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不在非洲建國?

文子子飛


是的,其實避免紛爭的最好辦法,是以色列建國地點選擇在一個與異質文化相對隔離的地方。

在非洲,猶太人的第一個選擇,那就是烏干達。據說英國首相張伯倫曾很熱心地推動此事。

而烏干達,曾被丘吉爾稱為“非洲明珠”,地理位置在非洲列國算是不錯的,最大特點是鄰近一個大湖,所以氣候宜人,素有非洲水塔之稱。

但問題是什麼?那就是這裡是個內陸國家,假如猶太人全部遷徙至此建國,一旦遭到黑人進攻,那就是四面八方,源源不斷而來。而且因為是內陸,國際社會的援助,在封鎖的情況下想要進入也很困難。

就算不硬來,一旦猶太人與黑人通婚,迅速地黑化也是很有可能的。

相對而言,另外一個地方倒是更合適一些。那就是同在非洲的這個島嶼:

這個島其實真的很適合以色列建國,因為島的面積很大,是世界第四大島,地闊人稀。直到2017年,也只有2520萬人口,更重要的是:居民多元化,馬達加斯加人、科摩羅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法國人、華僑和華裔都能在此和睦相處。

還有,宗教信仰方面,有70%是基督教徒,8%是伊斯蘭教徒,換而言之,猶太人到來,遭遇的排斥,遠較巴勒斯坦為小。

要知道,以色列現在的全部人口也不過884萬,其中猶太人更不足640萬,如果這640萬猶太人當年選擇馬達加斯加作為自己的國土,也許很多紛爭就會避免。

那麼,當初是誰提議將此島作為猶太人的定居點呢?我們知道,二戰期間這裡是法國殖民地,開戰之後,法國又被誰攻破了呢?

沒錯,就是納粹德國。

1940年,納粹德國外交部猶太人事務處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將“馬達加斯加計劃”付諸正式報告。主張要對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猶太人進行分類處理。東部猶太人被認為是“好戰的猶太知識階層”,沒有資格。相對而言,西部地區的猶太人則有被流放到馬達加斯加島的“權利”。黨衛隊將執行將猶太人驅逐到馬達加斯加的行動,並最終以“JC國家體制”統治這個島嶼。該計劃主張每年向馬達加斯加運輸100萬猶太人,共用4年時間完成這個計劃。

那麼這個計劃最終又為什麼而破產了呢?

很簡單,德國的海軍,沒有實力能完成這項運輸計劃,成本太高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看圖說以色利,非洲和猶太民族的恩怨糾葛。

首先非洲是以黑人為主,少部分阿拉伯人為輔的大陸,最有活力是地中海沿岸和 好望角上的南非,左右兩邊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區國家勉強渡日,中間內陸是沙漠、草原上野獸和獵人的活動場所,以色列人在內陸中間當獵物嘛?

先看南非,是英國殖民地,荷蘭布爾人後代的家國,自然不讓以色利人染指。埃及是阿拉伯人祖居地,以色列人在摩西時代想當個好市民,終究兄弟不和摩西用手杖劈開一條水路返回耶路撒冷,這是出挨及記。即然連埃及這關過不去,還怎能到曾經是埃及征服地區的利比亞和蘇丹,而且周圍全是大漠戈壁,難道進去當考古文物-—木內伊。

不果埃塞俄比亞幾萬名黑色猶太人倒是神奇,在哪麼遙遠的非洲之角生活,但畢竟不是白人,不算猶太主流。前一陣子不是西安那嘎嗒有信猶太教女人被接回,男人就拋棄了,畢竟人已不是哪個猶太民族。



奧斯曼帝國正在遙遙欲墜時英國人扶了猶太人一把,六十多字一紙文件繪了猶太民族希望,不到二萬人的開墾部隊最終通過六日戰爭佔領耶路撤冷,立國直至變成中東一霸。歐洲2018歌唱大賽自以色列的25歲歌手妮塔·巴梓萊奪冠,說明以色利是歐洲一夥的,即不是非洲也不是亞洲,雖曾經是非洲過客,地理上屬於亞洲,2019年歐洲歌唱大賽在耶路撒冷舉辦,看以色利是和誰混的,不言而喻嘛!


