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傳統是什麼呢,各地都要幹嘛呢?

清風醉落葉


元宵節的傳統是什麼呢?各地都要幹嘛呢?回答:元宵節是歷史悠久,傳流下來每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我們家鄉除了今年有疫毒,沒有辦鬧元宵佳節的喜慶氣氛。我們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鬧元宵,大紅燈籠高高掛,放煙花爆竹,吃湯圓香又甜,觀看舞龍舞獅表演,美女搖花船挑花擔,演員身穿各種顏色的古裝衣服,人們看了心情舒暢,開心快樂笑哈哈。


週三爺518


正月十五是元霄節,過完這一天代表著年已經過完了,我們這裡跟過年一樣,但今年特殊,以前都是這樣過的:

一.燒香,擺貢品,吃餃子,放炮。

二.晚上,吃湯圓,一家人團圓。

三.吃完飯,孩子們打燈籠,我們這0——3歲的孩子,外婆給買燈籠,什麼年就買什麼動物的,裝上電池會唱歌,會走動,小孩特別喜歡,孩子們都聚在一起,看誰的最漂亮。

三.放煙花,有錢人買很多煙花,吃過飯就開始放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都有,看了這家,再看那家,非常的熱鬧,現在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MXM一生平安


元宵節的這天是正月十五,過完這一天年就算過完了,我們地處江蘇北部,古老的徐淮大地徐州府,徐州地區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很多。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包大包子,滾元宵,扎花燈,舞獅子,猜燈謎,蒸麵燈鬧元宵。

過去日子過得苦家裡窮,正月十五這一天呢,為了喜慶,為了孩子,家家差不多都是自己在家裡來扎花燈、滾湯圓。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父親就是自己做花燈,找幾根細竹坯子扎個圓框,糊上五顏六色顏色的紙,這就是簡單的燈籠。晚上燈籠裡點上一根蠟燭,一個古色古香簡樸的紅燈籠就讓我挑著玩。

也有的家庭用面蒸,和好面做成各種造型,有兔子、蓮花座,小老鼠等等。在鍋裡蒸熟,裡面放上油和一根用棉花擰細的油捻子,點上火一個精緻的,栩栩如生的,惟妙惟肖的面燈就誕生了。小時候我們徐州城裡,蒸麵燈很普遍。晚上大街小巷面燈最多,因為正月十五白天我們這地方家家要蒸大包子,和麵的時候隨便把面燈就做出來了;一到晚上滿大街都是小火光。

還有這一天家家要吃湯圓。我小時候湯圓都是自己家做,買點山楂糕,白糖,芝麻等調成餡子包在用江米打成的面,滾成一個個元宵模樣。

晚上呢街面上會有燈謎,有組織有計劃,拉了很長很多細鐵絲,上面掛上很多的謎語,讓遊玩挑燈籠的市民去猜,猜中有獎。還能看見很多民間組織跳的獅子舞,踩高蹺,大秧歌,到處鶯歌燕舞,張燈結綵,熱鬧非凡。過完了這一晚,這一年的年就算是過完了,人們的生活又步入正軌,開啟了又一年的生活模式。


金彬全


傳統的節日,春節,元宵節這些,小時候的記憶最深刻,尤其過年(春節),感覺過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年就過完了。所以對於童年的我,從舊年的小年(臘月23)開始,到元宵節的結束是過年,是一年當中最滿足的時刻:功課不用做,有新衣服穿,有好東西吃,玩得不亦樂乎。而元宵節過後,年味散盡,生活會回到日常,作為孩子的我們從這一天又開始盼望下一個年了。

我的老家是山東的,我記憶力裡的元宵,有門前的大紅燈籠,有手裡的小燈籠,有哥哥甩出去的小響鞭炮,有姐姐和我手裡的嘀嗒巾兒;還有碗裡的湯圓,大街上的舞獅的,踩高蹺的隊伍;更有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熱乎勁兒。

後來讀書,廣東工作,即使在家過年,過了元宵節啟程的時候也不多。記憶裡元宵節便成了小區裡到處閃爍的花燈,大街上綴滿的紅燈籠,碗裡的湯圓,身邊的愛人和孩子,還有窗外不時騰空而起,絢麗綻放的煙花。

時間變了,地方變了,年齡變了,不變的是父母傳到我們手裡的一家子的熱乎勁兒的那根接力棒。

然而,2020年的這個元宵節,是最不一樣的元宵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全國各地的人們用同一種方式過這個元宵節:那就是待在家裡。還有一些人,在這個元宵節,依然奮戰在一線,爭分奪秒的與冠狀病毒做鬥爭,這些負重前行的逆行者,是最可敬最可愛的人!


