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總是聽不進大人的勸告,是大人的問題,還是小孩的問題?

子木昭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小孩子總是聽不進大人的勸告,一定是大人出了問題,是大人和孩子的關係出了問題。

一、小孩子為什麼總是聽不進大人的勸告呢?

1、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的,大人越說,孩子越不聽。

2、居高臨下,不能平等的對待孩子,孩子尊嚴受到傷害。

3、經常指責甚至打罵孩子孩子,孩子在大人那裡無法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4、經常食言,孩子對大人喪失基本的信任。

二、改善親子關係,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1、平等對待孩子。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君主專制社會,專制思想影響了大人把孩子當做“自己”

的私有物品,導致大人對待孩子是居高臨下,是控制孩子。“你必須聽我的”,孩子很小時,你能控制的了,孩子大了,你的控制就失效了,特別是叛逆期,就表現為孩子與你的對抗,什麼都聽不進去了。

2、要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孩子說話辦事有自己的想法,在成長過程中,可能不成熟或者不完善。大人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同情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取到“我是重要的”、“我是有價值的”、“我是被尊重的”。

3、尊重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指責,杜絕打罵。這樣孩子才會尊重父母,聽取父母的教誨。

4、實現對孩子的承諾。如果大人對孩子的承諾經常不兌現,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不可信的”。信任是良性溝通的前提,孩子不信任大人,就不會聽進大人說的話。

5、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務必做到。身教勝於言教。父母是一個說到做不到的人,孩子在你的影響下也會成為那樣的人。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求孩子做到,而父母自己做不到,孩子會聽你的嗎?

平等對待孩子,尊重、理解、信任孩子,才能營造出和諧的親子關係。有了和諧的親子關係,何愁孩子聽不進大人的話?



張老師談孩子教育


其實孩子和父母是有代溝的,一般在十七八歲會出現一種叛逆心理,我曾經也不聽爸媽的話,很叛逆。等漸漸長大了,學會理解了,叛逆心理就會消失,如果你的孩子意志夠堅定,我建議你讓你的孩子去離家遠一點的地方上學,讓其獨立,讓你的孩子感受下父母不在身邊的滋味,不超過一年,你的孩子就會慢慢的理解當初你們所說的話。這是我親身經歷的。當初我離家兩百多公里外上大學,剛開始沒了父母的嘮叨覺得很舒服,過來大半年,我很想家。因為外面的社會太險惡,人心叵測,特別是在生活費經常不夠花,在餓著肚子,卻沒人幫助的時候,那個時候腦子裡浮現的是爸媽的身影。所以我建議你讓你的孩子去社會鍛鍊一下。

孩子做什麼事都不堅持,做一做就放棄了,這讓你很著急,而且孩子還不聽你說,你擔心他以後養成做事沒有毅力的壞習慣。

你可以具體講講他是做哪些事的時候最不能堅持呢?探討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有可能不能堅持的事是孩子不喜歡的事,是因為家長或老師要求才去做。

一、解決:理解孩子,成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事堅持起來也很難。儘量幫助孩子在必須做的事情中找到樂趣。儘量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自己選擇的事比較容易能堅持。

二、可以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不能堅持的原因。溝通過程父母儘量用啟發式問句,對孩子都說的任何原因都不批評,指責。先傾聽,儘量讓孩子多說。找到原因後,再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對孩子不能堅持的事,父母可以很認真地和孩子談一次話,對孩子說出父母真實的感受,例如:媽媽聽到你說你又不想去上國學班的課了,媽媽很著急,因為我認為一個人做事情有毅力很重要,否則一事無成,所以,媽媽想和你一起聊聊,看看是什麼原因你不想去上,看媽媽能幫到你嗎?