裡土包子設計師


懈逅世界,解構世界。你好!我是明浩。

猶太人,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因為歷時幾千年,依舊只堅持自已的信仰,拒絕被別人同化。不曾動搖。

歷史上他們曾經兩次殺回耶路撒冷建國,但後來又被趕了出來。

所以他們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他們一定能再回到耶路撒冷。恢復自已先祖的榮光。

除了耶路撒冷,他們其實沒有別的選項。在耶路撒泠建國,可不是一兩代人努力的結果。是世世代代人努力的結果,這個叫民族信念。

1896年,中歐地區的奧匈帝國猶太裔記者西奧多·赫茨爾發起錫安主義運動(又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全世界猶太人迴歸故土,恢復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他召集了第一屆“世界錫安主義大會”,大會決議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成立,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迴歸浪潮(1904~1914年),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定居。

這些都發生在一戰之前,然後到二戰排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需要給他們一塊地方,讓他們成立一個國家。這才有了猶太國家以色列的成立。

你說對於一個心中有堅持的人,還有別的選項嗎?永遠不可能是非洲。是非州都會殺回去!


解構世界一明浩


以色列為什麼不在非洲建國呢?其實他們也有考慮過。1903年針對當時俄國的反猶運動,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約瑟夫領導的錫安主義團體提出的烏干達計劃將英國屬於東非的1.3萬里給猶太人作為家園。


很多人都是希望猶太人移民的,如果猶太人也願意移民他們會一路綠燈,他們都希望在這塊地方可以安置這些受到迫害的年輕人。

1903年瑞士召開的錫安主義大會上,比計劃引發多大的爭吵,有的人支持,也有的人反對。之後錫安主義的代表便前往預定的家園考察。雖然高原氣候跟歐洲相似,可是高原上充滿危險的動物,而且那地方人口眾多,當地人應該不願意接受移民。
赫茨爾再度起到關鍵作用:他籌集到一筆鉅款,贈送給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哈米德三世,正飽受財政赤字困擾的蘇丹投桃報李,默許猶太人迴歸“錫安”。190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收購土地,安置移民成為有組織的復國主義活動。1909年,被稱為“基布茨”的猶太定居點首次在巴勒斯坦出現,至一次世界大戰前,約有4萬東歐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為了拉攏猶太人,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宣佈支持在巴基斯坦簡建立猶太人的家園。


司徒歷史


反對最高贊回答,猶太人的確曾有在非洲建國計劃,也得到了外部支持(世界霸主英國),只是中途放棄了而已。

我看很多回答裡面說,以色列在非洲建國沒有依據,沒有外部支持特別是美國支持,因此沒能成功。這些說法坦率說,並不符合事實。

首先,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前,中東問題特別是巴以問題的主導者並非美國,而是英國和法國,英國是以色列復國的直接支持者,法國則是以色列軍火最大供應商(以色列空軍前期主力戰機都是法制幻影系列)。1956年美國還和蘇聯一道威逼以色列從蘇伊士運河撤軍,大約到了60年代中葉之後,美以關係才逐漸密切起來,以色列和英法的關係才相對疏遠了。

此外,讓猶太人在非洲建國並非天方夜譚,歷史上至少有兩個大國計劃讓猶太人在非洲復國。分別是19世紀末的英國和1940年代的納粹德國。

19世紀末俄國猶太人被捲入1881年沙皇刺殺案中,因此被沙俄迫害,復國願望很強烈,希望通過金錢資助讓佔領巴勒斯坦的奧斯曼蘇丹鬆口。不料蘇丹只同意部分移民,但拒絕猶太人復國。於是猶太復國運動不得不思考別的出路,在否決了埃及西奈半島,塞浦路斯以及阿根廷等方案後。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就是後來簽訂《慕尼黑條約》出賣捷克給希特勒的那位)提出可以從東非殖民地(今肯尼亞一帶)劃出一塊1.3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給猶太人當民族家園。


下圖為1901年英屬東非地圖,規劃中的猶太民族家園在地圖左側維多利亞湖東岸一帶


對於東非提案,猶太人內部反對聲音很大,因為猶太人散居各地,其身份認同是基於猶太教,迴歸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故鄉,回到猶太教發源的聖地是維持復國運動最有力的理由,相反,在巴勒斯坦之外的任何地方復國,都會讓猶太復國運動向心力大大喪失。但也有人接受這一動議,因為可以憑此和英國搭上關係,為未來重返巴勒斯坦做準備。