暖心茶味人生


元宵節,元,銀元,元首,元兇,宵,宵夜,宵禁,夜不宵,與肖同音,有結束之音。

元宵,有第一個不宵禁之夜,月亮與地球關係,十五夜整晚月亮通明,大有英國大不列顛的味道。

元宵,也有過完了年之意,好好地慶祝一下,提示人們年過完了,該幹嗎幹嗎。

世人應該知道整個過年期,是一個月,三十天,都有任務和說法,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立年卦,在我們粵北客家人,每個自然村都立有大廟,小廟,人們會敲鑼打鼓帶土貢品,去敬香拜佛,放鞭炮,告訴神靈,你的臣民已到,區區簿禮,不成敬意,望你受用,保佑你的子民,殺豬殺六畜,正是隆冬臘月,把它們製成臘味,二十四日到了,土地公公向玉皇大帝彙報去了,家家戶戶換一個新灶,該洗的洗,該刷的刷,盡敢老屋寒舍.也有煥然一新之感,也要去大廟,小袖敬香,拿上貢品,美酒讓他們先享用,大年三十殺過新鮮的六畜,加上年卦的臘味,肉呀,酒呀,不易樂乎,初三,十五還要去廟裡燒香,十五日夜每個鄉鎮還會舞龍,都是火龍,放很多鞭炮,是否火的關係,舞者都是赤膀上陣,至天亮為止,迎來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朱總6856


先祝大家節日快樂。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華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最初始於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正式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武帝時的“太一神”的祭祀活動也定在了正月十五。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元宵這一天是一年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到來之日,人們對此加以互相祝賀祈福。這一天,我國各地也均展開了各具特色的元宵節習俗活動,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看一下北方的吧

一、北京

傳統的北京元宵節傳統習俗活動主要是燈會、花會、吃夜宵這三個。燈會的話,有名就數“前門上元燈會”,節日當天的話這裡的花燈展示、傳統藝術表演給百姓帶來濃厚節日趣味。還有同時上演的除了點燈儀式,還有遊街表演、賞燈遊藝,遊客也可以參與猜燈謎遊戲,體驗一把“摸門釘”的老習俗,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

二、河北

河北各地過節特色也比較突出鮮明,比如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日食品。慶雲縣的元宵節則是男子們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還有的地方流行兒女交錯著走過橋面,稱為“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運道,稱“結羊腸”。又有的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蒸鍋,以面盞積水的多少來預卜該月的晴雨。

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

三、遼寧

早年舊俗流行在瀋陽市四平街舉辦燈市,商家預製各式彩燈、懸於門際,有人物、禽獸、瓜果、魚蟹燈,樣式各異,角勝爭彩。還雜陳龍燈、旱船、獅子、秧歌、高蹺等劇,百姓遊觀,串溢街巷。而滿族除接彩燈外,還製作“冰燈”,張燈三日。

四、山東

山東比較特色的有莒縣百姓在正月十六的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青春常駐。寧陽縣的元宵則流行送燈至祖墳。淄川縣元宵節臨水人家多盛行放河燈。博興農村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活動,男孩子提著燈去繞棗樹整六圈,口唸“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說是能使棗樹來年豐收。

五、山西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的一種必備形式每逢元農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遠遠望去,樓房張燈結綵五顏六色,將整個城市裝扮的富麗輝煌,各單位也爭相製作各種各樣的花燈。還有就是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的大遊行“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國若狂”。(明間喬元《閩書》)。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各種文藝匯演到市區裡去。

接下來主要是南方的

六、上海

十五月滿時,老上海此時每家必吃湯圓,也是取吉利、團圓的寓意。元宵之盛主要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上海也一樣,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廣場、園林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綵。

七、浙江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百姓今日吃食多齋素,也有誦經,或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則以造型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建德縣人家有男子新婚的,會於元宵節設酒祭床。上虞縣少壯會於元宵節晚上到月臺上較量武藝。

八、四川

四川不少地方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是為求子。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盡皆罵出,被罵之人還不得回罵。

九、廣東

廣東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會取龍燈上之龍鬚線給小兒繫帶上,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無病。又有的會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以求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不中者以不捱罵為吉兆,偷中的則以捱罵為吉祥之兆。

十、海南

“偷青”賀喜。偷青(榕樹葉)是海南島東部一帶流行的古老的元宵習俗。而有的地區卻是“偷菜葉”。即使被菜園子主人撞到了,也不會挨主人的罵,會唱歌的主人還會送上祝福的歌謠:“小姐姐,摘棵蔥,保你聰明又伶俐;小哥哥,拔把芹,祝你勤勞又快活;小弟弟,採菜葉,願你明朝發大財。”


