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找尋自我?

夏天-向日葵在微笑


1、培養自己的興奮點和興趣面。

通過對自身的積極性的提升,培養和增強興趣面;找到和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2、學會與人溝通,盡力與優秀的人相處。

提高與身邊的人交往,學習他們的處事藝術,參考他們對人生的規劃,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

3、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要做的事情。

適者生存,找到適合的事情,不要考慮大小,認真去做;不積跬步,難以至千里。

4、加強自身學習,博覽群書。

讀書能使人進步,在書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自身對人和生物的分析判斷能力,陶冶情操,豐富知識。

5、樹立正確的三觀。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尋找和提高自我價值的關鍵。


驛客


1)他人反饋

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家人和朋友,你還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通過這些人描述你的一些性格和做事方式,基本上我們都能對自己有一個定位。但這些定位是真實的嗎?這就需要我們去驗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會有個安全距離,包括我們的至親好友,只不過每個人在我們心裡的距離不同。如若有人跨過這條安全線,我們自身就會豎起一堵高牆。

所以,由此可以看來,他人反饋只是我們尋找自我的敲門磚。

2)孤獨

人往往是在獨處的時候慢慢看清自己的內心,你每天處在鬧市,和朋友燈紅酒綠,何來的時間去真正的認識你自己。在孤獨中我們會心平氣和的去看待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這一時刻沒有歇斯底里,你會通過自己看到的或經歷到的經驗去分析你自己。那個時候你才是真正的你,不會被外界的觀點或者別人的評價所影響。

孤獨是我們認識“自我”的途徑,忍受孤獨的過程,就是自我認知的過程。他人反饋只是“自我”尋找的指路石,只有孤獨的冥想才是“自我”尋找的昇華。


熹微人生路


思維方式決定做了行為方式。如果你的生活質量不夠理想那源頭一定會思想出了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思考過程。要監視自己的思維。你不要用眼睛去看事情,要用腦子去分析,思考。思考你的思考。

自律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很多人對自律具有一個深深地誤解。那就代表著苦行僧的生活。代表著每日的堅持不懈。是很累的行為。所以大多數人不能自律的原因是,他對自律有著上述偏見。而那些真正自律的人,從來沒有感覺過自律是一種束縛。

所以今天,我想給他來一個新的定義。那就是在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後,更好的去愛自己。所以自律的基礎也是對自我高度認可,高度尊重。這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人的表現。因為愛自己,所以要健身,跑步,不能讓自己生病。因為愛自己,想要讓自己過上更好的人生,所以要堅持早睡早起,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精力更新充沛了才能高效學習,工作。因為愛自己,所以不吃垃圾零食,那樣會使自己生病,會使自己皮膚變差。因為愛自己所以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處於失控狀態,所以要將工作最好提前結束。

我的過去就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我甚至是浪費了二十年的光陰,人家都在努力為夢想大步向前走的時候,我在做什麼。我將精力時間都用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今天的我知道,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在父母的愛的引導下成長為了他自己。





靜jing若安然



怎樣才算是認清了自己,瞭解了自我?可能是一個人對於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都有了一種相對穩定且連續的認知。這種狀態也叫做——完成了“自我認同”。

認清自己,是每個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務

自我認同,或者說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在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理論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自我認同的形成,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同時,人們也正是在不同的嘗試和選擇的過程中,才逐漸地認識自己,獲得一種自我認同。

在埃裡克森看來,自我認同的形成,並不是一種簡單經驗“累加”,而是“整合”。在結識了不同的朋友,嘗試了各種類型的事情之後,我們的內心會更加清楚自己在交友、規劃未來、尋找人生意義的時候,背後那些一以貫之的信念和價值是什麼,那些在我們看來可以定義我們,或者那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瞭解自己這麼難?

