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足馬力,山東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開足馬力,山東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開足馬力,山東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抓疫情防控就要抓復工復產,抓復工復產就是促疫情防控

開足馬力,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一條條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陸續出臺,給企業安心復工復產吃下了“定心丸”◆省工信廳在服務1268家重點企業基礎上,將聯合市縣兩級部門對接企業約萬家

2020-02-08來源:大眾日報 01版

开足马力,山东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

□ 本報記者 趙洪傑 孫先凱 李子路

抓疫情防控就要抓企業復工復產,抓企業復工復產就是促疫情防控。

一批批企業陸續復工投產,一個個項目加快開工建設,一家家公司擴大生產……連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陸續推出減輕企業負擔、幫扶企業應對困難的政策措施,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吹響企業復工復產集結號,確保今年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兩手都要硬——

“做好防疫的同時開足馬力、加快生產”

2月7日,正月十四,泰安匯豐農牧飼料有限公司。

“加把勁兒,養殖戶等著我們呢!”公司總經理王賢勳與工人們一起裝貨,扛起一袋80斤的飼料,快步走向傳送帶。由於大部分工人無法返企上班,車間平時三四十人的工作量,現在要由七八個人承擔,但他們克服困難,堅持每天生產近七十噸優質豬飼料,基本上解決了周邊養殖戶對飼料的需求。

畜禽肉類是生活必需品,受疫情影響,養殖業需要的飼料已出現短缺。但只有抓好疫情防控,才能保證生產。

同一工業園內,泰安漢威集團有限公司,隨處可見疫情防控的相關海報。這個企業生產的膽鹼系列產品,是動物飼料主要的添加劑。“所有入廠人員一人一檔,每天兩次體溫檢測,做好防疫同時開足馬力擴大生產。”公司副總經理楊林說。

防控疫情、打贏阻擊戰,必須要有充足物質保障。

齊魯製藥濟南高新區分廠,生產注射用頭孢唑林鈉的包裝車間內,流水生產線正在高效運轉。“24小時不間斷生產,盡最大努力保障市場供應。”齊魯製藥常務副總經理牛淑雲說,企業已有444名員工投入工作,各子公司、基地、藥物研究院均已有序開始生產。

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截至2月5日,全省重點監測企業累計生產口罩2195萬隻,防護服79455套,防護面罩16萬隻,隔離眼罩(護目鏡)12.41萬隻,75%酒精1796噸,84消毒液14574噸。

以復工生產保防控、保市場、保供給,以疫情防控促生產、促市場、促供應。省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20條政策舉措……一條條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陸續出臺,給企業安心復工復產吃下“定心丸”。

創造性抓復工復產——

“不見面不等於無溝通,更不等於無法簽約”

2月4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連線,在膠州市裡岔鎮展開。微信視頻的這一頭是裡岔鎮鎮長司呈玉,另一頭是美國喜信生物科技公司駐青島辦事處的負責人丁允靜。

“簽約!”隨著掌聲響起,總投資1500萬美元的生物科技項目落戶膠州。喜信生物科技項目主要從事生物有機肥的生產、銷售及技術進出口,年產值可達3億元人民幣,解決300人就業,稅收約2000萬元。

“疫情期間少見面,不等於無溝通,更不等於無法簽約。”司呈玉說,膠州市專門設立了數字化“雙招雙引”的工作線,連續一週,裡岔鎮招商人員主動配合美國投資方作息時間,每天晚上10點通過微信聯繫,經常溝通至凌晨,客戶最終被裡岔鎮的誠意打動。

疫情雖洶洶,但我省各地企業創造性地抓復工、抓生產。

2月7日凌晨,福田汽車山東多功能汽車廠連續10天晝夜趕製的首批6輛負壓救護車,抵達武漢雷神山醫院。2月15日前,這家企業將陸續交付50臺負壓救護車,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人手緊張、工期緊、任務重,如何提高生產效率?記者看到,首批救護車出廠前,企業質量檢測人員通過紅外線熱成像儀,對車輛線束進行全面掃描,三分鐘就完成了線束安全隱患排查。而在以往,用人工方式,一輛車至少需要半小時。

“這個儀器濰坊沒有,但是北京總部有,我們充分發揮全集團力量,實現資源共用。”工廠質量管理部商改產品副經理吳衛康介紹,撥通北京總部電話後,當天設備就從北京送了過來。

應急性舉措要馬上見效——

“各方齊努力,解決大難題”

