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時身體和頭是否晃悠才有表現力?

地主139013636


"地主139013636提出"!

二胡演奏時身體和頭是否晃悠才有表現力?

1⃣️音樂旋律有長音短音,要靠雙手配合,才能做到抑揚頓挫,這就免不了肢體要隨著節奏律動有擺動,進入情感之中會從面部表情上反應出來,觀眾通過聽琴聲看錶情更易被感染進入音樂情感之中,這就是一種自然美,尤如給觀眾一頓音樂大餐。


2⃣️也有人的颱風是種鸚鵡學舌,看著那些名家對樂曲情感的投入,也羨慕不已,就模仿,軀體傾歪,搖頭晃腦,可ta的這些生硬的動作是裝出來的,與樂曲情感不相應,不是自然的肢體語言,給人一種裝腔作勢。

3⃣️在進入有情感的旋律中,演奏時是要達到人琴合一的,有時肢體必須與節奏蕩動,但你可不能怕人說搖頭晃腦了而有意壓抑住自已象塊木頭,那你就拉不出激情的旋律。特別入門者,不是容易產生壞癖就是僵硬,其實也簡單,比如你拉長弓時右手向左右幅度比較大,你的身體可跟隨弓子推拉左右擺動,拉短弓就不會亂動,拉最下把可低頭,拉歡樂曲時到上把時可抬頭與觀點互動,如果你拉的抒情,憂傷的曲子,你就是閉上眼睛仰頭、低頭,面部表情十分傷感樣、總之,只要符合人的情感狀態變化,只要不是自我陶醉時忘乎所以而前仰後合,身體有意的左右大幅度搖擺,都能打動觀眾、這就要看演奏者是如何領悟曲調情感,如何發揮得淋漓盡致。


4⃣️學習二胡,老師強調的就是正確姿勢,不管平坐式,架腿式,站立式,都不可搖頭晃腦,歪肩,跟著節奏運弓時毗牙咧嘴,擠眉弄眼,或邊拉邊踩拍子。

我們在欣賞二胡演奏時,要能區分演奏者什麼肢體語言是進入了音樂情感狀態,什麼動作是與音樂旋律不相一致的壞癖!

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您問的這個問題,在名家演奏視頻當中,也看到了不少這樣的評語,身體和頭在晃動,說是不正規,我曾經反問過一個評語者,哪一個演奏者像木頭人一樣呢,一動不動呢?

二胡演奏表現,與個人的性格有關,有人喜歡,歡快的曲子,有人喜歡悲傷的曲子,有人喜歡演奏抒情的曲子,在演奏當中,隨著樂曲的變化,有人身體搖頭晃動,有人閉著眼睛拉琴,這是演奏者,一種情感的表現,只要聲音節奏拉的好聽,能感動聽眾,我覺得就是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演奏家。

演奏家臉上的表情,有時表現出喜悅歡樂,有時表現出憂愁,有時表現出悲傷,喜怒哀樂,盡在臉上體現,這就是演奏者內心情感的爆發和表現,加上演奏聲音的體現,讓觀眾視覺聽覺,一種很好的享受,這就是最好的演奏家。



琴緣61


二胡演奏是欣賞二胡的音樂效果,包括技巧中的節奏、音準、音律是否流暢和諧,而不是看頭部的晃悠。個人見解,請指正!😊❤️🙏🙏



周冬娥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趣,我們首先來說下表現力,我覺得表現力無非分為兩點:一點是自己的表現力,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現力而使自己做的更加好,比如唱歌的時候怒目圓睜,表現力達到了,自己的唱功自然也就表現上去了,起碼自己感覺是這樣的,要不在很多歌廳裡,看看大家唱歌的時候,唱不上去的時候是不是自然就有表現力產生了,或是抬頭嘶吼,或是捶胸頓足,或是搖搖擺擺,又或是擠眉弄眼,通過這些動作或是表情使自己做的更好,這點可能是無可否認的;另一點就是引起大家或是觀眾的共鳴,舞臺強調錶現力,比如你在臺上唱歌,站在那裡像個木樁一樣,紋絲不動,那麼你唱的再好,估計觀眾也很難聽得進去,因為你自己也沒有進入音樂的角色。就像談鋼琴一樣,需要使勁的把頭點的像小雞啄米一樣,觀眾才能看出,才能認為,原來這個大師談琴的時候這麼投入,自然而然也把觀眾帶入了角色,於是一場成功的表演開始了。

