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巾幗志願者在疫情一線書寫責任與擔當

在家,她們是乖巧的女兒、賢惠的妻子、稱職的母親;在社區她們是婦聯幹部、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可一旦走上抗擊疫情的戰場,她們就是剛強堅毅的巾幗戰士!聯絡員、通訊員、保潔員、送餐員、宣傳員、採購員、消毒員、搬運員……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婦女能頂半邊天”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對責任與擔當的最好詮釋!

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巾幗志願者在疫情一線書寫責任與擔當

主動迎戰 關鍵時刻社區婦聯幹部多角色全天在線

“我是南關居委會的,請問您是近期從武漢回來的滕某某嗎?”南關社區居委會委員、婦聯幹部姚淑利在此次疫情時期擔任聯絡員已經十多天了,儘管她極盡可能注意說話語氣,多使用問候語,可還是引起了部分居民的“敏感”。在對方語氣蠻橫、不願配合的情況下,姚淑利仍然耐心細緻,不厭其煩的與對方聯繫,最終摸清對方回汝州的詳細時間、車次、密切接觸人及身體現狀,並勸導滕某某在家做好自我隔離,如有發熱情況第一時間聯繫居委會。

按照防控流程,姚淑利在穩定返汝居民情緒的同時積極向上級彙報,再由居委會安排社區醫生到家做好消毒、量體溫、送口罩、藥品等工作。大家一連串的關愛行動最終化解了滕某某的牴觸情緒,他還在朋友圈連連感謝大家為他和家人的付出。

“我就是社區普通的一名婦女工作者,但我也是南關社區一名共產黨員,看著同事一個個往一線衝,我卻在居委會‘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確實挺著急的。”不過現在她也釋然了,“關鍵時刻在後方盡我所能、服務大家,我也算是疫情裡的‘逆行者’了吧!” 姚淑利一邊錄入數據一邊自我打趣。

為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家住南關花園A區的她三過家門而不入,每天電話更是不知打了多少遍,把委屈留給自己,執守卡點的同志們輪流值班,可她卻不分晝夜、無怨無悔在社區聯絡員的崗位上一直默默堅守著,使數據得以時時更新、按時上報。“疫情不滅,我們不退。”姚淑利說,她將和大家繼續堅守在一起,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貢獻力量。

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巾幗志願者在疫情一線書寫責任與擔當

使命與責任 社區保潔員成為信仰堅定的巾幗戰士

66歲的韓成好是南關花園A區保潔主管、黨員。1月23日疫情爆發以來,她不僅沒有間斷每天的打掃任務,還堅守在小區疫情檢測站點,對過往車輛及人員實施疫情排查防控,對出入人員進行宣傳勸導,幫助居民購買生活用品,助力小區疫情輸出輸入的風險擴散。

2月6日上午8點,接到社區開展地毯式入戶排摸的任務,她全然忘記了早上4點多起床打掃社區衛生的疲憊,放下掃把,和隊友們戴好手套、口罩就出發了。

她們充分利用自己平時分包樓棟、與居民熟悉的優勢,果斷開展排查工作。

“這一戶一家人年前就回湖南老家過年了,昨天還和他們電話聯繫,讓他們疫情結束前不要回來。”“15號樓1504的王勸老人已經坐輪椅十多年了,平時也不咋下樓,更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這些天我們打掃衛生時就不斷敲門,問缺什麼不缺,就是沒有疫情,我們也經常來家裡為老人洗腳、剪指甲、理髮,今後我們還要在社區婦聯幹部的帶領下,開展更多項目的志願服務呢!”

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巾幗志願者在疫情一線書寫責任與擔當

在這群巾幗志願者中,年齡最大的李春老人已經70歲了,面對洶洶疫情,她忘記年齡,自願“逆行”。

因為疫情,“宅”在家裡的人多了,同時垃圾更多了、清掃任務更大了,儘管這樣,病毒消殺、宣傳引導、人員排查、值班值守等各類疫情防控工作,保潔員也都積極參與其中。

在她們的帶動下,南關社區越來越多的巾幗志願者自願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防疫前線”湧現出一個又一個活躍的“紅背心”,爭做社區強有力的“守護者”。

她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自己“本土化”優勢,讓社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半邊天力量。(丁亞偉 楊俊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