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田心的守護者

病毒是人類的公敵,作為田心地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市中心醫院田心院區可以說是舉全院區的力量,在病毒與人民之間設了一道防線。回顧這驚心動魄的大半個月,無數幅讓我淚目的畫面在腦海裡閃過。


場景一:

田心院區1月份剛完成了原門診大樓、行政樓的拆除,住院大樓也在提質改造中,原科室拆並不少,部分醫護人員調回本部工作,病毒可不會說因此就會繞道而行。所以,我院副處職級幹部黃旭平帶領院區綜合辦、醫務科、護理部,以及後勤科、急診科、門診、宣傳科、物業等相關部門緊急部署,到處聯繫商家,當天清理現場、吊裝到位集裝箱櫃式板房,按預檢分診的標準和流程配備了相應的物資及宣傳。

感動!田心的守護者

臨時接線出現故障,深夜,田心黨總支部書記莫文驅車現場化身電工,及時修復故障,保證了一線照明需要。


場景二:

獲知預檢分診需要一線醫務人員,院區科主任、護士長、黨員、醫生、護士沒有職務之分,沒有性別之分、沒有年齡之分紛紛踴躍報名。

感動!田心的守護者

共產黨員彭曉副主任醫師在第一時間寫了請戰書,並擔任預檢分診醫療組組長一職;他妻子是口腔科醫務人員,在彭曉與之商量的時候,主動提出來:“我們都是醫護工作者,要上一起上,把孩子送到外婆家去,下班了,我們一起居家隔離!”於是,夫妻兩把10歲的女兒送到了外婆家就開始了“戰疫”生活。

夫妻兩一般情況下錯開排班,下班之後居家分房隔離,用彭曉副主任醫師的話來說:“各上各的班,各進各的房,各吃各的飯,各自保護好自己。”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戰鬥的號角。作為90後的餘意、譚易是兩位活潑可愛的口腔科女醫生,面對這場疫情阻擊戰,她們主動站了出來,工作在疫情分診的第一線,不分黑夜白天。

2月6日得知我們院區需要成立轉運疑似病人的120隊伍後,她們又和康復醫學科黨員吳濤一起主動報名,總是把疫情放在第一位,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吳濤醫生本來是和親戚住在一起的,成立分診小隊以後,他就主動自我隔離,搬出來一個人住。他說:我不能保證我不會感染,我能做的我儘量不感染別人。

感動!田心的守護者

除了上述的這些感人的事,我們還有許許多多在一線的感人事蹟,有累病了的急診科護士長李陸英;有年近50歲仍然報名在預檢分診倒班的曾小蘭主治醫師;有堅守在門急診科顧不上吃飯的楊揚主治醫師;有為病人做治療護理的各位護士;有堅守的檢驗人員,有自制防護面罩的影像科醫務工作者;有物業保潔員學習防護並進行各類廢棄物處置的身影......


場景三:

年三十晚上,內科護士長譚利紅得知一位住院的老奶奶突發高燒,在醫生護士對其病因分析的時候,得知其孫子上午來看望了病人,其孫子可能是從外地回來的,經停過武漢。叮囑護士馬上對病人及護士都要做好隔離防護措施。放下電話,譚利紅護士長連夜驅車趕到科室。

一開始,病人及家屬一點都不配合:“病人發燒你們不趕緊想辦法治,老是抓住她孫子過來看望她的事幹嘛!她孫子又不是湖北武漢的,再說了,就今天上午來這坐了10幾分鐘,那有你說的那樣啊?”譚利紅護士長在耐心的跟家屬解釋這次疫情的嚴重性的同時,及時上報相關機構,同時對老奶奶採取了相應的隔離措施,不管是不是,先按是感染的隔離肯定是有備無患。

感動!田心的守護者

經過多方摸排,最終確定其孫子的確是在年前經停了武漢。好在大家虛驚一場,這個老奶奶是因為本身基礎疾病造成的高熱。經此一事,老奶奶的孫子成為了譚利紅護士長的微信好友,居家隔離,每天彙報體溫,譚利紅護士長也對其如何居家隔離進行了指導。慶幸的是一家人都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順利的解除了隔離。

其實,醫院來往接觸的人多,我們時時刻刻都是在實戰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面對的人群是否攜帶未知的病毒!


在疫情面前,還有很多優秀的事蹟和人,我們不能一一列舉。我相信,我們田心院區同仁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田心社區疫情狙擊戰!


微訊:宣傳科 蔣其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