作為一家大型藥品生產企業,山東齊都藥業集團生產的不少藥品,是防疫的必需品。但嚴重的疫情使得物流、上下游產品的供應鏈被切斷,原材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同時擴大產能的資金不足。

針對企業復工遇到的這些難題,淄博市及時出臺了支持企業發展的12條精準措施。2月2日,齊商銀行第一時間把1000萬元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緊急貸款打到了企業賬戶上;臨淄區及時發放車輛通行證,來自河北、陝西等地的大貨車滿載原料而來,滿載藥品而去。

“各方齊努力,解決大難題,確保了企業能夠開足馬力。”2月7日上午,集團董事長鄭家晴從生產線檢查完工作,深有感觸地說。

濟南17條、青島18條、東營15條、濰坊19條、濟寧24條……連日來,山東各地出臺一系列馬上能落地、能見效的應急性舉措,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平穩健康發展。

受疫情防控期間交通管理影響,東營市墾利區的東辰石化集團原料供應出現嚴重不足。東營市工信部門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安排專人駐企一對一服務,協調8輛油罐運輸車為企業解決運輸難題。

沂源縣經濟開發區標準廠房新進駐一家以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為主的醫療器械企業,啟動試生產以來,企業加班加點生產防護物資,但無奈缺口太大、工期又緊,職工平均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得不到充足休息。對此,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組織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到企業幫助生產。

省工信廳在“一對一”精準服務1268家重點企業的基礎上,將積極聯合市縣兩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對接聯繫企業1萬家左右,依託全省工業運行綜合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可能遇到的用工、資金、審批、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困難。

(□參與採寫:付玉婷 馬景陽 楊國勝 張蓓 吳寶書 姜斌 白曉)

防疫復工兩不誤,各行各業幹勁足

2020-02-08來源:大眾日報 03版

开足马力,山东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开足马力,山东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
开足马力,山东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

■編者按 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積極推進企業復工開工,千方百計抓好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供應,服務保障相關企業開足馬力,保質保量加速生產。各級各部門紛紛出臺政策,推進企業復工項目開工……

山東全力推動畜牧企業復工復產

□ 本報記者

為切實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儘快恢復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經省政府同意,省畜牧局日前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相關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飼料、屠宰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立即復工復產。加大產銷對接力度,努力實現市場供應不斷檔、生產企業不滯銷。

“俺養的這些雞終於出欄了!”2月3日,在廣饒縣最大的肉雞屠宰企業華譽集團復工當天,花官鎮大桓臺村養雞大戶秦國江的3萬隻雞便裝在企業運輸“專車”上,駛向生產車間。而在此前,由於找不到買家他著實心慌了一陣子。

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企業復工生產實施方案、職工健康臺賬、企業消毒臺賬……按照涉牧企業復工需要的條件,廣饒縣畜牧部門指導華譽集團一一完善。“為便於企業理解和掌握,我們把這些硬槓槓總結為‘一二八一’復工法,即成立一個機構,制定兩個方案,建立八個臺賬,開工後每日一彙報。”廣饒縣動物疫病防治服務中心主任孟憲超說。

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的肉類供應,作為平原縣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翔皓食品廠從正月初六就開始努力恢復生產了。2月7日上午10點,企業經理張利國通過聯繫“豬經紀”在王杲鋪鎮道口村買到了合適的生豬。除了破解生豬來源問題,提升檢驗防疫水平也成為張利國的重點工作。為幫助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縣農業農村局目前在翔皓食品廠派駐4名獸醫,並幫助完善了進出廠消毒設施等防護裝備。從1月30日到現在,翔皓食品廠日均宰殺生豬100頭,可基本滿足平原縣各大商超需求。

“我們一天能生產30噸到40噸之間的飼料,原料主要是玉米和豆粕等,但是聊城地區根本沒有生產豆粕的企業,需要從外地供給,靠我們的庫存也就還能堅持三五天。”位於臨清市大辛莊街道的山東魯科飼料廠總經理王天哲說,“現在好了,有了飼料運輸通行證就不用擔心了!”