結果,第六次猶太復國大會通過表決接受了提案,但是經過實地考察,英國劃定的東非地區人口稠密,且危險野生動物多,確實不適於猶太人大規模移民和建國。因此,復國目標又轉回巴勒斯坦。1917年英國為了獲得猶太人的支持,發佈了《貝爾福宣言》,明確了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運動的支持,猶太人趁著英國戰勝奧斯曼帝國託管巴勒斯坦的機會,大舉向中東移民,為以色列的建立打下基礎。

另外,40年代,納粹德國曾經提出把猶太人給遷徙到馬達加斯加的計劃,因為法國被德國佔領,法國殖民地馬達加斯加就被德國間接控制,可以用來流放歐洲猶太人。不過這個計劃因為德國沒有海軍保障和自由法國很快攻克馬達加斯加而失敗。

綜上,以色列在非洲建國的計劃並非不存在,只是英國規劃的區域不適合,而且一戰讓巴勒斯坦復國計劃獲得轉機而已。當然,猶太民族的身份認同和共同信仰也決定了巴勒斯坦是絕對首選的復國之地。


歡迎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態度和意見——讓歷史照亮現實的寫作者 昭 楊


昭楊


以色列在二戰後復國是有歷史和現實多重考慮的。

第一,二戰前猶太復國主義已經定下了在巴勒斯坦復國的目標。

猶太復國主義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的歐洲,正是因為歐洲對猶太人整體態度不好,甚至歧視,所以他們認定不能在歐洲復國。

非洲建國其實沒有被正統猶太教考慮過,當然有過北非,比如埃及的考慮。但是這只是很少人的想法。

因為與其在埃及建國,不如在與埃及近在咫尺的巴勒斯坦。

為什麼選擇巴勒斯坦?

現實原因是一戰後巴勒斯坦是英國人統治,當時猶太人遊說英國人取得了成效,英國外相發表了貝爾福宣言,同意給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權利。

數十年來歐洲和美國乃至中東其他阿拉伯區域的猶太人移民了幾十萬人,加上當地的幾十萬人口,在二戰後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時,當地已經有近百萬人口了。

這個體量完全可以成立國家了。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決議等於給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復國提供了一個法理依據。

第二,非洲不是猶太人宗教上的應許之地。

不只是非洲不能被當做猶太人復國的基地,就是其他人提到的美國、德國、南美等地,也不是傳統和主流猶太人認定的復國所在。

猶太人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復國的一個重要宗教原因是,當地是聖經中所言以色列要復國的地方,也是祖先在此生活建國的地方,還有耶路撒冷這個對猶太人最大的聖地。

3000多年前以色列在當地有過王國,大衛、所羅門等世界知名的君主,都是猶太人,都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

(古以色列王國地圖)

換句話說,這是猶太教認為上帝給與猶太人的應許之地和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必須要在這裡復國才有價值和意義。

所以非洲從宗教意義而言,對猶太人沒任何價值,是不可能被考慮的。


木春山談天下


1948年5月14日,屬於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正式成立。這裡雖是猶太人的祖居之地,不過在猶太人復國前,候選的地方,分佈在非洲、南美洲、亞洲……

早在上世紀初,猶太人就想復國,但地址一直沒選好。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張伯倫向猶太人推薦一塊地皮,就是埃及的西奈半島。西奈半島距離巴勒斯坦地區非常近,可以解猶太人的望鄉之思。

猶太人本來想和控制巴勒斯坦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做交易,讓土耳其讓出巴勒斯坦地區供猶太人復國,猶太人可以出錢。土耳其不缺錢,拒絕了猶太人。猶太人只好退而求其次,1901年,猶太人的帶頭人赫茨爾去趟西奈半島,發現西奈半島雖然有6.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又在蘇伊士運河東岸,但這裡沙漠多,缺少水源。很多猶太人都接受了西奈半島,可因為水源的問題,最好只好忍痛放棄。

