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為什麼不像細菌那樣容易被殺死?

自立124


細菌比病毒高級,人比細菌高級。可笑!人是高級動物,是最高級的生物,請注意這是人說的,萬物生靈可能不這麼認為。而事實是越高級越脆弱,人類靠智能,造武器工具,殺萬物生靈,靠藥物救命,這是文明的悲哀。


書童3033


詳細的理論我沒有,我只能粗略的說說細菌跟病毒的差異。

細菌比病毒大,在病毒沒有被發現之前,有人做過實驗。我不記得是誰了,是一個外國人,他看到菸草葉子老是長的不正常,他就把菸草葉子搞到水裡侵泡,然後過濾掉細菌,再把這些水灑在好的菸草葉子上,結果好的菸草也患了同樣的病。這引起了他的注意,沒有細菌怎麼也能致病?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病毒這個概念。

想不出來怎麼回事,就進行猜測。是不是細菌的排洩物導致菸草業得病的呢?於是就有細菌排洩物是病毒的說法,病毒從此出現,而且當時認為病毒可能是細菌的代謝產物。

後來有人使用電子顯微鏡,發現病毒不是細菌的代謝產物,是獨立的一個物種,比細菌還要小上百倍,幾百倍。

我們知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細菌感染能輕易的奪走生命,因為細菌太過於微小,那時候不知道它的存在,或者知道了也沒辦法對付,直到青黴素的運用,才知道怎麼對付細菌。

病毒也是一樣,它比細菌還要小,目前還不知道用什麼對付它。


乙丙丁6


病毒、感染性疾病與免疫常識

病菌能獨立生存,是真正的生物,它與人體細胞不同的是:細菌具有細胞壁,而人體細胞沒有細胞壁。

人們發現抗生素,例如:青黴素可以抑制和破壞細菌的細胞壁而致細菌死亡,而對人體細胞卻沒有傷害,所以抗生素成為病菌的特效藥。

而病毒嚴格來說不是生物,它必須寄生在細胞內才能生存和繁殖。

這樣,任何殺死病毒的藥物必然殺死感染細胞和損壞正常細胞,這是病毒藥物很難繞過的坎。

同時,人體細胞有細胞膜,如同城牆,細胞膜只有幾個開口,如同城門,所有進出細胞的物質都會受到把守城門的免疫細胞監控,所以絕大部分藥物都無法進入細胞內,也就無法殺死細胞內的病毒。

基於這兩點,千百年來直到今天,醫學界沒有發現治療病毒的有效、特效藥物。

能進入人體細胞的病毒,都是超級間諜和武林高手,通過偽裝和劫持免疫細胞,混進人體細胞內寄生和繁殖,不斷擴散到其他正常細胞。

人類生活的空間病毒無處不在,病毒的數量和種類實在太多,寄生在各種生物細胞當中,病毒寄生的生物就叫宿主。

病毒侵入生物的目的不是傷害和致死宿主,而是求得和諧共生,所以嚴格來說,病毒本身並沒有毒。

不同的病毒對應不同的生物宿主,相互妥協而共生,病毒一般會盡力不致病和危害宿主。

病毒感染初期,對人體危害小,又能躲過人體免疫細胞的識別和攻擊,這一時期就是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無症狀。

但是,病毒寄生到一定時間,總會引發細胞警覺,這樣就會引發免疫細胞的識別和攻擊,病毒被逼應戰,從而爆發免疫細胞與病毒的戰爭, 這就是炎症。

在免疫細胞與病毒作戰時,消耗大量體能和營養,因此人顯得虛弱無力。

免疫系統還會適當提高體溫,因為病毒在高溫環境中的複製和活動能力下降,所以發熱是良好免疫機制的表現。

免疫細胞與病毒作戰時,總會擴軍備戰,所以病毒感染髮炎時,血液檢查會發現:白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超出正常水平。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這就是對抗病毒的戰爭結果,表現出病毒感染症狀,這就是病毒感染後免疫的副作用,表現為病毒的“毒性”。

