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菜農的菜賣不出去,爛一地。而市區的菜賣很貴。什麼原因?

百事可楽2017


農民種植蔬菜產銷一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一邊會出現菜農的菜賣不出去的現象,一邊又會出現城市的菜很貴的情況,相互矛盾,似乎想不通,其實我們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問題所在了。

有部分菜農的菜賣不出去,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蔬菜質量不過關,導致客商不願收購,即使收購價格也很低,到了城市還不一定好賣。這就是菜農自身種植技術不過關,沒有種出優質的農產品,自然無法獲得很好的銷路。

二,菜農銷售渠道單一,往往只通過客商銷售,行情好的時候影響不大,一旦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客商收購不積極,市場消化慢,價格波動大,都會對菜農帶來很大的影響。

針對銷售渠道的問題,我建議菜農可以嘗試通過新媒體平臺嘗試銷售,讓一部分產品走線上銷售模式,尋找銷售突破口,多一條銷售渠道就少一份風險。

既然有些菜農的菜賣不出去,為什麼城市的菜還很貴呢?

首先,跟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有關,農村的菜價跟上海的菜價必然不能一樣。蔬菜運到城市,中間會增加運輸成本,庫存成本,損耗成本,還要加上利潤,這樣算下來把菜從地頭拉到城市本身就已經提高了蔬菜的價格。蔬菜到了城市的超市,菜市場裡面,還有租金各種成本等因素,都加上去自然價格又要高出一截。所以,城市的價格比農村的價格貴一些很正常。

綜上所述,蔬菜種植和銷售對菜農來說是關鍵,既要技術投入,種出優質的農產品,也要做好銷售鏈,讓生產出的蔬菜能夠快速有效利益最大化的銷售出去,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


牧野小志


我有一個親戚今天成包2○畝魚池,聽說養蝦賺錢,他今年養蝦,還有連藕,白天味飼料,抽藕帶,夜晚下豪了收蝦,早晨5點鐘收蝦,還要到附近的市場賣,結果蝦降價了,幾元錢一斤,藕帶沒人抽,就是抽了,也只賣4,5,元一斤,請人抽,更不划算,只有放棄,附近的人想吃,自己去抽一點,不要錢,你說要是拖到城裡市,那叫一個產,那些商飯看見你去賣,他們那天就使進壓價,培本把貨賣出去,你不知道市場行情,第一次去賣,培錢,你還拖去市場賣嗎,只有傻子才去


藍天89516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現在人們都提倡多吃綠色食品,但是近段時間的菜價太貴。

但是在農村菜農的菜卻爛在田裡,主要原因還是交通運輸費用太高,來農村收購蔬菜的,都把菜價壓得太低,還不夠菜農的種菜成本。

還有一種原因是附近某個村子,有一個菜品今年賣了個好價,明年大家都會種這個菜,收購價自然也低下來了,還有就是偏遠農村蔬菜收割後,運輸跟不上運不出去,然後造成了大片蔬菜爛在田地裡。城裡的蔬菜價格自然也上漲了。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種菜的到了吃菜的嘴裡,要經過兩到五次手,他們也要吃飯活著,那個不賺點,記住越賤越沒人要,一毛錢的菜賣五毛,才賺四毛,賣一元,才賺九毛,賺不多少,才沒人要。貴了才要,一元的賣兩三元一斤,賺一兩元,三元的賣十元,賺七元。所以賤就是沒人要,爛地裡在正常不過了,我種了三十來年地,越貴越好賣,越有受災的地方,越好。


留順248


物流環節出了問題!前三年我自駕游到江蘇省睢寧縣時趕集市,當地集市上農民出售紅蘿蔔只買二毛一斤,綠大白菜只買二毛一斤,這菜價是杭州市菜場當時售價的十分之一!農民肯定虧了!但一物流到杭州市就漲了十倍!市民就感受貴了!