張伯倫,這位未來的英國首相,是個“熱心腸”。看到猶太人放棄西奈半島,又推薦英國在東非的殖民地烏干達。烏干達位於中非高原,但地勢相對比較平坦,草原多。尤其重要的是,烏干達南部瀕臨面積6.94萬平方公里的維多利亞湖,水源不成問題。當然,英國也不會做賠本買賣,只是把烏干達1.3萬平方公里的地方送給猶太人。而且要求猶太復國後,和英國搞好關係,距離貪得無厭的沙俄越遠越好。

赫茨爾又去了趟烏干達,結果喜憂參半。喜的是這裡確實水草豐盛,比西奈半島更宜居。憂的是,這裡的人口實在太多了,白人、黑人擠成一團,不利於猶太人的發展。1905年,猶太人聚在一起開會,最終放棄了烏干達。

別看猶太人“居無定所”,朋友卻不少,美國又跳出來,對猶太人說:“兄弟,巴塔哥尼亞怎麼樣?”

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阿根廷的南部。這裡面積很大,有67.3萬平方公里,這麼大的空間,足夠猶太人定居的。其實,美國向猶太人推薦巴塔哥尼亞,是在英國推薦烏干達之前。可猶太人似乎不太想去遙遠的南美洲,直到否定西奈半島和烏干達後,猶太人只好再把巴塔哥尼亞方案拿出來救急。

巴塔哥尼亞的地理環境讓猶太人望而卻步。這裡面積大,但土地並不肥沃,西部就是雄偉的巴塔哥尼亞山脈。而且,巴塔哥尼亞靠近南極洲,氣候寒冷,生存條件甚至還不如西奈半島。沒有多少猶太人願意去南美洲南端高原喝西北風,去南美洲復國的計劃也夭折了。

又過了幾十年,二戰爆發、猶太人準備在日本佔據的東北,建立一個猶太國家,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河豚魚計劃”。東北黑龍江地區(河流,俄羅斯稱阿穆爾河),土地肥沃,幾乎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非常宜居。

不過,日本對猶太人提出的要求非常為難。如果答應猶太人,那勢必得罪德國,影響日本與德國的“全球戰略合作”。可如果拒絕猶太人,猶太人擅長做生意,他們足以影響到日本的經濟。

但歷史證明,日本想多了。有三千多名猶太人進入東北,可對日本所謂東北工業化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再加上美國反對猶太人在東北復國,咱們國家的老百姓也反對猶太人 “鳩佔鵲巢”。最終,猶太人企圖在東北建立猶太國的希望破滅。

猶太人在地圖上比劃,最終選定的地點,還是巴勒斯坦地區。奧斯曼帝國早成了歷史名詞,再加上美國、英國的支持,他們回到巴勒斯坦地區,相對比較容易。巴勒斯坦地區位於地中海東岸,距離歐洲很近。美國在地中海的勢力很大,在空間上距離美國也不遠。一旦有事,可以得到英、美的及時幫助。

無論是烏干達,巴塔哥尼亞或是東北,距離所謂的“世界文明中心”有點遠,在心理上,猶太人都是不太願意去的。巴勒斯坦地區的東北部,有個面積166平方公里的加利利海(太巴列湖),飲用水的問題可以解決。綜合考慮,猶太人最終選擇了巴勒斯坦地區復國。


地圖帝


以色列人不是非洲人,而是現代智人的化身,是世界人種的進化了的智人,是人類歷史上能夠編寫出《聖經》的人類史的第一民族智人,而當年仍然在非洲的所謂人類還處在動物本能階段尚未進化成為真正的智人,正如現代的黑猩猩不能成為人類一樣,以色列人究竟是從何處而來,對於人類歷史特別是目前許多大國來説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礎,人類的種族分佈和進化史不是一步到位的,或者說人類的種族起源本來就不同,為什麼一定要讓以色列人到非洲建國,而不是在中東建國,這是天大的笑話。其實中東歷史正是人類進化和活動最頻繁的歷史,是人類分化繁延的歷史進程最優厚的一頁。可以説,如果沒有中東的人類活動歷史,整個地球人類基本尚未進化。以色列人離開中東向各地遷移並繁延生息最後又回到中東建國立業是人類歷史的大變遷,是人類活動的歷史宿影。非洲本非以色列的誕生地,按《聖經》歷史記載,以色列在中東建國是迴歸立國,因為人類經歷二次世界大戰表明的殘酷歷史表明,僅有財富不表明人類智人就一定能安身立命,現代國家表明,一個國家的安全可以保護該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不受別國侵犯。以色列是基於《聖誕》的歷史才在中東建國。


