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貿校園戰“疫”者的故事丨他站崗時聽到眾人合唱國歌

元宵剛過,嚴格防控疫情的溫州格外安靜,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依舊美麗。這份寧靜和平安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辛勤付出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浙工貿三位教職工志願者的戰“疫”故事。

浙工贸校园战“疫”者的故事丨他站岗时听到众人合唱国歌

馬有新:“不讓校園留一個衛生死角”

馬有新是總務處的一名教職工,很多老師甚至都叫不出他的全名。疫情期間,馬有新及團隊負責學院府東路校區和甌江口校區的消毒,隔離點的佈置和管理,防疫物資的採購等工作。電話連線他的時候,他正坐在消毒車上進行校園例行消毒。在他的工作記錄本中記錄著:臘月二十八,籌措口罩30個、紅外線測溫儀2個(急急急:學院教師值班急需);大年初一,籌措口罩350個、紅外線測溫儀2個...馬有新說:“現在口罩、紅外測溫儀等物資太難買了,我跑了很多地方,打了很多電話,才籌措到這麼多,覺得自己工作還是做得不夠啊。”

我們都知道,此時此刻,物資籌措是多麼困難,能基本保障校園抗疫工作的物資已經實屬不易了。“消毒一定要做到位,不讓校園留一個衛生死角”這是馬有新對團隊的要求更是對他自己的要求。每一天,在學院主幹道、學生公寓、運動場、公共衛生間等場所都能見到馬老師及團隊忙碌的身影,全方位、高質量、無死角、無遺漏的校園消毒防疫工作為大家構築起了安全屏障!

為了保證消毒工作的高效,馬老師及團隊還發揮主觀能動性將電瓶貨運車改造成了消毒車。為了做好開學後疫情的防控與處置工作,學院在甌江口新校區設立了臨時集中醫學隔離點。為了能讓隔離點設施更舒適、完善,馬有新和他的團隊克服萬難,千方百計協調解決水電、熱水供應、生活用品採購等問題。

浙工贸校园战“疫”者的故事丨他站岗时听到众人合唱国歌

蔡思鑫:保護環境,我一直在

蔡思鑫是汽車與機械工程分院的一位新進教師。2020年1月3日,蔡思鑫從溫州公用集團下屬的溫州市環境發展有限公司離職,加入了浙工貿的大家庭。溫州市環境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接收處置溫州附一醫、附二醫等19家主要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承擔著全市疫情防控最末端工作。醫療廢物能否得到安全高效處置,關乎防疫工作全局。

當疫情發生時,蔡思鑫第一時間聯繫了之前的工作單位:“只要公司需要,我隨時可以回來幫忙。”1月31日,他奔赴洞頭綜合處理中心廠區,深入汙水車間,為現場人員講授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並與大家分享交流他收集到的《“SARS”病毒汙染的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和《“SARS”病毒汙染的廢棄物應急處理技術方案》。

特殊時期的迴歸,體現的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浙工贸校园战“疫”者的故事丨他站岗时听到众人合唱国歌

胡東:危險的事總要有人幹

胡東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駕齡的大客車駕駛員,他做事條理清晰,開車穩當。入職二十多年來,他一趟趟將師生平安送達目的地,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東哥”。在學校,他是盡職穩妥的駕駛員,在社區,他是鄰里一致誇讚的“好心人”。

鼠年正月初四,好心人“東哥”瞞著父母同小區6位居民自發組成志願隊,負責小區出入管理、測體溫及宣傳工作。隨著疫情的發展,社區居委會人手緊張,他們就主動報名,加入到居委會的抗疫工作中,在轄區幾個體溫卡點巡邏,哪個卡點人數不夠,他們就充實到哪裡。

“在做志願者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感動。我們被許許多多年長的志願者感動,被嚴格遵守特殊時期小區管理制度的居民感動。天很冷,我們的心很暖。”在問到他辛苦不辛苦的時候,“東哥”向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插曲。大年初四,是他們“站崗”的第一天,當他們正在小區門口給來往人員測量體溫時,突然傳來了眾人合唱國歌的聲音,循聲而去,發現是幾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在深情地演唱國歌。

“聽到國歌響起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動,很感動!特別是國家有困難的時候,青年一代能有這股勁讓人覺得沒有過不去的坎。”當問及這麼危險的時刻投身公益是否有擔心時?胡東老師說:“危險的事總要有人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