當然,病毒寄生會一定程度的消耗正常細胞營養和抑制細胞正常繁殖,造成細胞功能失常和傷害,也是病毒的“毒”的形式。

有時,病毒數量大,侵入性強,免疫細胞常吃敗仗,就會實施全民皆兵的防禦方式,圍攻感染器官,大量殺死感染細胞和正常細胞,大量的免疫細胞與病毒同歸於盡而英雄獻身,導致感染器官功能衰竭而致人死亡,這叫免疫細胞過激反應,即過敏,又叫炎症因子風暴。

李文亮醫生就是死於炎症因子風暴。

病人出現免疫過激反應時,利用藥物或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細胞的過激反應,從而恢復免疫系統的正常狀態。

總之,免疫細胞與病毒對抗,贏則健康,敗則生病死亡。

當入侵的病毒寄生後,對宿主危害很小,又能不刺激免疫細胞反應和攻擊時,免疫細胞也可以控制其繁殖數量和區域,那麼人體就與病毒相安無事了,人體就表現為無症狀感染。

此時,人體就成為該病毒的宿主和攜帶者,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

與人體和諧相處的病毒多達千種,一般來說,生物越古老,壽命越長,攜帶病毒的種類就越多,例如蝙蝠。

許多病毒與生物宿主成為朋友,例如噬菌體,在人體中有多種噬菌體病毒,它可以幫助人體殺死多種有害病菌,與人和諧共處。

新冠病毒屬於RNA單鏈病毒,很容易變異,從現有數據分析,新冠病毒變異朝低毒,低免疫反應,低重症死亡率,無症狀,長潛伏,高感染方向發展,所以病毒也力求與人體和諧共處。

新冠病毒越來越接近流感病毒,其重症和死亡率與一般流感病毒相差不大,其自愈率越來越高,具有季節性和階段性爆發特徵,所以新冠病毒並不可怕,如非典病毒,流感病毒一樣,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對新冠病毒的治療就是營養性保守治療,預防和治療併發症,治療原有的基礎病,抑制免疫細胞的過激反應。

總之,新冠病毒的康復都是輔助治療,目的就是保持人體的正常免疫狀態,最終依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最後恢復健康。

人體在感染這種病毒並康復後,免疫系統把對這種病毒的識別,信息傳輸,指令,組織結構和清除方式等,形成記憶並保留下來,這就是抗體,再次遭遇這種病毒時就能有效快速清除,所以有了抗體就不會再感染者這種病毒了。

所謂疫苗,就是把病毒處理,讓其不能繁殖或生存,即滅活處理,然後注入人體,讓免疫細胞識別和攻擊,實際就是一場演練性模擬戰役,從而形成抗體。

蚊子就是疫苗的祖師爺,總是攜帶極少量的病毒在不同生物中傳播,讓大部分生物具有病毒抗體。

人類最早的疫苗接種就是天花疫苗,中國人將天花患者的麻子結疤研碎吹入健康人的鼻孔,因為量少而刺激人體產生抗體,歐洲人用患天花病的牛痘注入人體,製成最原始疫苗。

當然,這些活性疫苗是有風險的,會導致部分人真感染而致病,大部分人會產生抗體。

抗體可以由母體遺傳給孩子,但是隻能存活7個月左右,7個月後孩子必須接種疫苗來產生自己的真正終身抗體,所以7個月後期一段時間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最易生病。

總之,人從生到死,就是免疫細胞與病毒的戰爭史,輸贏決定了健康與生死,例如人體免疫細胞與乙肝病毒的鬥爭過程中,免疫細胞全勝就有了抗體,乙肝病毒就被完全清除;如果全輸,就是大三陽;各有勝負就是小三陽;和平共處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最可怕的艾滋病毒就直接寄生在免疫細胞內,免疫細胞眼睜睜的看著卻無法攻擊,坐等其漫長的潛伏期壯大。