二胡也是樂器,也有不少歌曲是二胡伴奏的;二胡在表現故事方面實際並不輸於其它任何樂器,上千年傳下來的曲目,有多少都是與二胡相關的,尤其在表達一些委婉悽訴方面,二胡的表現能力毋庸置疑;這就需要表演者在拉弦的同時,需要把觀眾帶入這個境界,加入你拉著二胡,亮眼直視前方,只看見你的兩隻手在動,其它部位紋絲不動,那觀眾估計也是紋絲不動,但是聽你的二胡表演效果差的不是一點二點了,這種場景想想都很好笑,如果真有這種場景出來,自己覺得是什麼感覺……

相反如果在演奏的同時,隨著音節的抑揚頓挫而搖頭晃腦,時而跺跺腳,時而彎腰挺胸,人們無疑會感覺這個演奏很有心,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時自己入戲了,自己好像進入了二泉映月的場景,在表達方面,一個生動的故事隨著你的表演者的肢體形式,音節的高低,眼光的變換就像一幅畫卷一樣在觀眾面前展開,這不就是一個最好的表現嗎?不單單是自己的表演達到了高潮,對於觀眾來說同樣如此;

表現力就是肢體語言,眼光的流離飄忽,這是樂器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單單是在二胡表演上如此,其它樂器也是一樣。


老旋律


二胡演奏時身體和頭的晃動,我的多年感覺認為是:演奏者在演奏時非常投入,且技巧非常的精湛時,身體和頭情不自禁地自然晃動起來的,這時曲子的起伏節奏也到高潮,聽客掌聲響起,這自然就出現表演力了。表演力的標準是沒有的,而是演奏家的自然晃動。



江南樂阿雲


情不自禁。





吉祥石主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魁力!過去我們上輩子的父輩祖輩!他們上的是私熟!據老人們講,他們上課的時候就是搖頭晃腦的,而且還在背書的時候不但搖頭晃腦而且不唱歌背誦!我常問老人家們為什麼要這樣的搖頭晃腦的唱歌背書!他們確切的說,搖頭晃腦是因為使大腦更加的聰明!唱歌背書卻是增加記意!從這點分析!我們就能知道演奏家們!彈琴的時候!為什麼就會經常的搖頭晃腦了,為了是在演奏的時候能夠記住樂譜的音律章節


十方紫麼妙音


不能矯揉造作。特別是獨奏,有些業餘演奏者並拉不出多少內在的東西,但往往像搖滾曲演唱者一樣,頭腳並用,給人一種喧賓奪主不舒服的

感覺,本來技巧還可以,但總是引不起聽眾的共鳴(毫無音樂感的人除外)。

器樂和聲樂都一樣,演奏演唱最關鍵的是要放鬆,發自內心,技法運用自如。

比如一個人跟對手拼命,眼看體力不支,只好用吼叫威脅對方,結果是挽救不了敗局,反而更加暴露“黔驢技窮”。


用戶金傻子


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和樂曲表達的情感一致,不由自主的肢體動作會增加表現力是毋庸置疑的。不只是演奏二胡,幾乎所有的器樂演奏時,只要是演奏者情感進入狀態,都會有一定的表情和動作變化。


東華舊夢


二胡演奏姿勢要求端正。不需要搖頭晃腦。演奏到一定水平的獨奏曲可根據樂曲的需耍身體和頭有節奏的擺動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