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驚天上人一句中,你覺得恐驚一詞用的好在哪裡?

用戶8309176741060


恐驚用的很傳神,不敢高聲語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人。利用這個形象化的動作和心態,來進一步印證這個高百尺的危樓,可見作者構思的巧妙。

詩詞中一種是用具體遞進來構造環境,就是本詩這種。還有一種是對比襯托,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盆郭峰


過了一把官癮後,李白又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壯遊。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來到了現今的湖北省黃梅縣蔡山的江心寺。對於這樣一個名人的到來,寺僧自是不敢怠慢,住寺親自陪同,把蔡山遊了個遍。又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他,殷勤留宿。“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並非浪得虛名之輩,在寺廟眾僧期盼的目光中,揮筆寫下了《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從這首絕句中,李白誇張的本事盡顯其間:樓是危樓;星辰伸手可摘;說話不敢高聲,何也?“恐驚天上人”。海拔高度才58米的蔡山,建在山尖五層樓高的摘星樓,怎麼會有百尺呢?如果不是建築質量有問題的話,何來“危”之說?究其實只能說李白在極言蔡山之“高”罷!在中華神州大地上,海拔數百米上千米的大山數不勝數,倘若讓他登上珠穆朗瑪峰的話,他不嗨到九天之外才怪!

李白不愧是詩仙,“恐驚天上人”的結語真是神來之筆。“恐驚”一詞確實是用得精、絕,既有禮儀的表象,又有敬畏的心理。好像是在說:說話聲音莫大了,別打擾了仙人們的休息;高聲說話叨擾了神仙的酣夢,降罪下來那可不是好玩的,惹不起還是躲著為妙。

李白這首詩要寫的是高,誇張手法運用得也“高”,古往今來,人們不得不佩服他寫詩的水平實在是“高”!





清川流夢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其一妙,用聲音的低,襯托樓的高。

其二妙,用天真的心態,寫出無限的灑脫。

其三妙,又推己及人之心,寫出森林奇境之意。

此“不敢高聲語,空今天上人”源於《夜宿山寺》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作為詩仙,他有著一腔豪情,也有著來自於心底的天真,方可寫出如此孤、高、遠、靜之景。《道德經》雲:“清淨為天下正”,是我們文化人可以去追求的一個境界,致敬詩仙李白,致敬同行。




念染星痕


公元七二五年,盛唐開元十三年,湖北黃梅縣江心寺。酷愛遊山瀝水,剛剛在政府部門就業的青年才俊李白夜登藏經樓,二十五歲的李太白豪情萬丈,才華橫溢,遍地放矢。逮著個場合就要吟詩一首,釋放一下滿腹經綸,以利於再吸收。當然他可不單單隻想做個流量小生,網紅類。畢竟(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老前輩的教誨李白以爛熟於心。此刻初入仕途的他是躊躇滿志,遍訪名流,拜謁賢士。為國為民,釋放自己橫溢的才華。

憑高遠眺,星光璀璨。激情撞懷,直抵心胸(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脫口成詩。這時的太白兄寄望能榮登廟堂高宇,天上人間處,能得到最高領導的賞識。畢竟在那個時代裡這可是天下飽學之士心之嚮往的終極目標,李白也免不了俗。另一方面初渉仕途的他也儘可能的低調內斂,掩飾鋒芒。畢竟在拜訪期間也認識了很多社會人,學到了很多處事法則。“恐驚”一詞稍稍壓抑了一下自己那顆悅動的心,映襯了提醒自己要穩,要有榮辱不驚的心態。《夜宿山寺》飛動流轉,恣意誇張,寓情於景剛剛吻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此上所述,個人拙見,未經官方論證,僅供娛樂。

“筆落驚風雨,詩書泣鬼神”縱觀李白其人傲世獨立,灑脫不羈。其詩寓人不加雕飾,直抒胸臆。寓情飄逸奔放,壯美激昂。寓物吞吐山河,包羅萬象。以至後人奉為“詩仙”,其尊其位,詩中之王。其才其志,凸現後世。


無極111187031


恐驚天上人的上一句是不敢高聲語。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作品鑑賞:

詩人夜宿深山裡面的一個寺廟,發現寺院後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經樓,於是便登了上去。憑欄遠眺,星光閃爍,李白詩性大發,寫下了這一首紀遊寫景的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三、四兩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瞭。詩人站在樓頂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兒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此詩語言自然樸素,卻形象逼真。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驚人,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詩人藉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築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驚天人,這些彷彿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有返璞歸真之妙。

李白的詩風豪放雄健,想象極其豐富,語言自然婉轉,音律富於變化而又和諧統一,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此詩寥寥數筆,就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了人在高處的愉悅、豪放、可愛、率直。

《夜宿山寺》這首詩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一般認為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運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的驚歎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之情。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想象瑰麗,誇張巧妙,活靈活現,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身臨其境之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蝸牛大炮