最後,艾滋病毒耗盡免疫細胞的營養和抑制了免疫細胞的繁殖,使得免疫細胞持續減少,因此人體免疫力逐漸降低,最後連起碼的普通病毒都無法攻擊,患者會被任意病菌和病毒任意侵入,感染多種病毒危害器官細胞,使得各個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免疫最大特徵就是能識別自己或非己成分,然後對非己成分攻擊和排斥,免疫的這一特點為器官移植帶來了最大難題,要求輸血或器官移植必須配型,以減少免疫排斥。

所以器官移植患者要儘量選用近親器官,基因的高度相似可以減低免疫排斥,器官移植患者終身需服用藥物來抑制免疫排斥。

在臨床上,器官移植會盡量使用自身器官,例如用腳趾接手指,割完好處皮膚移植到損壞處等,就可以完全避免免疫排斥。

有人問我癌症為什麼治不了?這是另一個話題,只能簡單解釋就是:

癌症不是病毒感染,也不是細菌感染,而是自身細胞變異,變成了好吃懶做的一群廢細胞,還特別發子發孫,還會導致其他細胞效仿。

免疫系統一般不會去理會,因為這是自家人,免疫排外不排內,幾乎不會去攻殺癌細胞。

癌細胞是本身的細胞變異為懶族,與正常細胞結構一致,所以藥物攻殺癌細胞,必然傷害正常細胞 這是癌症沒有特效藥的根本原因。

隨著癌細胞的瘋狂繁殖,更多細胞效仿,某個器官大多是吃喝不幹事的細胞了,到了癌症後期,正常細胞缺失,該器官功能衰竭,營養供給自然跟不上,癌細胞就會爭搶營養,不斷髮出飢餓信息,即”痛“的刺激,自然只有死。

癌症是老年病,年輕人細胞都在創業,不會好吃懶做,到了一定年紀,部分細胞突變,只吃不做,自然會引發模仿效應,所以健康人體有一種T細胞會抑制和攻殺這類癌細胞。

最後特別提醒:良好的心態、樂觀的生活方式、正常的營養補給是正常免疫的保障,恐慌會導致免疫系統紊亂,加劇病情。


華龍新觀點


病毒確實是個比較麻煩的東西,雖然它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生物之一,但是對於我們人類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卻是非常大的。

韓一聲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對於病毒的臨床治療還算有一些經驗,但是對於病毒的生物學本質和特性的認識還是有限的。

病毒不容易被殺死原因有很多種,與細菌相比,韓一聲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病毒比較狡猾,容易發生變異,變化比較快,因此缺乏特效藥物;

2.病毒居無定所,到處感染,擴散很快,因此,很難完全“一鍋端”;

3.病毒是寄生生存的,想要殺死病毒,就要先把病毒寄生的細胞也殺死;

4.病毒的結構實在是太簡單了,而且組成結構也都剛好是人體所具有的,因此如果想殺死病毒,藥物的靶點是非常少的,而且很可能會“誤傷”人體正常結構。這也就是抗病毒藥物為什麼副作用大的原因。

細菌相對容易被殺死,是因為細菌的結構還是較為複雜的,任何一個方面出現了異常都可能被殺死;而且,細菌還有一些獨特的結構是人體都沒有的,如果採用藥物專門針對細菌特有的結構,對於人體的副作用也比較小。

不過,在現實狀況下,細菌也不是那麼就容易被殺死的,因為耐藥的細菌越來越多,管用的藥物是越來越少了,而且細菌的耐藥機制也是極為複雜的,目前已經成為重症醫學研究的重點方面之一。


韓一聲醫學博士


病毒為什麼不像細菌那樣容易被殺死?

