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談談對中醫中藥的看法,本人感覺現在中藥是越來越貴了?

簡135246


中藥的價格對中醫的發展起關鍵作用。藥貴傷醫,中藥作用性慢,藥貴了,看中醫的更少了。藥便宜,看病才普及。醫術才發展。中藥這麼貴下去,中醫會自動關門。


一斗樓


本人是從事中藥採購工作的,對於中藥材的價格有一定的瞭解,在這裡跟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我們對於某樣東西貴和便宜的定義取決於和別的等價值東西的對比和這樣東西價格與價值在我們心中是否成正比。

那麼這就需要問題主,他這裡說的中藥越來越貴,是和什麼做對比的?是以什麼價值比例去定義的?這些咱們暫且不去考慮,單純的以中藥材的價格來看,分析一下自2014~2019年,這五年裡的中藥材價格波動。

舉幾個大家都熟悉的中藥材的例子(所有價格均為原材料大宗採購價格):

1、三七:<strong>2014年是我記憶非常深刻的一年,這一年三七的價格像做過山車一樣,讓很多人一夜暴富,也讓很多人傾家蕩產!過了2014年以後,三七的價格基本趨於平穩,且處於穩步下降過程中,特別是2019年,三七的價格基本跌到了史上最低點。

2、人參:人參也是大家所熟知滋補品之一,人參在2014年的價格在700元左右一公斤,但是隨著種植技術、幼苗組培技術、大規模機械種植技術的成熟,成本的降低,現在人參的價格已經降低到可以成為一種大眾養生食材的數字。

3、紫草:這個品種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是一種涼血活血的常用藥材,紫草膏就是用它做出來的。由於近幾年需求量的不斷增大,野生資源的逐漸減少,以及國家保護政策的下發,導致價格在一路走高。

還有很多品種,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這三個品種我們做下總結,中藥材的價格在這五年中,有漲有跌,其漲跌是隨著需求量,產出量,資源量,種植成本,全球經濟形勢等一同進行改變的,當然裡面也不乏被人為操縱的品種,因為中藥材不僅有藥材的屬性,還有金融的屬性。

所以我們在說中藥材是貴還是便宜的時候,第一要看和什麼時間作比較,如果是和十幾二十年前比較,那沒有可比性,肯定是貴的,如果是近五年做對比,是各品種有漲有跌;第二要看其價值,同樣是治療風寒感冒,西藥可能要40~50元的藥,不是特別好的中藥可能需要70~80元,這樣去對比,是比較貴的,但是質量非常好的中藥,只需要一副20~30元即可痊癒,即減少了病痛,節約了時間,花費也少了,這樣看中藥就是便宜的!

希望大家理智看待中醫藥行業,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

關注我,瞭解更多中藥材、養生、藥膳相關知識!


食鑑本草


中藥材確實漲價了,但是中藥材進醫保的地區,醫保結算報銷後,自己出的部分還是很便宜。以上海來說,掛號費自費出6元左右,一個禮拜湯藥自費出20%,一般就十幾到幾十元。所以搞不懂那些說看中醫一副藥幾百元,一個月幾千元的,究竟看的是正規的中醫嗎。如果不進醫保,去問問你們當地醫保局怎麼回事。


天魚仙官


1、對中醫的看法

中醫有幾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中醫理論的簡稱。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和氣血氣機學說,以及四氣五性升降沉浮的藥學理論等。

二是大夫的別稱,在歷史上的幾千年裡,給人看病的人,被稱作大夫。中醫稱謂是民國時期西醫東漸,為區分西醫和傳統醫生,才把醫學分為中醫西醫。此後,把從事傳統醫學的大夫稱為中醫。

歷史上很長時間裡,中醫理論及中醫大夫的實踐在人們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的確起著重要作用,說中醫是當時社會的主流醫學,那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但是,隨著現代醫學在全球各主要國家的迅猛發展,傳統醫學顯然落伍了。不僅中國的傳統醫學是這樣,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醫學一樣如此。畢竟,治病救人用藥依靠的是科學認知、技術水平和治療效果,而不是文化、哲學、神話傳說和情懷。

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以客觀物質世界為解讀對象的現代科學,通過研究解讀客觀物質世界的機制、原理,在幾乎所有的行業,都產生了很多先進的創新和技術成果。現代醫學就是科學認知世界的成就之一。

傳統醫學,包括曾經佔據主流醫學地位上千年的中醫,在與科學認知的現代醫學強烈的對比之下,敗下陣來。這是社會發展的自然結果。

2、對中藥的看法

在幾千年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中醫大夫們通過實踐,發現了不少有效的藥物。這是長時間實踐積累的結果。什麼藥物,能治什麼疾病,一代又一代中醫大夫都在試圖從原理和機制上來解決為什麼的問題。於是,藥性理論就產生了。