李楠152425956


以色列在非洲建國沒有依據、沒有基礎、也沒有外部支持,所以根本不可能在非洲建國。

沒有依據

猶太人在二戰之後因其受了太多苦,並且為打擊納粹付出了太多,因此在國際的支持之下進行建國運動。但是這也不是說建就可以建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依據來自於歷史原因,歷史上猶太人曾經在巴勒斯坦建國,定都於耶路撒冷,因此在巴勒斯坦建國也算是合情合理,如果說在非洲建國實在是沒有理由把非洲百姓的一塊地劃給他們。

沒有基礎

猶太人在非洲雖然也有後裔,但是過於分散並不是猶太人建國的首選目標。巴勒斯坦地區當初也沒有多少猶太人,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加上重回故鄉的信念讓漂泊數千年的猶太人在建國初期就聚集起了大量人口基礎。

沒有外部支持

以色列可以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是因為自己的信念?當然不是!美國當初把以色列扶持起來就是為了拆散當時的阿拉伯國家,如果沒有美國支持早就被阿拉伯聯軍給攆出去了。所以說猶太人在非洲建國,對於大國沒有利用價值,當地土著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在當初美國提出了很多建國方案,其中有一個就是在和黑龍江搭界的俄羅斯猶太人自治州,但是由於外部壓力因此沒有得以實施。


虎賁軍huben


猶太人準備建國時,美英兩國也給了很大的幫助,當時為他們選了好幾個地方,但以色列最終選了巴勒斯坦。可以說,巴勒斯坦地區的地緣環境成就了現在的以色列,如果當時選擇非洲的烏干達建國的話,那就不是現在我們認識的以色列了。

宗教信仰

猶太人長期寄居在世界各地,但他們寄居的地方都是相對發達的國家,這使得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高品質的生活。如果選擇烏干達作為建國地,這會讓猶太人無法適應非洲這樣貧瘠的環境。

(烏干達地圖)

再則,烏干達是個落後的地方,雖然是殖民地,但也有著本土的居民,其部落文化在存在,如果以色列在這裡建國,雙方的經濟、文化、宗教信仰都差距甚大,這些問題就很難解決。

特別是宗教信仰的差異最會導致爭鬥從而引發戰爭,這樣一來雙方的關係更是會陷入僵局。而在這裡建國有沒有英美兩個最為靠山,沒有利益往來英美才懶得管你。沒有第三方出來管制、壓制力量,誰也無法保證最後會不會演變為大屠殺。

地緣環境

烏干達地處非洲,並且是內陸國家,到處都是貧瘠的土地。即使此地的資源再豐富,也無法找到一個出海口與國際接軌,就算搞出一個出海口進入印度洋,茫茫大海都找不到一個有效的聯繫點,更別談什麼與國際接軌。其次,烏干達周圍的地緣環境,北邊有南蘇丹、南北是盧旺達布隆迪與坦桑尼亞,這些落後的國家,天天都不想讓對方過好日子。

猶太人的造錢能力有目共睹,但是如果以後猶太人發展起來了,國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接下來就得解決周邊國家大量湧入的難民問題了。

而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就不一樣了,這個地方身處地中海,緊靠蘇伊士運河重要的國際商道以及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當以色列在這裡建國的時候,美國是非常支持的,美國之所以一直以來支持著以色列,就是把以色列當成一顆釘子插在這個地方時刻關注周邊局勢。

家鄉情結

從歷史角度講,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才是真正的主人,阿拉伯人居住這裡還是當時的猶太國家滅亡,百姓遷移這裡,後來阿拉伯人才進來的。再從宗教歷史角度講,猶太教的成立早於伊斯蘭教,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聖城,他們一直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迴歸自己的聖城,才能滿足對故鄉的思念、才算落葉歸根。所以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才是猶太人最終的夢想,也是最好的選擇。

猶太人在這個地區建國還有個軍事方面原因,巴勒斯坦地區及周邊國家的軍事力量相對薄弱,就算打起來,他們也不是有美國撐腰的以色列的對手。而之所以會考慮到這點,是因為猶太人的野心,當時阿拉伯人還是很歡迎他們在此建國的,但沒想到阿拉伯人看走了眼,引狼入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