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和研究哲學?

上海河豚


哲學並不神秘,只是一個方法論認識論。就是如何認識世界,從哪個切入點認識世界。


秋色正傑


首先,可以先閱讀《蘇菲的世界》、《大問題》這一類哲學科普讀物,大致對哲學整體脈絡、以及哲學研究的內容有大致的瞭解,主要是對哲學有感性上的認識,這時候,你可能對哲學有一定的感覺,但是讓你給身邊的人講一下哲學想關的問題,或者介紹某個哲學家的觀點,似乎又講不出來。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參考大學的課程認真刻苦的學習哲學了。

學哲學剛開始基本都會學習哲學史,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等等各類哲學史,學了哲學史之後,對幾千年哲學的發展脈絡有了認識,比如要研究黑格爾時,對前後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就能更加理解那時哲學家提出其觀點的原因。其實,我認為不僅要學哲學史,也要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例如,泰勒斯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位哲學家,他的哲學觀點是“萬物的本質是水”,如果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不瞭解,我想很多人都會武斷的作出評論,這麼隨口說一句就能當哲學家,我也可以。當了解當時社會背景之後,就可以明白泰勒斯的偉大不是因為其哲學觀點,而是因為其思考方式已經開始進行了新的嘗試,擺脫了長期以來神對人思維的束縛,就像我們現在被科學的思維束縛一樣,今後可能有新的名詞出現,而第一個擺脫科學思維的人而創造出新的思考方式的人,也許也能被載入史冊。

上面扯了這麼多,還沒開始講怎麼學習哲學史,我對西方哲學史瞭解一點,所以就說說西方哲學史,對於自學的同學,可以買套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然後看配套視頻--武漢大學趙林老師的西方哲學史課程【趙林&周玄毅·哲學入門必看系列】西方哲學史(全108講)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這門課就是按照羅素這本書來講解的,一個人進入一門新的學科,我覺最好還是一本經典的書,配套一部優秀的課程視頻,能讓自己入門事半功倍。

學習完這門課程之後,就可以買本柏拉圖的《理想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等等,相關視頻可以看看網易公開課哲學課分類。

相信能堅持學完以上提到的三本書的同學已經寥寥無幾了,堅持學完的同學,現在肯定已經知道怎麼繼續往下學了,希望堅持學的能將堅持學習研究哲學。‘

我們身處的時代,不是一個追求深刻的年代,但是希望對哲學有興趣的同學,能堅持下去,做一個深刻的人。


活蹦亂跳的變態老阿姨


依我個人的體驗,學習、研究哲學有兩個要領:

選擇視角,提出問題。

哲學研索本身就是一種視角的選擇,視角不同,闡釋出來的道理就完全不同。視角和眼光是聯繫著的。視角之外,還有個立足點問題——所處位置不同,觀點和取向就將隨之而變化。

白族一位詩人寫過首短詩《發現》,他以獨特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描繪出雲南的石林在不同地區的遊客眼裡所呈現出的不同形象:新疆人看這裡的石人,每個人都戴著維吾爾族小花帽;內蒙古人看這裡的石峰,說是活像蒙古人鋒利的馬刀西藏人看這裡的石山,認為頗像喇嘛、活佛在唸經;寧夏人看這裡的石林,像穆斯林在做禮拜。

其實,這種“發現”是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那些高聳而尖峭的石林,在漁民眼裡,很像叢林般的桅杆;林業工人看去,卻像無邊的森林;鑽探工人看去,像是成排的井架……這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眼界、視角不僅取決於立足點,而且和生活基礎緊密聯繫在一起。

哲學,第一位的是問題。從問題出發,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如果你頭腦中沒有掛著問題,只是記住一些機械的條框,那麼,哲學對於你可就真的沒有用了。但哲學卻又並不提供答案,任何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都不可能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它只是推動你去思考、體悟、品味、涵泳,這些是學哲學、用哲學的不二法門。

“提出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問題意識”。無論是對於理論工作者,還是實際工作者,問題意識都是最緊要的。愛因斯坦就曾說過,他的“腦子裡始終都裝著問題”。理論是關於問題的理性思考,或者說理論始於問題。

不是背,而是悟!