早在一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由於中醫陰陽五行理論過早的介入中醫行業,或者說,由於陰陽五行理論影響實在太大,其對客觀物質世界,或者準確地說,其對各種藥物屬性五行相剋的錯誤認知,一直難以被後人逾越。這種錯誤認知導致中藥藥性理論一直錯誤千年而不能自拔。

中藥藥性主要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四氣是指藥物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苦、酸、鹹五種藥味。

關於中藥藥性,都是指藥物的描述屬性,很明顯的缺陷是,沒有本質屬性。所謂本質屬性就是指有嚴格定義的可計量的屬性。舉個簡單例子:寒。什麼是寒?如何計量,如何確定寒的邊界條件?如何與涼區分?區分標準是什麼?這些根本性的計量屬性不能明確,就意味著對藥物的認知膚淺而不能深入,不能標準化。

沒有標準化,藥物的描述屬性就失去了意義。

3、關於中藥越來越貴

在歷史長河中,中藥畢竟起到過一定的治療作用,具有有用屬性這一說。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和提高,物價上漲是一個總的趨勢。整個社會財富都在急劇增加之中,社會財富分配也在快速行進之中,任何物品都有一個價格上漲的趨勢。中藥材自然也不例外。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導致的物品價格上漲,並不意味著物品本身內在作用價值增加。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價格上漲,或者說貴了,並不意味著其附加的其他價值增加。

總之,關於中醫中藥,已經成為過去的理論和實踐。現代科學認知的發展和各行各業巨大的創新和發展,都已證明,唯有相信和依靠科學認知,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用哲學、文化、情懷、神話等包裝打扮來混飯吃的,一定不會長久!

不是真正的科學技術,依靠保護來立足的,不能長遠,即使依靠國家行政干預,通過國家立法保護,也無濟於事!


三月森林


現在的 中藥店 越開越多 滿街都是 為什麼呢 那麼 藥店是一本萬利 就說 中藥 幾塊錢進的藥 最少最低 500塊錢一斤 最高几千塊錢一斤 比方說 當 黨參 當歸 進價 十幾塊錢斤 醫生開處方 一克2元500克一斤就是1000元一斤萬西藥Io元進價實30元如果30元進價能買120元中藥的價特別高


用戶6927993639326


中藥的療效取決於中醫的水平,一劑好病,一劑見效,才是中醫的真實療效。

中藥貴是市場經濟的惡果,一劑好病,餓死中醫,十劑好病,有吃有喝,想發財就胡來,

本人是中醫,一劑治好病,病人不承情,十劑好病,病人一個樣。反正忽然著錢是本事。


京城名醫張一帖


中醫中藥,是無價之寶庫,中醫中藥的潛力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個種中藥的組合千變萬化,中醫的易經五行八卦理論可以出神入化,是每個中國人都可以學習運用的醫學,古代人普遍沒有受過教育上學的很少,所以學中醫是不可能的事,現在的人普遍學歷都可以學中醫,如果你真的懂中醫學,中草藥就在郊外,原野,荒山。到處都是。中醫中藥不是幾個學中醫的人就可以攻克的,他需要所有人的智慧凝聚才可以爆發式前進,但也不排除有個別奇人異士對中醫中藥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中醫中藥,就是易經五行八卦理論,如果你不懂易經理論,也就無法理解中醫中藥。所以你得學基礎知識。不懂其中原理是沒有發言權的,一個沒讀過書的人去評論原子彈的原理,那隻能是胡說八道了。


kxp樂


經濟發展的時代,中藥越來越貴很正常,在那時,中草藥一般是大自然供應,基本上都是原生的,靠人工採來很便宜的通過生產收購門市,到中藥材加工後直接批發,價格實惠,藥效真實;而今,野生的供不應求了,市場價格,中間商的壟斷,不得不採取人工栽培,大棚速成,甚至以假亂真,存本高價格貴,但質量大打折扣,當醫生在處方用藥就難以定量,特別是人工栽培速成的藥趕不上野生藥效的30%,用藥必須加幾倍,價格高了,效果低了,這都是現時中醫藥的癥結,期望中醫藥管理部門嚴格管理各個來源環節,保障用藥途徑的正規流程,為全民健康事業走上正規之路。


出手成方77426605


中醫因中藥便宜所以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又會因越來越貴的中藥而泯滅與世間…




寧靜致遠省思


我記得98年我們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時候,每個人都累起了病。不容易,中醫幾千年來對人類的貢獻大,起到了保建和治療作用。但是要學好不易,古代的中醫和現代的中醫有點不同了,古代的中藥要自已去找去實踐,現代的中醫在書本上學就行了。而且西醫的發展有他的獨到之處,見效快,方便。中藥就沒得這個特點,所以中藥在人們心目中就失去認可,只有西藥無效的情況下才找我們中醫。中醫最大的特點,就是調理,治療慢性病。真正的中醫要學好,要拿5年時間打基礎,在拿5年時間去實踐去運用。還不一定求得食。學中醫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懂人情事故,才是真正的中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