老鄉鼕鼕


很多人會說現在孩子比當初我們那時要聰明,確實,因為環境的變化,現在電視,打電話,平時大人在聊天等這些信息都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使他接觸的信息量相當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變大了很多,故此現在和孩子交流還真的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才有利他的成長,以下總結了八點注意事項:

1、要把孩子當朋友。

平時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和他說話,把他當朋友一樣,站在他的立場和觀點,用他最喜歡的語言和他交流,在聊天的過程中把大道理用簡單的語言融進去和他聊,他就愛聽,如果都是用命令、強迫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孩子就會反感,平時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所謂道理,因為他玩的開心高興的時候是最容易接受大人教育的。

2、孩子溝通要順著來。

平常有些父母對孩子總是直接指出他的缺點,喋喋不休,結果是孩子聽多了沒效果,充耳不聞,比如:“昨天放學怎麼這麼晚才回來,今天放學給我立刻回家”,這樣孩子就覺得父母管著很煩,有種逆返心理,所以和孩子溝通要注意用語,如:“放學你不及時回家,媽媽很擔心,媽媽會去找你的,知道嗎,”這樣他就容易接受,孩子是個“順毛驢”,只能順著來,一旦有逆反心理就麻煩了。

3、孩子心理和態度。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應,不要老是自己象放炮一樣直管說,有的小孩是不會用語言來反對父母的,但他會下意識的用行動或肢體語言反應出來,這時就要靠大人去觀察的,從孩子的眼神,肢體語言都可以看的到他的心理狀態,如果是很怕很煩的感覺,這時就要改變自己的方式了,換個話題或調整一下環境,千萬不能形成習慣。

4、孩子成長進度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指示去成長,聽話照做,平時工作忙就打個電話問寒問暖,可是時間一長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平時都是大人在指示孩子,而很少去聽孩子說他的心理話,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否則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生,所以父母一定要孩子的成長進度。

5、千萬不要打擊孩子

如果孩子在外面做了調皮的事情,或受了委屈,回家後家長千萬不要用“你太傻”、“大笨蛋”、“真讓我失望了”、“你不如xxx”、“警告你……”、等帶有命令、警告、責備、謾罵、等負面意義的語言,讓孩子感到自己就是沒用、就是傻,這樣對孩子心理成長還來很大陰影,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這樣他就會和你無話不說。

6、孩子問題特別多

每次針對孩子提出問題時,作為父母都要應認真的瞭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出回答。比如孩子問:“爸爸今天不上班嗎”、他問這的目的是:“爸爸不上班就陪我玩”、父母與孩子交流的話題都是來自生活中,因此在生活中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和好奇心是很好的教育。帶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一花一草,路上汽車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顏色等,都是交流的素材,這樣孩子的觀察力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父母是孩子啟蒙老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來說都是有影響的。






北京周邊賣房的小郝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小孩子不聽大人的話,一定是大人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大人的家庭教育出錯在哪裡呢?

第一,太嬌慣了。

第二,從小就沒有給孩子立下行為規則。

第三,嘮叨過度。

第四,夫妻雙方教育口徑不統一,一個指責,一個庇護。

第五,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參與了孩子的教育。

總之,孩子的教育出問題了,必須先從大人身上找問題,歸咎於孩子,只能說明大人太不負責任了。


張旭語文


天下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教的父母!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大人怎麼教孩子怎麼學。

孩子是我們家長的縮小版,你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叛逆、頂嘴、更有甚者跟父母支架子……做家長的你只是覺得孩子不聽話,有沒有想過他不聽話背後的原因呢?

家長首先要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不能動不動就發火,就頤指氣使。要和孩子在一個平面,學會尊重他,不要覺得他是小屁孩什麼都不懂,他什麼都懂,也知道家長說的對,為什麼就不聽呢?因為你對他的態度讓他反感。那種居高臨下的冷漠讓他膽戰。

其次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當然、應該、就要......強加在孩子身上,我們也是從小孩長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由,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就應該要求他怎麼做,他就不能怎麼做,大人的判斷也有錯的時候,不能老用約定俗成的觀念去束縛他。

最後家長要學會聆聽,他不聽話的理由是什麼,讓他充分辯證,有時我們大人就是錯了。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聽話、沒有思想的書呆子吧!