1.教育方式延遲自我認同的達成

12-18歲的青少年本應該在這個更少現實壓力的階段,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各種與未來發展、宗教信仰、親密關係等探索活動中去尋找自我。但現實情況卻是,這樣的探索過程往往被現今的制度化教育所擠佔,孩子們都在一味地求學,即便參與了很多課外活動,卻也仍是以升學為目的的。

2.家庭教養影響自我認同

心理學家們發現,那些與父母相互尊重,有著穩固感情基礎,同時父母能給予他們更寬鬆的個人空間的孩子,更有可能隨著自我的探索而獲得一種自我認同。

但那些總是被父母忽略或拒絕的孩子,既很難從父母身上模仿或學習著去認識自己,也很難做出尋找自我的嘗試(可能會被視為挑戰或叛逆)。而那些與父母關係過於親密,完全由父母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則從不敢挑戰父母權威,也不願脫離父母形成“自我認同”,他們完全依附於父母的決定。

3.“自我認同”這個任務可能會持續終身

受到發展階段理論的影響,人們總會覺得一個階段的危機解除,任務達成,便可以一勞永逸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尤其在自我認同這件事情上,即便人們在某個階段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對自我的認知,這也並不意味著從此不再改變。

很多成年人也仍然會在多年以後被這個問題所困擾,重新提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問題,即便Ta此前已經有過答案。這通常會發生在當原有認知和新環境發生衝突,或者是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的時候,可能是一些重要的人生轉折,比如就業、結婚、生子,也可能是在面臨一些機遇的時候。

認識自己的四種狀態,你是哪一種?

心理學家Marcia把探索自我的過程,根據“探索”與“承諾”兩個維度劃分成了四種不同的狀態。


第一種狀態:早閉

處在這種狀態中的人,通常已經“獲得”了一種自我認同;不過,這種認同感並非基於自身的探索和嘗試,而是基於他人,尤其是父母。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們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幾乎未曾經歷過“危機”(低探索),就確立了對自己的認知以及未來的規劃(高承諾)。

他們最大的特點,便是對權威的服從和尊敬。雖然他們看似對於自己想追求的事情十分堅定,但他們的這份堅定又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可能面臨失敗或者他人(尤其是權威)的負面評價,他們很容易就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第二種狀態:混亂

他們可以說是“並不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他們既不瞭解自己,不確定未來的發展(低承諾),也並不太關心這類問題(低探索)。他們很容易就會拋棄自己曾經做過的決定,也總是處在一種“走一步看一步”的狀態之中,甚至會接受一些與過去的決定截然相反的機會。可能在外人看來,這類人處在“混沌不清”的狀態裡,但他們自身很有可能並不覺得有什麼異樣。

第三種狀態:延緩

處在“延緩”狀態中的人,便是那些正在努力探索自我,尋找自我(高探索),但還沒有得到答案的人(低承諾)。比如,他們可能正在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是我真正的熱情所在?我希望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他們因此往往也是最能在主觀上感受到自己處在危機之中的人,而迷茫與焦慮也是處在這個狀態中的人最常有的感受。Marcia認為,延緩可能是四種狀態中最令人掙扎與煎熬的,不過,相比起處前兩種狀態,他們卻也是最有可能在經歷過探索之後,到達第四種狀態的——自我認同達成。

第四種狀態:達成

Marcia認為,形成自我認同的人都是經歷過探索給自己帶來的危機的(高探索)。在穿越危機後,他們最終獲得了對自己更清晰的認知,對某些特定的人生目標、信仰、價值觀做出了“承諾”(高承諾)——認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並且是基於對自己的瞭解的。

於是,他們在接下來面對人生的機遇與挑戰時,也更能夠依據本心做出抉擇,在面對坎坷與阻礙時,他們也不至於瞬間心灰意冷,全盤否定自己的努力和方向。

如何更好地達成自我認同?

1.勇敢作出嘗試與選擇

自我認同是人們在不斷地探索與選擇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的。有時我們會以為,找工作或者找對象等等的嘗試,是一個“展現”自我認同的過程——我找的工作/對象反映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的喜好、我的價值。

但其實,在我們還在尋找自己的階段,尤其對於成年初顯期的人而言,去做出嘗試或選擇,更是一個“獲得”自我認同的過程——無論喜歡或不喜歡,在每一次做出嘗試/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離了解自己更進一步。

2.與他人“分化”

有時候,我們看不清自己,或許和我們與身邊的人過分親密,過度依賴與干涉有關。想要真正看清真正屬於自己情緒、認知、行為舉止,我們需要努力去辨別在一些情境中,哪些是他人的要求,哪些才是我的感受;哪些是他人的期許,哪些是我真正的選擇。在這些時刻,不妨試著在內心向自己提出這些問題,做出一些思考。

