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到位】守好門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城鄉社區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重要戰場,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歸根到底要靠基層。隨著節後大客流返滬,防輸入、防擴散的任務更加艱鉅,加強城鄉社區封閉式管理,是當前崇明疫情防控的關鍵點之一。辦法來自基層,力量來自群眾。記者近日走訪了崇明幾個村居,看看他們是如何發揮智慧群防群控、守牢防線、夯實基礎的。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出入嚴管,能封必封

2月6日中午,沈先生回城橋鎮西門南村父母家吃飯時有點“找不著北”:他習慣性走的那個進小區的路口被封了,一排隔離欄擋著,上面還裝了鐵絲網。往前又走過2個路口也已封閉,他只好往回走,繞到小區東邊的路口。這個路口沒封,有志願者向他核實信息,給他量體溫、發出入證,然後才讓他進小區。“雖然麻煩些,但我很理解。”沈先生了解到小區為做好防控採取臨時封閉措施時,表示支持。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城橋鎮小區嚴把進出口

西門南村是老舊小區,有11個路口,目前8個已經封閉,其餘3個路口都有工作人員記錄信息、測量體溫。守好小區“大門”是基礎工作,而要做到“不留死角”,還需要充分掌握小區裡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施策。西門南村居委書記陸海芸告訴記者,排摸時,居委幹部、樓組長要敲開每家每戶的門,“有沒有去過外地?”“有沒有外地親戚朋友來過?”相關信息都會記錄在案。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上門排摸

“老小區也有老小區的好處,正因為它夠老,自然而然形成了熟人社會。”陸海芸說,通過居委不斷宣傳和居民相互宣傳,大家的防控意識不斷增強,有什麼“風吹草動”,居委會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因為彼此都熟悉,別說誰家來了外地人,就是你家昨晚燒了什麼菜,我們也能知道。”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隔離人員規範管理

辦法雖土卻管用,富民小區東片也是如此。封閉兩個口子,開放的兩個口子都有工作人員“把關”:確認住址、身份證信息後發放出入證,外賣、快遞一律不準進小區;小區車輛發臨時通行證,給每個進小區的人測量體溫。“對於居家隔離人員,我們還會不定期與他‘見面’。”富民小區所在花園弄社區居委書記金立說,“隔離人員在窗戶邊露一下臉,居委幹部在樓下確認,以確保他沒有外出。如果他不在家,我們就立即報警。”而對於目前暫不具全封閉條件的西片,則有每個樓組長負責幹一件事——關好各自樓道的防盜門,防止外來人員進入,出入嚴管。

群防群控,共守家園

港西鎮靜南小區有1850多戶人家、5100多人口。對於這樣一個偌大小區來說,發動群眾相互監督、群防群控尤為重要。靜南小區有一戶人家,一家三口大年初一從湖北迴來,本想悄悄溜回小區,沒想到還沒到小區就被攔下,住進了集中觀察點。

靜南村黨支部書記鈕菊香講了事情經過:這家女主人是本地人,嫁了湖北人。一家三口春節前外出旅遊,後來到湖北,打算在那裡過年。誰知大年初一那天,他們凌晨4點自駕回滬,上午8點左右剛到陳海公路、港東公路路口,便被港西鎮幹部、靜南居委幹部攔下,送去了集中觀察點,連小區大門都沒進。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靜南小區門口設卡嚴查

“我們得到群眾舉報,立即採取了管控措施,幸好及時把他們攔了下來。”鈕菊香說,正是小區的“2個報告”“2個檢查”制度發揮了作用,“即外來人員回小區主動報告、群眾上報;對所有進入小區的車輛、人員進行檢查,一查車輛牌照、從哪裡來、有沒有到過外地,二查體溫是否正常。”這“2個報告”“2個檢查”,為靜南小區排查出不少隱患,目前排查出的對象均在居家隔離。

“對於居家隔離對象,我們隔離不隔愛。”鈕菊香說,村幹部、後備幹部、物業公司齊上陣,戴著口罩一家家跑過去,籤協議書、量體溫、買菜、送菜、倒垃圾,做好服務。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為居家隔離人員送菜上門

群眾防控意識強不強,要看宣傳到不到位。早在除夕那天,靜南小區就已開展疫情防控宣傳。上門發告知書、流動喇叭、電子屏、微信群,不斷滾動播出、不停“轟炸”:病毒的危害性、傳播途徑、防控形勢、防疫措施等等,居民對於防疫的重要性有了足夠認識,對於潛在的威脅有著較強的識別能力,也因此對於做好防控工作有著強烈要求。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上門宣傳

“老百姓還給我們的工作及時提出意見建議。”鈕菊香說,雖然大年初一至今沒有休息一天,吃的多數是方便麵,但大家都是為了早日戰勝疫情而努力,無怨無悔。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高手在民間,基層有智慧。崇明廣大農村地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戰場,如何及時掌握信息,如何有效開展工作,“戰疫”一線有一套。

就拿預約登記口罩來說,港西鎮北雙村依託片區化服務,通過“登記到隊+派發到隊”模式、“三跟蹤”“三跟進”工作法,讓村民們在家就能拿到口罩。

簡單來說,就是生產隊長在開展疫情防控宣傳、人員排摸登記的同時,瞭解每戶的口罩需求,做好登記工作;村委會根據生產隊長排摸情況,按需將口罩派發到隊,再由隊長髮到戶。而片區幹部則對整個過程進行跟蹤,確保村民滿意。“這麼一來,村民不排隊、不扎堆,口罩也發放到位了。”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小英說,“生產隊也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北雙村還利用片區化管理,將鎮機關幹部、村幹部、社工、志願者等劃片包乾,每天進行情況排摸,及時掌握每戶人家的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控工作。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勸止村民辦酒

前不久,北雙村某戶人家,夜裡11點一位親人過世。第二天早上5點,李小英得到片區幹部的消息後,立即與村主任顧桂新上門,勸導該戶人家喪事從簡、不辦酒席。剛開始,該戶人家及親朋好友都覺如此辦事有失體面。李小英耐心勸說,“你們看,現在疫情防控的形勢非常嚴峻,非常時期,如果按照原來的習俗辦事,一定會有很多村民聚集,風險太大,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見被勸者有所動容,李小英趁熱打鐵,“我知道你們顧慮什麼,其實不用擔心,把活人照顧好,就是對逝者的尊重和安慰。”

【七到位】守好门管好家,崇明各村居都防“疫”有道

勸止村民辦酒

經過反覆勸說,最終該戶人家同意喪事從簡,當天下午便將遺體送去火化。而村裡則為該戶人家聯繫送葬車輛,還寫了《給親朋好友的一封信》,告知親朋好友儘量在家悼念,避免聚集。

執行依靠村幹部,力量來自老百姓。在村民配合下,北雙村2天內勸止辦酒122桌,增強了群眾的疫情防範意識,樹立了節儉辦事新風。

記者:鹹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