面對畜牧企業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等問題,山東提出,將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種畜禽、商品畜禽、仔畜、雛禽等活畜禽,飼料獸藥及其原料等畜牧業生產資料運輸納入全省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按要求及時發放運輸車輛通行證,確保省內正常通行。

“我們在市內的客戶沒有一例斷料停供的。”2月7日,位於日照市嵐山區的山東成基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佔峰告訴記者,企業自正月初八復工以來,所生產的畜禽飼料平均每天外運30噸左右。出廠前,每車都會嚴格消毒。通過各村檢查站時,也會再查驗消毒。飼料要不就通過卡車直接送到養殖戶家,要不就送到各村的檢查站,再由養殖戶到檢查站來接。

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山東明確,暫時停止在各類市場進行活禽交易和宰殺,鼓勵實行活禽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嚴格白條禽及禽肉產品監管,對未經檢驗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一律禁止轉運販賣,一律禁止進入市場。

“防疫情不是防民生,群眾生活必需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問題我們不能置之不理。”嵐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昌華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作為山東省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指定通道,疫情防控至今,嵐山區汾水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共查驗雛禽11.48萬隻、雞產品50.15噸、豬產品89.6噸,全部符合檢疫運輸條件,予以了消毒簽章放行。

(□統稿:毛鑫鑫 採寫:賈瑞君 李明 張海峰 高田 吳寶書 丁兆霞 通訊員:高杜康 張大偉 姚曉楠 馬朝霞)

我省強化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復工項目開工

□記者 王爽 報道

本報濟南2月7日訊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交通運輸廳、人行濟南分行、山東銀保監局今天下午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復工生產和項目開工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旨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要求,在支持全省企業復工生產、項目開工建設的特殊時期,切實提升金融服務的持續性、便捷性、靈活性和可得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我省各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力支持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當前,企業復工、項目開工在即,此次印發《通知》共包含5大項措施,在保障企業融資需求、支持項目開工建設方面按照各類企業面臨的實際情況,分門別類地提出了具體舉措。

在強化疫情防控企業融資保障上,對於國家確定的16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有關銀行機構要主動對接,並積極落實優惠利率等信貸支持政策。對於省確定的145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各銀行機構要按照魯政辦發〔2020〕4號文件精神,優先加大信貸支持,並給予利率優惠。對於後續納入國家和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企業,銀行機構要跟進對接,全面落實有關政策,全力保障融資需求。對與疫情防控密切相關的其他醫藥及醫療設備生產企業、醫藥流通企業和醫療機構、醫療科研等單位,各銀行機構要強化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滿足合理融資需求。繼續做好涉及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領域企業的融資支持工作,對煤電油氣和糧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各銀行機構要保持存量融資穩定,原則上只增不減。

在著力滿足企業復工生產融資需求上,各有關部門、銀行機構要全面對接企業復工生產融資需求,根據不同企業情況分類施策,爭取符合信貸政策的早投放、快投放。對於受疫情影響物流成本增加、原材料緊缺、銷售週期延長、防疫物資採購等需增加流動資金的企業,銀行機構要相應增加流動性貸款;對於生產經營正常、因疫情延誤復工、還款暫時困難的企業,要靈活運用循環貸款、無還本續貸、應急轉貸等措施,予以展期或續貸,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盲目進入不良或納入徵信系統;對於規模以上1268家重點工業企業,銀行機構要通過有效對接,對符合信貸政策的3月底前完成授信審批程序;對於民營和小微企業全面落實緩解融資難、降低融資成本的各項政策,2020年省內各銀行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和新增貸款規模不得低於去年同期水平,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低於去年同期0.5個百分點。

在加大項目開工建設支持力度上,各有關部門、銀行機構要抓住一季度項目開工的集中期、關鍵期,聚焦基礎設施、現代產業、社會民生、重大平臺四大重點領域,突出省市年度重大項目、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和“雙招雙引”項目,做好重大項目、重大工程信貸投放工作。對省發展改革委確定的引領性、支撐性項目和省交通運輸廳確定的重點融資項目,要指定專人服務,指導項目建設單位做好融資規劃,促進項目早落地、快建設。對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項目,要主動對接項目融資需求,做好項目配套融資,實現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

增強信心精準施策助力企業科學復工

泰安——

17家防疫物資

生產企業復工

2月7日,記者從泰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目前,泰安全市復工和連續生產企業有79家,員工總數3萬餘人,上崗人數26127人。其中,已復工企業(防疫物資生產企業)17家,連續生產企業62家,另有100餘家生產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準備復工企業72家,員工總數18643人。