平安8993514


當年市場分幾類,高檔區、中檔區和平民區,菜價也有很大差異,也有專門留一個地方允許農民自產自銷。可現在倒好,把原來市場全部升級了,也不讓農民自產自銷了,菜價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因為市場升級費用最終由買菜人買單,也不讓農民自產自銷了!菜價不高才怪呢。其實政府可以有所作為的。1、全國範圍內,農副產品貨櫃車招標,統一印製菜籃子工程標牌,記入菜籃子工程數據庫,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中登記註冊,免除菜籃子工程貨櫃車高速公路費用。各地政府蔬菜水果肉食部門統一出具農副產品調配證,允許菜籃子車輛免費通過收費閘口,掌握空車配貨制度,提高運輸效果。2、政府投資農貿市場,取消商業性市場經營,建設非營利性市場主體,每日公示指導菜價,逼迫市場經營者大幅度降低菜價。3、允許農民自產自銷,分區域分時段設立農民自產自銷市場,完成城市居民和農民的直接對接,儘量取消中間環節。4、各個居住小區設立政府主導的農副產品配送店,實現大批發商對居民小區的直接配送,減少流通環節。5、打擊投機倒把行為,情節嚴重者吊銷營業執照,記入失信數據庫,限制享受社會多種福利待遇。綜上所述,菜籃子工程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社會穩定。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引起政府重視!


冷眉橫對


你好,鑫西蘭也是菜農一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有:

第一、盲目跟風種植

這一定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也是一個讓人心痛的話題。鑫西蘭來自於“中國花椰菜之鄉-湖北省天門市”,一個鎮八萬畝的花椰菜種植面積。但是花椰菜也有很多品種,像西蘭花、有機花菜、白花菜。自從我們這個鎮種花菜讓老百姓賺了一些錢之後,其它幾個鎮全部開始種植。

最“慘烈”的情況發生在2018年11月份,鑫西蘭親自配合政府和一些企業打響了花椰菜的停銷戰!那個時間,有長達一個星期的時間,沒有任何一個販子到我們這裡來收購花菜,有接近二萬畝的花椰菜爛在地裡。

當然,我沒有說其它地方不能種的意思。但是越來越多的地方都開始種植,對市場、價值、交易肯定會形成衝擊。互相殺價的情況頻繁出現,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以本傷人的情況。到最後的結果,就是隻能爛在地裡。

第二、市場供大於求

蔬菜都是有季節性的,反季節種植、大棚種植的在全國範圍來說只是少數。到了上市的季節,誰有營銷手段、誰有客戶源、誰會跑市場,誰的蔬菜就會先賣出去。

“集中上市”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供大於求!我們著急賣,但市場這個時候卻不著急。殺價、降價,各種套路玩的是出神入化。

有一句玩笑話是這樣說的,搞蔬菜深加工的最希望蔬菜階價,因為他們要的就是便宜菜。

第三、沒有提前銷售預案

雖然現在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業企業像雨後春筍般的長出來,但是我們的國情依然是以普通種植戶為基礎。而普通老百姓大多數只有種的思想,沒有賣的思維。大多數都是莊稼種地裡了,然後等中間販子來收。收什麼價格、收多少,都要看中間販子的臉色。

而蔬菜交易是什麼生意?賺的可是粒粒錢!哪裡便宜,哪裡有利可圖,中間販子就會去那裡。至於我們老百姓,不好意思,還是賤賣吧,要麼就爛在地裡。

我們需要擺脫等別人來收購的傳統方式!

第四、中間環節過多、利潤一層加一層

雖然現在電商企業和從業者都喊著要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但是在面對實際情況的時候,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以今年的情況來說朝天椒賣出了天價,可是你問椒農,他們賺到錢沒有?回答你的絕對是搖頭。椒農是沒有資格直接給超市供貨的,更搞笑的是超市還需要中間商、二手販子來和椒農打交道。經過這麼多環節,一顆朝天椒到了市區,能不貴嗎?不賺錢的事,誰做?