志華L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燈節等,時間是元月十五,指的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元宵節在一開始,只是我們的祖先們,拿著火把在田野間驅除獸蟲,祈禱豐收。

在唐朝,元宵節的時候,士官百姓們在這一天“燃燈供佛”,這一行為,從唐朝起,就成為既定習俗。

元宵節的傳統活動有這些:猜燈謎、吃湯圓、放煙花等等,這是普遍習俗,也就是全國人民都會做的事情,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地區有著自身的特色。

富陽龍門古鎮:舞龍,在元宵節的那一天,組織起長長的舞龍隊伍,舞龍人員身穿黃色服裝,抬著一頭大大的龍頭,走到人群中央,熱熱鬧鬧地舞起來。

金華:村裡人每人出一條板凳,在正月十五那天,將所有的板凳連接起來,排成一條長長的“龍”,從村尾到村頭,此謂“長龍”。

廣東:父母在鬧花燈的時候,從龍燈上取下龍鬚,為家裡的小孩繫上,又或是把龍燈裡面殘存的蠟燭放在床下,以供照明,前者有無疾無災之意,後者有保佑生字之意。

山西:山西的元宵節特色是掛花燈,每家每戶都在自家門口掛起各式各樣的花燈,家家燈火通明,家人們攜手走到大街上、廣場上去,一起看煙火、看文藝匯演。

元宵佳節,你家鄉的傳統活動是什麼嗎?


有趣的文學D


元宵節,古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節,到了清代直接稱為"燈節"。是我國民間春節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它起源於2000多年的秦朝,興盛於漢唐,解放後,已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有元宵節這一稱謂

呢?因為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人稱夜為宵,而且這一天所吃的食物為用糯米麵做的元宵(或湯圓),所以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是吃元宵和鬧花燈。據說吃元宵這一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宋代,老百姓開始用糯米麵,包裹白糖,芝麻,玫瑰,豆沙,栆泥,黃桂,果仁等食材,製成圓圓的一種食物,起初稱為"浮圓子,用湯煮或油炸非常"軟糯甜香",在鍋中的開水浮起時非常象天空中的月亮,又象徵著人間"團圓"。加之這種食物只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食用,故稱其為"元宵"(或湯圓)。

鬧花燈這一習俗起源於漢代。由於漢武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在皇宮中設壇祭祀太陽神,這種祭祀活動是夜以繼日的徹夜舉行,必須終夜用燈火照明。後來慢慢地民間也效仿皇室,在農曆正月十五這一晚,讓燈火徹夜不熄,俗稱"鬧花燈"。直至現在,中國無論城市或農村,都會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開展以"燈”為主題的文化娛樂活動。在南方,有耍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活動。在我國北方除了鬧花燈外,還開展跑竹馬,趕旱船,耍社火,辦燈展……等多種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


秦一農夫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總體上與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方面是張燈結綵掛紅燈,但是這方面與以往有了較大的變化,從紙燈籠裡的蠟燭到電燈泡再到五彩繽紛、隨意組合、色彩斑斕的LED燈,體現了時代與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家家戶戶吃元宵(也叫湯圓),或蒸煮或油炸,皮薄餡大,各類餡大品種繁多不一一列舉;再有,家家戶戶放鞭炮,夜間煙花綻放,節日氣氛濃厚,小孩子依舊穿著新衣,三五結群,拿著蠟燭,在街道路邊、家裡各主要場所、設施點起長明蠟燭,祈禱新年興旺發達;還有,部分地區的農村,少年男女到河邊點起篝火,圍坐一起嬉笑彈唱,久久不散,更有甚者,孩子們還會用灶坑木炭或染料,互摸對方於臉上,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沿途笑望61552766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是吃元宵和鬧花燈。據說吃元宵這一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宋代,老百姓開始用糯米麵,包裹白糖,芝麻,玫瑰,豆沙,栆泥,黃桂,果仁等食材,製成圓圓的一種食物,起初稱為"浮圓子,用湯煮或油炸非常"軟糯甜香",在鍋中的開水浮起時非常象天空中的月亮,又象徵著人間"團圓"。加之這種食物只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食用,故稱其為"元宵"(或湯圓)。

鬧花燈這一習俗起源於漢代。由於漢武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在皇宮中設壇祭祀太陽神,這種祭祀活動是夜以繼日的徹夜舉行,必須終夜用燈火照明。後來慢慢地民間也效仿皇室,在農曆正月十五這一晚,讓燈火徹夜不熄,俗稱"鬧花燈"。直至現在,中國無論城市或農村,都會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開展以"燈”為主題的文化娛樂活動。在南方,有耍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活動。在我國北方除了鬧花燈外,還開展跑竹馬,趕旱船,耍社火,辦燈展……等多種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