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很瘦是身體原因嗎?

時光機電城


你很瘦,如果排除健康和營養的問題,可能主要是基因的問題,你的新陳代謝很快,導致你天生很瘦,無論你吃多少也不胖。

”多吃點”是大多數人對你的建議,但這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當大多數人正在努力減肥的時候,我們卻想增加瘦肌肉和力量,想要變得更健康,不是想要減少,而是想要增加多少,這是一個如此不尋常的目標。

有許多因素導致了各種各樣的體型,很瘦的體型被稱為外胚層體型。

根據照美國心理學家謝爾登所制定的體格分類法,外胚層體型多為頎長體型,極端外胚層體型近於直線形,瘦臉,胸腹瘦窄,四肢瘦長,狹窄的骨骼結構,脂肪和肌肉均不發達,但皮膚表面面積大而神經系統發達,快速的新陳代謝,較高的胰島素敏感性,即使攝取營養豐富充分,體重也很難增加。

當青春期來臨的時候,通常會發生以下幾件事:

1)睪丸激素會導致肩膀變寬,肌肉增多;

2)雌激素會導致人們的臀部變寬,並在胸部、臀部和大腿儲存更多脂肪。

大多數男性會更多地受到睪丸素的影響,而大多數女性會更多地受到雌激素的影響。

你的骨骼結構和你傾向於儲存脂肪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更準確地說,是由你在身體發育過程中接觸到的激素決定的。

如果你天生很瘦,主要因為你的新陳代謝太快,你的陳代謝會以一種難以捉摸的方式加速。

針對新陳代謝的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坐在椅子上消耗的熱量比一動不動地躺著多3%,隨意站著比躺著多消耗13%的卡路里,而一個瘦子站著卻會多消耗94%的卡路里。

這意味著,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和同事做著同樣的事情,但你消耗的卡路里可能比他們多得多。

在一天的過程中,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坐著,那就意味著額外燃燒了475卡路里,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站著,那就意味著額外燃燒了750卡路里。

即使你過著久坐不動的生活,也足以抵消你過度攝入的額外熱量。

總之,新陳代謝旺盛,小胃容量,驚人的胰島素敏感性,以及更高的多巴胺敏感性等這些特徵都會使我們很難進入熱量過剩狀態。

你永遠不需要餓著肚子,不需要限制愛吃的食物,因為你的身體總是很瘦。

如果希望自己體重增加,可以每週2—3次適當進行力量訓練,

有助於建立和保持肌肉質量,但是要減少有氧運動,因為作為天生的瘦子,低強度和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往往會導致你燃燒的卡路里消耗的更多,無法更好的促進肌肉的生長。

吃健康營養均衡全面的飲食,把一日三餐分成六小餐,增加高蛋白飲食,喝充足的水分,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

如果你很瘦,已經有遺傳優勢,再進行一個充滿活力的肌肉建設,就可以改善身體組成,導致健康和強壯以及令人賞心悅目的體格。


隨性的薇薇


從現實情況來說,一個人瘦的因素是有很多的,一般可以歸納為基因影響、疾病、腸道菌群、飲食、運動等幾大類,但並非都是身體本身的原因。

1、基因

人的第4對、第8對、第10對染色體中都有影響人胖瘦的基因,尤其是第4對染色體,它決定了人體胖瘦的主要基因表達。一個人的基因決定人胖或瘦,若是基因表達強烈的話,那真是吃到死也難胖起來的。

2、疾病

影響胖瘦的疾病有很多。病理學上的“瘦”是指體重減輕到低於正常的10%時。消瘦者皮膚粘膜彈性減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無力,肋間隙,肩胛骨,骼骨突出。常見原因,只要影響到攝食障礙、消化障礙、消耗增多和轉化異常,就都屬於影響胖瘦的疾病,如胃、腸、胰腺、肝臟、膽道疾病,並且也包括寄生蟲病,主要是寄生蟲與人競爭養分而致。

3、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問題影響的是人體的吸收功能,它還不能算是疾病。腸道菌群影響消化系統對營養的吸收能力,這自然會導致個體胖瘦差異。

至於飲食和運動,則是大家都知道的了。

曾經說過,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消瘦時,還有不同的側重點。

一、青年瘦

年輕人消瘦,主要應考慮缺乏鍛鍊。肌肉雖然是消耗人體熱量最多的組織之一,但肌肉纖維增粗、韌性增加、彈性增強,也會令體質強壯。

二、中年瘦

中年人常常會出現“發福”的情況。曾介紹過,如果過於消瘦,尤其是短期內體重減輕大於5~7.5公斤,需要警惕惡性腫瘤。但中年人也可以“瘦”得更健康,主要在於內分泌。對於男性來說,如果皮質素沒有被動分泌過多,就會明顯比其他人瘦一些;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雌激素足夠多,身體也不會那麼輕易堆積脂肪。

而影響內分泌的,除了機體本身,還有心理因素。正如題目所問的,答案就是,並非都是身體原因,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三、老年瘦

“有錢難買老來瘦”,這句流傳於民間的說法樸素地表達出老來瘦的好處。的確,從醫學角度出發,瘦確實能減少許多老年人易患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及許多因肥胖而致的疾病的發生率,但也不能一概而淪。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被視為異常情況。

如消瘦呈進行性加重時,並伴有精神抑鬱,表情淡漠,低燒,消化道症狀如腹瀉等,應考慮是否有甲亢的發生。如由胖變瘦,可見於老年人糖尿病。近期內消瘦情況明顯突出,或伴有體力明顯下降,易疲勞,應警惕惡性腫瘤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