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 見證南充醫者仁心

距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之日,已過去半月。半月來,武漢前線戰況如何?醫療隊工作近況怎樣?全體醫護人員是否安好?成為群眾關心的話題。

2月8日,記者從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瞭解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副隊長蔣莉利用工作間隙和短暫休息時間,零零星星地記錄抗疫經歷。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對其進行整理完善,以日記方式呈現出來。透過這些日記,我們可以瞭解到援助湖北醫療隊奮戰抗疫一線的情形。

2020年1月26日 星期日 陰

下午,我們來到了支援的醫院,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這是一家二甲醫院,是距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醫院, 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就是在這裡確診的。在我們到來之前,它就被政府徵用, 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 我們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團隊接管了其中的六樓, 分為兩個病區,共有90張床位。我們與紅十字會醫院這兩個病區的主任和護士長見了面。 我們醫療隊領隊周仲輝教授是參加過多次緊急救援任務的專家, 組織和協調能力很強,他對主任和護士長表了態:“我們團隊定會不等不靠,全力以赴。”這句話無形中給所有成員打了 “強心劑”。明天就要下病房了,我們會面臨什麼呢?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晴

連日的暖陽一掃陰霾, 我們在病房已經工作了三天。 我被任命為二病區的第一主任, 在六樓總負責人周仲輝的領導下, 和紅十字會醫院原骨科病區段主任一起管理病區。 第二病區前身是骨科病房,有床位60張。根據病房和人員的情況,我們將病區劃分為三個醫療組,和紅十字會醫院的團隊一起協作收治病人,共同學習探討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最新防控指南, 擬定了查房和收治病人的制度和流程。我們還與四川省衛健委、紅十字會醫院醫務部、該院其他病區積極溝通,優化了患者收治、會診和轉診流程。工作逐步開展並越來越流暢, 我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與紅十字會醫院的醫生、護士慢慢熟悉起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但他們特別能吃苦,面對疫情,他們沒有抱怨,堅守著崗位,努力地適應新的變化。 這場災難讓本來毫無交集可能的我們成為了戰友, 也成為了朋友。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們的生活,終將步入正軌。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上午, 我和丁雪峰醫生例行查房。剛推開25床病房的門,就聽見患者王叔(化名)洪亮爽直的招呼聲:“你們好!”這個患者是一位有30年工齡的警察。初次見到他是在4天前,那時,他被診斷為重症肺炎,面罩高流量吸氧的情況下,說話都很費勁。經過幾天治療,他的情況一天天好轉,改用鼻導管吸氧,開始健談起來。他會給我們講他的故事,我們從他自豪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錚錚鐵漢的勇氣。上午十點多, 溫暖的陽光從窗戶照進病房,灑在他的床上。丁醫生把窗簾再拉開了一些,讓更多的陽光照進來。望著這一切,王叔的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意,他不禁吟起了詩句:“陽春佈德澤, 萬物生光輝”。是的,在場的所有人心裡都暖融融的,充滿了希望。

這些天, 患者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醫生,我的病要緊嗎?我會不會死?”我們深知, 心理因素會影響到患者的預後。我們在查房的時候、值班的時候,都會積極給患者進行疾病的科普和心理的疏導,還與患者成為了朋友。特別是丁雪峰醫生, 病區的每個患者幾乎都認識他,每次他進入病房都會迎來病人熱情的招呼聲。 丁雪峰是我們團隊裡年齡最小的一個,但他的熱情和專業卻得到了患者和整個團隊的認可。幾天後,丁雪峰歸入重症的團隊,還時有患者詢問起他。當然,他也會抽時間到病房看望他的“老朋友”們。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晴

晚上,女兒給我發來幾張照片,是她寫給我的一封信。我全程含著眼淚,一遍一遍地讀著這字裡行間的不捨、 思念和牽掛,腦海中浮現出女兒可愛的樣子,和送別前的每個細節。我非常感動,感動於她對我這次逆行的支持, 感動於她對這種愛的理解, 感動於她迅速的成長。我想,我應該每天都會看一看這封信。哎,這濃濃的化不開的思念! 我們馳援武漢臨時黨支部書記雷震說:“想家了吧,給家裡人錄個視頻吧!”下班後,我急切地坐在桌前,支起手機,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看著前置鏡頭中的自己,想到了家中父母和明天就要回單位參加應急預備工作的老公,還有寶貝女兒,原本想說“家人們,你們可好?”可一開口,卻是“寶貝,媽媽也想你……”千里之外的孩子,是母親心底最深的牽掛。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 收到了醫院寄來的第二批補給,有牙膏、毛巾、尿不溼,居然每人還有一隻楊鴨子!收到第一批補給的時候,醫院院長在群裡說:“你們還有什麼需要的,我們會盡力提供,比如睡袋、老乾媽、楊鴨子……” 我當時只把這句話當做打氣,沒想到,楊鴨子真的“飛”過萬水千山來到了我們面前。一週來,天天吃盒飯的“四川胃”們確實有些遭不住了,這種精準的關愛讓大家感動不已。隨著疫情的蔓延,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這個大後方也處於戰鬥狀態,疫情的防控、病房的規劃、醫務人員的防護、人員的配備……樁樁事情都要操心, 醫院領導們卻仍然這樣事無鉅細地關懷著我們。

晚上,院呼吸科主任給我打來電話,護士長給我撥來視頻, 大後方關心著我們團隊在這邊的防護和吃住。其實,在家的老師們也在連軸轉地上班, 也時時有暴露在疾病中的風險。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雨

雷書記來醫生辦公室採訪我們,他問我:“你到病房來了10多天了, 有什麼感想?”面對鏡頭,本想介紹一下我們的工作,介紹我們的團隊,可一開口,卻說起了王叔和他病友們的事情。

查完組裡的病人,我去看了王叔。他悄悄地說:“我昨天在病房過了50歲的生日!特別有意義的一個生日,永生難忘。”我“責備”他:“王叔,您太低調了,生日都不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給您慶祝一下!”他沉重地說:“比起那些生病走了的人, 例如我的岳父,我實在是幸運的。感謝你們的付出,你們的到來,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記者瞭解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第一批次馳援武漢醫療隊共20人,他們分別來自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醫院感染管理部,其中醫務人員7名、護理人員13名,部分隊員在抗擊非典、禽流感,汶川、雅安地震應急救援中上過一線、打過硬仗。蔣莉只是醫療隊的一員,她的日記雖然只記載了援助湖北抗“疫”的一些片段,但卻讓我們看到抗“疫”實景,看到勝利的希望。在此,我們期盼戰鬥在一線、前線、火線的醫護人員們能夠凱旋,更能平安歸來!(蒙柯君 記者 杜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