如果家長把這幾點把握好,孩子就會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會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普羅旺斯超姐


這個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大人,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感染孩子。做為家長必須要有耐心引導孩子。孩子本身好動,對於大人所說的話,只是瞬時記憶。過一會兒又忘了。大人就得隨時提醒才對。小孩子總是聽不進大人的勸告。關鍵還是大人問題。但有的孩子天生不聽大人話的也有。做大人的就得慢慢來,就得耐心教育。


SHUNZI順子


兩方面的問題。一、繼承,一代一代的大人回過頭想想自己的兒時,都有無數的後悔及遺憾,尤其是未曾好好學習的遺憾佔最大比。這個人生的規律就是難以打破的魔咒。二、大人的說教方式不被孩子接受是一方面,但是縱觀同一老師同一種教學方法,為什麼教出的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所以說,孩子自己不聽話是佔了最大比。大多數發瘋的家長最開始都是循循善誘,和顏悅色的言傳身教。但大多數也真應驗了"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兒"這句百姓的公理。極少數家長的教育是真有大問題,那就只能看這樣家庭的孩子有沒有天生的自救力,梅花香自苦寒來,但奇才是極極少的,廢柴卻因此家庭廢了自己廢了人生。

大人們,命運給了我們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仍需忍住頭頂的火焰,仍需循循善誘,和顏悅色。因為打罵沒能解決問題,又因為打罵傷人也傷己,影響大人孩子身心健康,所以笑對人生吧!

我家有兒也如此,我也頂著火焰在找滅火器,大人們消消火吧!


柴火眾生


大人和孩子都有關係,但是我的經驗總結是大人的問題更大。

1、孩子的很多行為是模仿大人的。有一天我問我兒子:“為什麼有時候我感覺你不太尊重爺爺奶奶呢?”他說:“因為爸爸有時候不尊重爺爺奶奶,總是大聲說話。”(就是他爸有時會跟爺爺奶奶講話不太耐心。)所以大人的引導很重要。

2、親子關係的和諧源於陪伴,大人要放低姿態,把自己當成孩子一樣,這樣才能像朋友一樣溝通。(經常家裡人說我比我兒子還幼稚,哈哈)在陪伴過程中自然而然孩子會把你當成最信任的同伴,自然你說話他也願意聽啊。(陪伴是有效陪伴,不是陪在孩子身邊,而自己在玩手機哦)

3、很多朋友會說孩子在家挺好的,出去玩久了回來也會學一些不好的習慣。這就是得培養是非觀。平時我們一起出去的時候的時候看見一些行為我會告訴他是對還是錯。比如有一次一個叔叔在路邊隨意跨欄杆,然後我告訴我兒子這是不對的,告訴他危險性,再以後只要看見他就會說不要跨欄杆,很危險的。

總而言之,想讓孩子聽話,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也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夠平等的交流,這樣自然而然大人和孩子都會和諧很多。在孩子還不能理解太多的時候,我們大人要做好榜樣作用哦。


橋媽陶老師


明確是大人問題:1.孩子是一張白紙,大人說太多太深奧,孩子吸收不了,理解不了;2.大人要求過高,孩子能力達不到,所有成長都是循序漸近的,從不會,接觸,明白,到優化後的優秀,要敢於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空間,孩子才能明白並做得很好,一句正確引導,孩子就能明白,並做得很好,大人做不到,更何況孩子;3.孩子是獨立,思想慢慢建立的個體,他的天份,優秀是銘刻在骨子裡的,因教施教是教育的根本,失去孩子天份,優秀的教育無用,還吃力不討好;4.建立孩子自我認知,養成良好思維,行為習慣是教育的關鍵,沒有自我認知的孩子會迷茫一輩子,甚至會走向極端,這樣的教育後果很嚴重;5.大愛無疆,大教無形。最可怕的是大人說:我說到,做到了,孩子聽不進去,不懂,我也沒辦法。教育要以孩子成長規律為根本,就像開車,養花,得先了解車的運做規律,花的習性,方能開好車,養好花。教育不要盲目用力,會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困難。


無語無我


1.家長先考慮自己的問題吧,家長有仔細聆聽過孩子的感受嗎?如果家長連孩子的感受都不知道,久而久之,孩子怎麼可能會聽你的,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

2.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覺得父母是神一般的,萬能的,所以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再所有的聽取父母的了。

3.孩子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學會和孩子分離。只要孩子不出現道德原則上的錯誤,我們應該給他充分的自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