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抗疫戰場上,他們感動了所有人

他們也是參與抗擊疫情的戰士,

只是他們的戰場,

不是手術檯,

而是在其它地方。

在海軍醫療隊當大廚的他們

在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駐地,有一支7人的志願服務隊,6人來自湖北,4人是退役軍人。他們的任務,是為150名醫療隊員做飯。

為醫療隊做大廚,其實並不輕鬆。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是參與火神山醫院管理的解放軍醫療隊的一部分,根據防疫的需要,病房24小時都要有人值守,最後一批隊員吃宵夜已經是凌晨5點。志願服務隊員們要保證的,是讓所有醫療隊員24小時都能吃上熱飯。即使是吃飯,醫療隊也需要按照病區編號,分開就座,分開就餐,不同病區的隊員吃飯的時間也不一樣,每天和他們一樣堅守崗位的,還有這些志願者們。

據瞭解,這些志願者來自浦東新區才眾餐飲集團,他們原本已回到老家過年,得知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到武漢支援,自願報名參與志願服務,一位來自湖北的隊員表示,他們要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湖北保衛戰”中來。當大年三十,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的隊員們登上軍用運輸機,前往武漢的時候,志願服務隊員們也開始了準備。他們和醫療隊同步到達駐地。

為確保醫務人員及時吃上熱飯熱菜,保障他們有充沛的體力救治病人,隊長退伍老兵吳啟志在搖搖晃晃的車上,不停地打電話聯繫,想方設法把必要的食材籌備充足。到達醫療隊駐地,揹包一卸下,他們就直奔食堂。

“特殊”的抗疫战场上,他们感动了所有人

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打掃衛生,整理廚具,點火試灶、清洗切配等等。時間緊,人員少,他們必須一個人幹幾個人的工作。

在這些志願者中,還有一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夫妻。其他隊友讚歎說:“很佩服他們的勇氣,兩口子一起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吃得飽,吃得好,白衣天使們才有力氣從死神手中搶人。有的人說,吃飽了不想家,有的人在飯桌上還在和家人視頻、打電話。這也是隊員們一天裡難得的放鬆的時間。吃飽了飯,他們戴上口罩,繼續投入下一場戰鬥。而志願者們,還要為下一批即將歸來的醫療隊員們服務,還不忘記為他們打氣:“解救武漢就靠你們了!”

“特殊”的抗疫战场上,他们感动了所有人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還有眾多這樣的退役軍人,

即使脫下軍裝,

他們也是衝鋒在一線的戰士。

秭歸小夥深夜馳援雷神山工地

2月4日上午9點,在“雷神山”建設工地整整奮戰了24小時的秭歸小夥付偉步行返回工地外兩公里的建設工棚,疲憊至極的他和衣躺下,立刻進入夢鄉。

今年38歲的付偉是秭歸縣茅坪鎮西楚社區一名普通退役軍人,現在秭歸從事弱電工程行業。2月1日,他在湖北安防協會工作群中看到參建“雷神山”倡議書,立刻報了名。

當時,付偉是揹著父母與妻子、女兒報的名。2月2日是這批志願參建者集合的日子,下午4時,付偉悄悄將志願參建“雷神山”的事偷偷告訴了妻子,並請妻子幫助自己隱瞞,免得父母擔心。

通過湖北安防協會的幫助,付偉獲得馳援武漢的車輛通行證。晚上11點半才到達工區的付偉怕驚擾了連續作戰24小時、休息正憇的工友們,綣著身子在車上睡了一宿。

“特殊”的抗疫战场上,他们感动了所有人

付偉正在查看網線連接情況。受訪者供圖

2月3日清晨6點半,付偉與工友們通過紅外體溫檢測人行通道,進入巨大的“雷神山”醫院施工場所。此批弱電項目施工人員共有200人左右,付偉與素不相識的20餘位工友分到一組,進行配線作業。一個病區要拉200多根網線進入機櫃,付偉站立作業整整24小時,雙腿腫疼麻木,手中的活兒卻一刻也沒停下。

工期時間緊、勞動強度大,是付偉和工友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再累我們也得咬牙堅持。早一天建成,就多一位病人得到救治!”付偉被分配至夜班組,接下來每天白天休息、晚上作戰。

2月4日下午6點半,付偉又穿好工裝,準備與另一批工友們再上“戰場”,鏖戰通霄。

“在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看到這麼多志願者日夜奮戰,感覺特別震撼。祖國力量強大,人民眾志成城,相信人民一定會很快走出疫情陰霾。”

“特殊”的抗疫战场上,他们感动了所有人

付偉和工友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數網線。受訪者供圖

退役軍人自費驅車800公里轉運物資

2日下午5時,滿滿兩車防護服、口罩、消毒水等緊缺防護物資運抵谷城縣五山鎮政府,第一時間分發到鎮衛生院和各村(社區)防護點。五山軍旅班河公司總經理張建武星夜兼程自費驅車800公里,蹲“搶”防控物資終於有了結果。

全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戰打響後,張建武瞭解到山區農村疫情防控任務重,急需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資。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黨員,張建武第一時間組織公司股東、員工捐款17.5萬元,但有了錢卻買不到緊缺的防護物資,張建武心急如焚。他得知仙桃市是全國最大的防護用品生產基地,在聯繫上一家企業有貨後,自帶貨車驅車800公里趕往仙桃,連續兩天蹲守“搶”回兩車價值10多萬元的防護物資。在勉強運到襄陽後,車輛出了小問題,張建武求助團市委,協調愛心企業將物資轉運回五山。

張建武也高興地說:“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再苦、再累,值得!”。

這就是我們的老兵,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總會挺身而出即便脫下軍裝,依然保持著軍人的信念和勇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

記者:陳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