泰安市政府啟動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Ⅰ級響應後,全市工信系統全員上崗,組織防護用品、防控救治設施設備等物資的生產組織和市場供應;全力解決企業生產運行中遇到的原材料、用工、資金、運輸等各類問題;科學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做好疫情防控救治設施設備物資的儲備和採購,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在嚴格防控企業員工防疫工作的同時,泰安市投入所有資源,達到了防控物資生產企業開足馬力全負荷生產的目標。每日調度重點17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12種物資,隨時掌握庫存、產量、原料等情況。

1月27日至2月5日,KN95口罩日生產能力2.2萬隻,累計生產6萬隻;一般防塵口罩日生產能力2萬隻,累計生產15萬隻;水刺無紡布日生產能力1.8噸,庫存16噸;熱風無紡布日生產能力3.6噸,累計生產32噸;75%醫用酒精日生產能力40噸,累計生產200噸;84消毒液日生產能力16.5噸,累計生產40噸……

連續生產企業安全有序生產。全市連續生產企業1月24日至2月5日,實現產值8億元。石橫特鋼生產鋼鐵12萬噸;蒙牛乳業生產各類乳製品13000噸;亞奧特乳業生產240噸液態奶;肥城市富世康生產5公斤袋裝麵粉40000多袋,麵條150噸;潤德科技生產氨基葡萄糖100噸;泰鵬新材料生產工業用無紡布5噸;瑞泰纖維素生產纖維素350噸;一滕新材料累計生產纖維素300噸;重汽五嶽生產100臺改裝車。

濟寧——

28家食品生產企業

復工保供應

2月6日,走進益海嘉裡(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身著工作服,戴著口罩、手套,有條不紊地把自動生產線上的麵粉下線拉運。成品倉裡,經檢驗合格的麵粉並排碼放,倉庫門前運輸車正準備裝貨出發。

作為國內最大的糧油供應商之一的益海嘉裡(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已於2月3日正式復工生產,開足馬力保障糧油供應。

“從正月初四到初九,雖未正式復工,但企業向市場投放了2200噸庫存麵粉。2月3日復工以來,2條麵粉生產線滿負荷加工,截至2月6日,共生產近6000噸麵粉。”益海嘉裡(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郭經田介紹。

正月初四,郭經田從濟南迴到濟寧市兗州區,開始為復工作各項準備。“復工前,我們準備了消殺、物資、運營、物流等各項工作。”但企業的採購、送貨等事項,受限於縣(市、區)的臨時交通管制措施,企業自身協調起來有難度。

為解決企業復工中存在的難題,兗州區成立了“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企事業單位開工開業及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對企業靠上服務,並將益海嘉裡(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等10餘家企業納入“重點保民生企業”名單。區工信局快速審批報備企業開工申請,對涉及到的職工、車輛、原材料供應等復工問題,積極協調解決;區交運局為其辦理了車輛通行證,保障原材料和產品運輸;對於在兗居住的職工,區裡下發通知,憑企業證明信和身份證進出小區,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據濟寧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濟寧已有28家食品生產企業陸續復產復工,為民眾供給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掛麵、糕點、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

青島——

12個重點項目

實現視頻簽約

7日下午,青島西海岸新區“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重點項目網上籤約儀式舉行,12位簽約項目的負責人在企業所在地通過視頻軟件進行了項目簽約,“通過互聯網進行視頻簽約,這在西海岸尚屬首次。”青島市委常委、黃島區委書記孫永紅介紹說。

簽約現場,12塊電子屏上,12位企業負責人一一亮相,並通過視頻與青島西海岸新區各單位遠程簽約。“這次簽約雖然簡單,但同樣隆重,在前期洽談遇到各種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一起應對,始終沒有放棄,今天進行線上簽約就是最好的證明!”簽約代表、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培超通過電子屏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招商部門“點贊”。

此次簽約的1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5億元,涵蓋了機器人、5G技術、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如由寧波禾加資產投資建設的高端MEMS智能傳感器研發生產項目,將研發生產國內領先的5G及車用高端MEMS智能傳感器,滿足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和海量機器類通信需求;眾鵬5G智能終端芯片封測項目,將聯合清華大學設立光電研究中心,計劃年產1000萬臺分佈式存儲服務器及5G智能終端芯片等產品。

“在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海內外招商交流從未中斷,我們通過微信、電話、視頻、郵箱等多種方式,開展網上洽談,加快項目進度,促成了此次重點項目的‘網約’。”孫永紅表示,“這12個項目,對於促進智變融合,帶動西海岸乃至青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