3.進行敘事練習

你有沒有想象過,二十年後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的生活是已經充滿了規律嗎?還是你的生活中仍有很多不規律、新鮮又有挑戰的事情?你結婚了嗎?你定居在哪裡?你有孩子嗎?你的經濟條件是什麼樣子,你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物品和服務?你有很多新認識的朋友、還是隻和一小圈子人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你對於這一天生活的想象越深入、越細節,越能幫你瞭解,你究竟渴望什麼樣的生活,你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價值取向和偏好是什麼樣的。而這種瞭解,反過來又能幫你重新做出今天眼下的種種選擇。

事實上,許多年輕人都對於自我認知方面存在迷茫、困惑和焦慮,你不必因為自己錯過了青春期,又或者錯過了成年初顯期而感到惶恐,也不必為了快一點抵達而焦慮不安。

因為“人生很長,你不用急,也不用慌”。


波可


挺慘的、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你自己既然知道自己所做過得事、是多麼的不對、可是、你依舊改變不了、這就是社會給你帶來的無形的壓力、你自殺、你覺得沒有人可以和你真心的在一起、這就是社會、我雖然沒有你大、但是、我很清楚、可是你不要忘了、你不是沒有朋友、你只是不願意敞開你的心胸、不願意與他人分享、這就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牆、即使會有和你情投意和的人、也會給人一種距離感、時間久了、會有自壁的、我聯繫你可以和父母談談心、來淑緩你的壓力、或者、找 心理醫生 、不是說你什麼、而是真的、父母是你現在最大的支柱、不要不好意思和父母說、只有這樣、你才會適應、才會有解決的方法、你現在就是把任何人都拒之門外、也不可以不相信你的父母、、、、、、請無視錯別字、可能條理不太清晰、文筆不是太好、


時光不會迴轉


1:重啟。

放下過去,不要抱怨,冷靜自己,事已至此,抱怨沒有用,抱怨或種種消極不僅不會解決你目前的任何問題,反而會使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撥,使自己越丟越遠!你不快樂你迷茫你困惑,那都是你的事,儘管也許不是你的事,所以要學會看開,放下,重啟。

2:人事。

想下自己所興趣的人和事,想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潛力,並想方設法的投入,找同領域共專注的同道人或做同道事,……不知不覺你已經是自己了,甚至是高水平境界中人了。

3:信心。

要自信,要開心。只有自信,才能從容,才有鬥志,不爭無謂,埋頭苦幹,從容潛藏自己,信心滿滿;另外要開心,只有開心,才能激發自己,快樂自己,開心周圍,沒開心的學找開心,休閒時愛看書就好好看書,想去走走就去旅遊或逛一回,流口水了就與大家吃貨美食噠噠美,等等,當一回真正的自己,我自向天樂,迎心兼修得,我樂故我在!我樂和諧美!只管樂,別在乎太多,所以要信心,自信+開心。

3:學習。

在保有自我的基礎上,也不能太固執,固步自封,要有源源不斷的學習精神和持有學習行動力,才能確保與時代同脈博,走在前頭,找回自己,做回自我,完善或提升自己,就更是做個好的自己了。

4:奮鬥。

奮鬥是正能量,奮鬥過程中你會“忘掉”自我,形成專注等等各種有形無形的良好品行,突破自己,破繭而出,昇華獨我,會助推你的成功,成就你,直至完美你。

5:感恩。

來一首歌:感恩的心,用心唱吧!

往昔不足道,今朝當活好,持之以恆,你以然成為了獨一無二的你,相信你會成為成功又快樂又和諧的你了!

最後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天空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了”!

你找回自我了嗎?

你飛過了嗎?

分享與思維,分享生活,有趣!有味!有料!每天一至三道內容,分享人生體會和生活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喜歡就一起來吧~每天分享不斷,總有乾貨,謝謝留言評論、點贊、收藏轉發~要關注哦,就差你了!~支持鼓勵下我產文哦!生活五味,人生不易多彩,總有一款適合你!



xin-鑫鑫-LL


自我

該尋向哪裡?