總結:隨著人人電商的深入,鑫西蘭相信是一定可以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到時候,老百姓不會叫虧,消費者也買得起!

我是“鑫西蘭”,期待你的關注,我們一起分享和交流農產品和農村電商方面的話題。


鑫西蘭


批發市場是分檔位的,如:規定1.2.3檔安排賣大白菜,4.5. 6檔只准賣白蘿蔔,各行其位,如我是賣大白菜的,城裡需求量每天是一萬斤,我們每天的進貨只能是九千斤,電話聯繫收購商,你必須每天供貨九千斤,多一斤不要,地裡在多也不要,按常規價5角斤,地裡多生產了就按3角收,亂了是你的事,地裡少了按7角收再高了不收,這樣就保證經營商的利潤,反正我不收,你又沒地方賣,你不是我的供應商,你送來一車大白菜,誰也不準要,你只能拖回去,市場就這樣運營的,價格由經銷商決定,明白了嗎?這就信息,只能少,不能多。


老吳140488384


大家好,我是未來農業研究員大恆,很高興為您解讀農業政策、分享農業信息,讓您把握農業趨勢。


有很多農民朋友都是依靠種植蔬菜為生,辛辛苦苦幾個月,到了蔬菜上市銷售時候,卻發現價格低的連成本都包不住。本該是一個豐收年,誰知偏偏遇上大滯銷,低價銷售連人工成本都不夠,自己吃根本吃不了那麼多,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蔬菜爛掉,痛心疾首。可能有的農民朋友就感慨,自己為什麼這麼倒黴?

按理說田間地頭的蔬菜出現滯銷,市區裡的菜價也應該很低。其實不然,經常在市區買菜的朋友很清楚,菜價並不會因為農民蔬菜滯銷而大降價,飯店更不會調低菜品價格。

其實不光蔬菜每年遇到這樣的情況,果品、畜產品同樣如此,“菜賤傷農”、“果賤傷農”、“倒奶殺牛”事件頻出,嚴重傷害了農民的積極性。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供需矛盾呢?

一、盲目種植導致供大於需

農民朋友在種植蔬菜時,掌握市場信息來源的途徑較少,沒有真正瞭解到市場真正的需求,往往依靠自己的經驗,感覺目前哪些蔬菜行情好就種什麼,別人種什麼掙錢了自己也就種什麼。結果發現到了蔬菜成熟季節,市場供應量極高,而市場需求就那麼多,價格低是必然的,這也是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

二、流通中間環節過多

蔬菜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手裡的菜籃子,這中間要經歷多少環節,我來告訴你吧。以芹菜為例,看下產業鏈有多長:

  1. 芹菜從地裡收割,僱傭工人收割費用大約每斤芹菜1毛錢,或者按天算,一個工人一天70-100元。

  2. 菜販子將收購的芹菜送給當地的批發市場,或者送給一些大的收購商,他們專門做外地蔬菜批發。菜販子在中間要賺錢,扣除過路費、油費、司機工資、損耗費、違章罰款、檢測費等,剩下的就是利潤。
  3. 到了批發市場後,批發商從菜販子手裡收購的蔬菜要承擔攤位費、水電費、冷庫費、損耗費等,然後分銷給當地或者小縣城的商販。半夜3點到5點那會是批發市場忙碌,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4. 小商販要連夜再將蔬菜運送到早市、飯店、食堂、果蔬超市,這中間,小商販也要賺錢的,人工費、車輛費、損耗費等。
  5. 最後,流通環節的終端,這些早市、飯店、食堂、超市也有成本、店面費、人工費、損耗費等,最後就到了消費者手裡。

