三分之一的大腸癌可以通過直腸指檢來摸出來。若在指套上發現暗紅色血液,可能提示腸道內出血,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中年人常大魚大肉,且很少運動的人群,定期做一次肛腸指檢,在例行的健康體檢不要放棄這個項目,都有助於更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健康。另外,有息肉病史、大腸癌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病史、癌相關標誌物檢測陽性、糞便隱血檢查陽性者屬於高危人群,更應堅持做直腸指檢,千萬不要不做檢查耽誤病情。



Q&A:


Q:如何檢查?

A:醫生帶手套塗潤滑油,進行下段直腸的手指直接觸診,可以判斷直腸壁是否光滑、有無新生物、出血等,如果發現手套上粘有暗紅色血液可提示大腸內有息肉或者腫瘤在出血。如果是發現有膿血性分泌物而又沒有摸到直腸壁有異常,提示我們病變的部位較深,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才能判斷。

Q:檢查前要做哪些準備?

A:不用做特別準備,主要是放鬆心情,在直腸指診檢查時深呼吸有助醫生全面檢查。

Q:感覺如何?

A:檢查過程中可能會有略微不適感,放鬆心情並深呼吸可以緩解不適感。

Q:是不是直腸指診沒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A:直腸指診是初步篩查腸癌的基本手段,普通人群每年例行糞便隱血試驗和直腸檢查,有異常時再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即可;對於高危人群(腸癌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病史等)更應堅持做大腸癌篩查,重視腸鏡檢查,千萬不要不做檢查耽誤病情發現。



現有的常規體檢項目,是通過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制定的,篩查的是多發病、常見病,每個項目都有其重要的作用。雖然腸鏡是發現大腸癌和大腸癌癌前病變最有利手段,但中國人口眾多,不可能人人都去做腸鏡檢查,而國情現狀的另一邊是大腸癌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因此直腸指診這種簡單的檢查方法適用於大腸癌的篩查,尤其是低位直腸癌。直腸指診可以對下段直腸直接觸診,可以檢查直腸壁是否光滑、有無新生物(大部分直腸癌由直腸息肉惡變而來)、有無出血等,另外對於部分大腸的腫瘤出血在直腸指診時也常常能發現暗紅色血液的蹤跡。

當健康遇上“面子”,拋掉不必要的“面子”,該做的就要做,無論如何,擁有健康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