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盈利點在餐飲,餐飲店為什麼不能把盈利點向便利店延伸?

餐議院開心一哥


知行創優®原創經營問答系列(583)

我是黃翰德,國家高級營銷師,實體經營實踐17年!


★ 問題所問:便利店的盈利點在餐飲,餐飲店為什麼不能把盈利點向便利店延伸?


問題關鍵詞:贏利點、延伸


贏利點:經營過程中能夠帶來正向現金流入的環節(節點)


延伸:經營主線的補充


首先糾錯:


便利店的贏利點不是餐飲!!(至少國內主流便利店現狀是這樣)


原因在於:


便利店裡的的餐飲產品基本都是半成品或全成品


舉例


方便麵/方便飯(半成品)


需要購買者再次加工才能食用


關東煮/便當/包點(全成品)


購買者購買後就可以即時食用


在生活中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


無論是便利店裡面的陳列空間,還是便利店裡的人員配置,對於餐飲產品的資源配置並非主流


餐飲售賣都是便利店的經營項目之一,而不是唯一


當然


生活中也有某些境外便利店品牌,它們發現了國內餐飲市場的旺盛需求,針對特定服務區域,側重餐飲服務與供給


臂如:SEVEN-ELEVEN(7-11)


這只是個例


不代表主流



★★ 便利店的經營本質就是“便利”二字


何謂“便利”


便:方便


隨時可以購買(消費者角度)


利:快捷


快速商品供應(生產者角度)


無論“便”還是“利”


它們都是體現“時間”要素


節約購買者的消費時間,縮短生產者的流通時間


這種消費隨著購買行為的結束,也就終止


便利店與餐飲同屬於“服務行業”


但餐飲更多的是體現“服務”


也就是“人與人”的情感交流與即時感知


它是無形的,也是即時的,但它需要載體,也就是特定場景


更多的是體現“空間”要素


餐飲側重承載個體交流的空間


它不會隨著消費的結束而終止


而是成為特定記憶,形成價值主張和訴求點




經營本質都是“時空觀”


人類要生存


就需要生產


為了彌補個體生產的差異


就產生交換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就是經濟運行的本質


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地點,花費不同的時間,形成不同的價值,


這種價值用貨幣體現,就形成價格


不同的價值進行交換,就形成商品


商業社會本質就是“時間與空間的組合”,市場經濟就是“不同時間與空間的交換”


誰能夠用更少的時間和空間組合,換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組合,誰就是王者!誰就是贏家!



餐飲經營與便利店經營的差異


經營時間差異:


餐飲店所提供的是功能服務


也就是解決顧客餐飲訴求(解決生理飢餓)


這種訴求的時間是特定的,而非全天候


我們通常所說的“早餐、中餐、晚餐”就是餐飲時間性的表現


便利店所提供的是流通服務


也就是解決消費者商品需求(提供商品供應)


這種訴求的時間不是特定的,是全天候的


我們通常所見到的“24小時便利店”就是便利店時間性的體現


經營空間差異:


餐飲店的盈利點不在於某種產品的暢銷


而在於持續的消費群體


這種消費的關鍵在於培養固定的消費層(優質顧客)


所以它更重視人與人的交流與感知!


便利店的盈利點在於產品結構的更新調整


這種結構,在於其對生產商的選擇和迭代


選擇優質商品,穩定供應就是它的生存之道



★★★ 餐飲店為了更好的與顧客交流


建立感知鏈接


可以嘗試提供“亞快消品”


但它只是經營補充


而不是經營主流


否則只會“南轅北轍”、“邯鄲學步”!!

翰德經營每一篇 賦能成長每一天!


知行創優黃翰德


餐飲新零售,餐飲社群,餐飲電商是餐飲行業一次革命,誰走在前面,誰就離成功更近。有眼光者關注“餐議院”開心一哥





餐議院開心一哥


很多便利店是小投資,小場地,餐飲商品是剛性需求,滿足大多數需求

很多餐飲店雖然也有夫妻檔,其實投資成本並不小,做精主業,做好餐飲是主要獲利途徑

一些餐飲店的收銀臺,擺放一些小商品,除菸酒外,其實銷售額非常有限


互鏈網傳遞價值無限


因為便利店的餐飲品類主要是便利性為主,顧客的需求就是快速,方便,簡單。而去餐飲店的顧客需求主要還是為了吃飯,有便利需求的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