可以看到,這就是蔬菜從田間地頭到菜籃子的全部流通環節。當然,並不是所有蔬菜流通都要經歷這些環節,比如農超對接、農校對接、原產地直供、農產品電商等,中間環節要少很多。中間環節越多,層層加價,到了消費者手裡,菜價往往是田間地頭收購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既然中間環節這麼多,農民自己把菜拉到市區去賣呢,哪怕價格比超市低一半可不可以?一是農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二是碰到城管,罰的讓你連三輪車都推不回去。

所以說,“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消費者的一廂情願,作為中間商,不賺差價那是不可能的。

三、議價能力弱

農民是弱勢群體,組織能力差,無法作為一個整體去商量價格。生產的農產品距離市場遠,不賣給中間商,也就無法到達消費者手裡。另外,農民掌握市場行情遠不如中間商,像前幾年出現的“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等,這些都是炒作農產品的時髦語。

這些炒作往往都是一些行業內長期從事農產品經銷的大戶,在農產品供求失衡裡看到了商機後,就會在前期價格不高的時候,借貸資金大批量囤貨,人為抬高價格,再伺機拋售牟利。

在這過程中,農民就沒有議價能力,前期往往都惜價銷售,過段時間看到價格暴漲,就開始大面積種植,還沒等到農產品上市,經銷大戶就已經開倉售賣完畢,到了收穫季節,又是一地雞毛。

總的來說,農產品滯銷是市場規律的體現,供大於求導致價格下跌,價格下跌導致市場供給減少,然後價格再次迴歸正常。然而大規模的農產品滯銷,這不光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因此,農民要更多地瞭解市場需求,不要盲目跟風種植。減少中間環節的流通,打通農產品流通“最後一公里”,是農民也是相關部門需要妥善考慮的,希望不久後的將來,這一切能夠有所改進。


三農小喇叭


多年來,困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農作物價賤傷民的惡性循環一直是農村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樣是這樣對於菜價的困擾,城市中的居民體會到的確實另一番景象,農村的菜價確實便宜,按理說居民買到的菜的價格也不會貴到哪裡去,但是就實際的情況來看,這個菜價的差異卻很大,往往存在著幾倍的差價,令人困惑,這中間的利潤是看得見的,但是這份利潤究竟落到了誰的手中呢?

難免聽到城市中居民的抱怨,說菜販子喪盡天良,賺黑心錢(當他們知道農村農民賤賣蔬菜的價格之後),亦或是抱怨農民賺太多錢(不知道農民朋友們賤價賣菜的時候)。在農村則是反之。大家相互抱怨之後就會去多方求證對方的價格底線。一對接大家紛紛就有一個體會,菜販子真的太不厚道了,所有的錢都被他們賺完了。可以說是長在蔬菜上的“吸血鬼”可是真的是這樣嗎?農村菜價低,城市價格高真的是因為菜販子從中作梗嗎?

不得不說,農村菜價低,城市菜價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間環節的利潤差。而獲取這部分利益的恰巧是為農村和城市之間菜品交換的橋樑——菜販子,很多時候菜販子起到的作用是很誇張的。碰上豐收年或是一些農民朋友沒有規劃好自己家的作物種植面積的時候,就是菜販子們痛宰農民朋友的時候。菜販子們往往藉口市場飽和,農民朋友們要不把菜賣給他們的話,菜就沒人收購了,只能爛在地裡。另一方面,當他們低價收購了市面上多數的蔬菜之後,就會對菜品再次定價,這個時候就不是一個兩個菜販子說了算了,往往是他們組成的一個集團來定價,這個時候規模最大的菜販子話事定價之後,菜市場上所有的時令蔬菜的價格就會出現成倍的增長了,這中間的利潤落到誰手裡了自然一清二楚。

此外,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原因就是蔬菜的運輸成本。這個也是城市菜價比農村貴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時候雖然農村的道路建設出現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農村一些偏遠的地區種的蔬菜仍然是市場的主流。因此大規模的遠距離運輸這些蔬菜的費用自然而然的太高了蔬菜市場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