與抗病毒藥物相比較而言,能殺死致病菌的藥物則很多,從青黴素問世以來,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抗菌譜越來越廣,除了在我們ICU有時會見到多重耐藥的細菌以外,大多數致病菌都能被抗生素殺死。但是抗病毒藥卻寥寥無幾。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狀,是因為細菌和病毒是完全不同的。細菌好歹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而且與人體細胞不同的是細菌有細胞壁,所以我們就可以從細胞壁入手,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達到殺滅細菌但不傷害人體的目的。

病毒則不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小片段的核酸鏈和蛋白質外殼,侵入人體以後,它的核酸鏈會以不同的方式整合到人體細胞內,利用人體細胞內的物質,完成自我複製等生命活動。也就是說,它和人體細胞合二為一,這給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不但如此,由於病毒進入細胞內會合成異體蛋白,使宿主細胞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為“異己”而發生炎症反應,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宿主細胞損傷及器官功能障礙。比如乙肝,比如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

在沒有對抗病毒的特效藥之前,全力維持人體器官功能,為人體免疫系統打贏這場硬仗,是我們應該且必須做的,但這並不是有些網友說的簡單的去用激素、用呼吸機云云!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再次給我們敲響了敬畏大自然的警鐘!希望,最近處於觀察期的人群結束醫學觀察後,疫情能得到全面控制!


關注重症行者-阿鋒,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重症行者阿鋒


簡單地說。細菌是完整的生命體。是一個獨立的細胞。學過高中都知道,細胞有細胞壁或者細胞膜,遺傳物質,細胞核,細胞液等等。因為細菌比較完整,所以破壞其中一個部分就能破壞整個細菌。弱點比較多。而且細菌對於人體屬於異物,不能偽裝,容易被免疫系統攻擊。一般細菌感染都會導致白細胞升高。

而病毒不同。病毒只有遺傳物質和蛋白外殼,零件少,弱點少。在和人體細胞接觸前,活性低。所以不容易被免疫系統發覺。如果沒有抗體,連淋巴細胞也不會升高。只能在病毒氾濫的時候發燒。而病毒變異塊。所以大部分情況只能靠自身來自愈。


閒來無事提筆忘字


你想想,如果沒有艾滋病毒懲罰人類的錯誤性行為,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背叛配偶的。如果沒有病毒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有些野生動物就滅絕了。病毒就應該比細菌強大。所以說不要幻想人類能研製出治療癌症與傳染病的藥物,那是徒勞。人類能夠左右的是不去招惹病毒,還有主動保健身心,提高身心防禦能力


李愚公笑不死你740


稍微懂一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人是病死了的,病毒才60溫度才能抑制,要殺死要22O度,跟油燃燒溫度一樣才能真正殺死,低溫零下60度都凍不死,人出生自身上就帶六十種病毒,只不過有些不發作,真的人身沒有病毒,天底下就不會死人,或者每個至少都能活一百歲,。


風之雪23


細菌和病毒是兩個不同概念。

細菌是有細胞結構,而且可以自我繁殖,比喻下就是細菌有生命,抗生素髮現之前,細菌也是沒有特效治療方法!

病毒只是核苷酸和包裹核苷酸的蛋白質,可以比喻沒有生命,只有病毒侵入細胞內

,細胞內轉運RNA把病毒的遺傳物質當成自己細胞的,從而開始複製病毒,,借用細胞幫他製造所需核苷酸和蛋白質!

所以說殺死一個有生命的肯定要比殺死一個連命都沒的物質強,

我最近發個幾個關於病毒的科普,可以在我的主頁看看!


哇長門


細菌和病毒有很大的區別,在結構上的區別就很大。細菌有細胞結構,可以進行一定的獨立自主的活動、進行增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必須藉助活的、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才能夠進行自身的增殖。細菌和病毒感染人體之後也有一定的差別,細菌可以分泌外毒素,感染人體之後可以出現特殊症狀。病毒雖然與細菌感染一樣,也可以導致發熱、寒戰、肌肉疼痛,但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選擇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