當思想和慾望的無限膨脹

侷限的身體和能力鑄成

心靈不安下的迷失,彷徨

當放下不切實際的幻想,放下週圍人看待自己的眼光,放下執念,放下本不該屬於得到的勉強。

'自我'本應從容 坦誠

'自我'的詩句裡:

曾無慮 、曾活在當下從不追逐明天,明天是個永永遠遠無法到達的日子,她只裝載夢的舟帆,裝載那飄渺的七彩云溪,然而這些,本應屬於靈魂的思考卻承讓給了身體,無一刻安寧。

我深知夢的七色絢爛,更深知心的脆弱,她經不起一點傷,一點委屈,在得失之間掂量拿捏。

心靈的悲喜從沒有欺騙

是貪念的不斷加碼

從不顧念俱疲的身心感

迷失了心境

自我 真我

愈來愈遠去中

那隱約

又是彷彿聽見的召喚

在來時的路徑,被重新排列重組,由心出發,這一次只遵循內心的真實。

不究過往,那些沒日夜追逐身心俱疲的日子,那些攀比,還在意過的嘲聲,隨著內心覺醒,開始一點點收斂。

自我,在斬斷的優柔寡斷裡

自我,在不做作的是非迎合裡

自我,在張揚路上漸次的打磨裡

繞過情緒設陷的井

不是畫刻下心牢

當作出擁抱陽光

我想我本屬於思維、身體、心靈的,該如何平和相對?

在這一刻,開始思考偏遠了的生活軌跡,敢於作出改變的勇敢。

在心柔軟地方,自問答無愧對的從容。

在殘酷現實,不懼這縱馬一躍的闖蕩

感謝聆聽!


斐力laky


遇見更好的自己,總覺得這樣的雞湯文,如果沒有方法指導,都太形而上學了。

“自我”是什麼樣子?每個人都有一杆秤,每個人都無法用語言形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如換個詞語“人格”,“個性”,如何發掘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

建議參照心理測評試試:大五人格

1,開放性:具有想象、審美、情感豐富、求異、創造、智能等特質。

2,責任心:顯示勝任、公正、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剋制等特點。

3、外傾性:表現出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等特質。

4、宜人性: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從、謙虛、移情等特質。

5、神經質性:難以平衡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情緒的特質,即不具有保持情緒穩定的能力。



茶語心理


尋尋覓覓,首先刷自己的存在感。人有了底氣不管幹什麼都是風風火火。首先從自我開始,做到一個::忍::字,多看看書.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進入不同的圈子去交友,練練口才.見見世面,膽子要大要和氣,時時刻刻都有你的影子追隨。這是你走出了第一步。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或者夢裡有你的存在。勤奮好學要虛心,不能跟別人頂著幹,少說話多幹活,總結經驗才是你的資本。時候到了不管幹什麼?,你都有發言權,那時候的你,已經尋到了自我,樣樣都行,很棒!



影人14影人


“自我”就是我們自己,它是一個個體,是你存在的象徵和意義。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包括他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這一過程就是自我認知的一個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索一下“自我”!

尋找“自我”意味著我們認識自己,也許你會說:“自己有什麼不認識自己的?我喜歡看電影……”。但我想說的是認識自己,是你認識自己的內心,你通過內心去了解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真正認識自己,自我的瞭解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是一個哲學問題,需要我們不停地去探索。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自我”?我們簡單的聊一聊。

1)他人反饋

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家人和朋友,你還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通過這些人描述你的一些性格和做事方式,基本上我們都能對自己有一個定位。但這些定位是真實的嗎?這就需要我們去驗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會有個安全距離,包括我們的至親好友,只不過每個人在我們心裡的距離不同。如若有人跨過這條安全線,我們自身就會豎起一堵高牆。

所以,由此可以看來,他人反饋只是我們尋找自我的敲門磚。

2)孤獨

人往往是在獨處的時候慢慢看清自己的內心,你每天處在鬧市,和朋友燈紅酒綠,何來的時間去真正的認識你自己。在孤獨中我們會心平氣和的去看待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這一時刻沒有歇斯底里,你會通過自己看到的或經歷到的經驗去分析你自己。那個時候你才是真正的你,不會被外界的觀點或者別人的評價所影響。

孤獨是我們認識“自我”的途徑,忍受孤獨的過程,就是自我認知的過程。他人反饋只是“自我”尋找的指路石,只有孤獨的冥想才是“自我”尋找的昇華。

從這一刻起,希望每個人都能對“自我”進行認識,你會發現那一刻的孤獨是多麼的美好和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