過去學哲學有一個偏向,就是滿足於背誦結論,而不善於以理論為指導去發現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哲學不是知識學,而是問題學。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常解常新,是永不過時的,只能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解與聞釋方式發生變化。它與科學不同,科學的問題一經找到答案,問題便成了知識,不再具有問題的性質;二是,如果說科學給人以知識,那麼,哲學就是給人以智慧—提出問題本身就體現了哲學智慧。哲學家的貢獻不在於他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而在於他提出富有前瞻性、開創性的問題。問題是哲學的發展動力,問題開啟了思維探索之門。

哲學追求的是智慧,知識可以從別人手裡接過來,智慧卻必須靠自己去領悟。知識可以背誦,可以訴說,而智慧需要內化為自己的血肉與靈魂,變為自己的思維方式,變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見識與能力。哲學的掌握,不能靠玩弄概念。哲學思維當然需要概念,但不能止於概念,不能實行抽象說教和概念式的演繹,必須善於通過感悟,將概念化為智慧,應該“得魚而忘筌”。


小強愛寫作


認真鑽研“楞嚴經,法華經”,究竟了義,開悟的愣嚴,成佛的法華。明白“一心三藏”道理:如來藏為總,萬法為別,互為總別,互別為別。



progressing001


說實話,我不懂哲學,所以不趕班門弄斧。

但個人提點門外漢的看法。所謂哲學,其實在中國有幾種,儒家曰仁;道家曰道。在印度曰佛法。在西方曰智慧。

但不管哪種說法,關鍵在悟。

如果這個有點胡說八道,那就講個小故事吧。

齊景公有天看書,手下有個車伕看見了就問他,君王您在看什麼呢。寡人在看聖賢書。那些聖賢還在嗎?不在了。那國君您看的就是垃圾。


貧嘴三笑


學習哲學這門課很辛苦,瞭解一下吧。我也只是瞭解皮毛的知識,及其膚淺,這裡只能提供點兒看書的順序。研究哲學,我沒那個本領。連哲學知識都不全,研究是提不到的,故此見諒!沒經驗![流淚][流淚][流淚]

我只是先看看我們古人的文章,老子、孔子、韓非子、墨子等等諸子百家,大概瞭解一下各家的思想脈絡吧。再閱讀些古希臘的先哲思想和對世界的認識論點並且結合著各個宗教的著作一起看。最後開啟近代哲學家的著作閱讀,可能會對哲學有一個簡單的瞭解了。

個人的學習過程,還沒完成呢,見笑了。[捂臉][捂臉][捂臉][祈禱]


王老師Jason


如何學習和研究哲學?這個問題還是一個問題,從沒讀過哲學,也不曉得哲學是什麼?我想哲學可能是研究大自然的真理學文和探索人類真理的學文。我在佛教心經裡,學過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這就是佛教的根本哲學。讀懂了,就瞭解了佛教的根本。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就是指不要執著空和色,他們是一體的,也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就好象佛教講心和性,心和性也是一體的。心和性不能分割,心離不開性,性離不開心,如果離開了,就不能成為一個人。當心性合一,就是天合一。


胡代泉


學習專研任何一門學問,都需要有堅強的毅力。首先,需要學習傳統經典,這是要先“自知”,瞭解自己民族從古至今的優秀思想。其次,需要涉獵外國哲學思想,整體提升,融會貫通。最後,哲學是一門來源於生活的學問,即使再高深的知識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否則便不能真正理解這些優秀思想的現實意義,繼而無法得到一個學習研究哲學的正反饋,那這將成為繼續深入研究障礙!所謂的大師很多,但是真正貼近生活的很少,讓人有種哲學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要避免這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共勉!


大隻羊


要學習研究哲學,社會實踐是根本,從歷史讀物開始,繼而羅輯學,矛盾論,實踐論等等。不論怎麼說,依我看來社會科學是沒有師父的。


李雲278237621


最現成、最實際、最深刻、最易系統理解的就學毛主席的《矛盾論》和《實踐論》及其具哲理性、實際性的著作。得其要、明其旨、獲其方、序,隨可涉獵古典(如道德經)、外國(歐州)、馬克思主義等哲學。中外古典都較抽象,初學難得其要,唯有“毛著”雅俗共適、深入淺出。各人不同,淺學識要、深研窮究皆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