詩仙李白性情豪放,想像奇特,哪怕是寫景,也能寫出豪放浪漫曲折多情清新別緻的韻味來,讓人讀了眼前一亮,猶如無意間突然進入仙境一般。這首本是純寫景的《夜宿山寺》,就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要理解這首詩,特別要體會“恐驚”一詞的妙處,得從李白的性格、詩歌藝術特徵、作此詩時的環境特徵,詩歌句子的銜接及語氣的轉折等處入手。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首先,標題《夜宿山寺》,短短四個字,就為全詩的意境及詩人感情的生髮及轉化做好了充分的鋪墊。夜字表明時間是在夜裡,為看見見星星和產生驚恐之情創造了條件。宿是寄宿,寄宿之地環境不熟悉,容易發生意外,加重了產生驚恐的氣氛。山指地點是在山上,比較高,進一步加重了驚恐的氣氛。廟是指在廟裡,廟裡的和尚或道士,寄宿者肯定不太熟悉,不好相約更難交心,體現了狐獨的氣氛。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濃濃的夜色中,獨登危樓無良伴,這就為貫穿全詩的驚恐之情奠定了基調。

“危樓高百尺”這一句,是寫景,是詩人從遠處遙望高樓,心中初步產生驚險之感。危在哪兒呢?危在高達百尺,摔下來會有死亡之險,在遠處一看就有點害怕,為下一句意境的昇華做好了準備。

“手可摘星辰”這一句,暗示詩人己經獨自登上高樓,身臨其境,產生了伸出手去,就可摘到星星的夢幻般的感覺。這一句想像奇特,不但為驚恐之情的產生準備好了環境條件,還充分體現出了詩人一貫的思維特徵及藝術特色。但這一句中並沒有顯露出驚恐之意,反而有一種好奇、欣賞、欣慰和舒適的感覺,為下一句情感的變化做好了鋪墊。

“不敢高聲語”,詩人心中感情突然發生劇變,生出了害怕的感覺,不是害怕掉下去,而是不敢高聲說話。高聲說話是指和別人說話呢,還是自說自話,也沒有講,留下了詩人情感轉折的餘地,也留給了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加強了詩句的吸引力。

“恐驚天上人”,詩人情感經過幾次曲折變化後,突然真情顯露,猛烈爆發,就像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突然衝下懸崖,變成瀑布似的。原來,不敢高聲語,不是怕自己說著話不小心摔倒或掉下樓去,也不是害怕說話聲打擾了寺廟裡正在睡覺的出家人,而是害怕說話聲驚擾了可能也在睡覺的天上人。天上人自然是仙人,這一句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詩仙與仙人的距離,充分顯示出了詩人對仙人的人文關懷,暗地裡也再次描寫和形容了危樓的高度,已經到了說話聲能驚擾天上仙人的地步了。這個時候,天上人已經和詩人融為一體,難分彼此,我們如果從遠處觀察,已經分不清危樓上的那個人,到底是天上的仙人呢,還是人世的詩人了。

說到這裡,我們就可以體味出“恐驚”二字的妙處來了:

一、情感主體轉移。本來是自己驚,驚自己,卻說成是天上人驚,轉移了驚的主體,於其中自然地表達和流露出羨慕仙人,關愛仙人的感情,而在暗中卻不動聲色地再次描寫了危樓的高度和氣勢。

二、改變情感的性質和含義。恐有顧慮的意思,把恐放在驚字前面,則詩人因夜深人靜樓高而被動產生的恐懼感,就變成了詩人內心主動發生的對仙人的關愛和傾慕之情。詩仙用字遣詞之妙,由此可見一斑。

三、畫龍點晴,昇華全詩的思想感情,加深詩歌的意境和內涵,改變詩歌的性質,由單純的寫景詩變成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詩。

(圖片源於網絡)


甲辛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這裡的危樓不是說年久失修,不適合人居住。而是形容此樓之高,百尺更是虛指,實際是指山頂的寺廟。寺廟在山頂以至都高到挨近了廣闊無垠的天空,只要一伸手就可在滿天熠熠閃耀的星辰中任意摘下一顆。而且更不敢大聲的說話,因為在浩瀚的天空中一定還住著不少的人,也許他們就是神仙,不要打擾到仙人們!


張華東999


“恐驚天上人”一句中“恐驚”一詞的妙處: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寫出了山寺的高聳,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就好像山上的這座樓好像有一百尺高,在這兒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天上的仙人。

擴展資料:

1、作品賞析: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三、四兩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瞭。

詩人藉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築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2、《夜宿山寺》是李白在湖北省黃梅縣所作,寫的是黃梅縣蔡山峰頂山的江心寺。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笨笨的青燈


“恐驚天上人”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夜宿山寺》。全詩是這樣的: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這裡的危樓不是說年久失修,不適合人居住。而是形容此樓之高,百尺更是虛指,實際是指山頂的寺廟。寺廟在山頂以至都高到挨近了廣闊無垠的天空,只要一伸手就可在滿天熠熠閃耀的星辰中任意摘下一顆。而且更不敢大聲的說話,因為在浩瀚的天空中一定還住著不少的人,也許他們就是神仙?現正在睡覺,萬一稍微大點兒聲說話,驚動了他們就不好了。

李白是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詩風豪放雄健,想象力豐富。此詩語言樸素自然,卻形象逼真,藉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特別是“恐驚”兩個字,把山寺的高聳與夜晚的靜謐寫的栩栩如生,從而把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築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身臨其境。

杜甫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確實不假!


白楊731


原文: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大意: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恐驚的好處:

“恐驚”是一種心理描寫,促使人去想象“峰頂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峰頂之高也就不言自明瞭。寥寥數語,就道盡了山寺的靜穆和峰頂之高峭秀拔。

我們都知道,李白最擅長的以情寫景,以景抒情的誇張。這裡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而顯示出一種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峰頂寺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