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行为经济学

一、结果偏见

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立刻认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这种非理性的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且执行这个错误的原因,从而滑向失败的深渊。避免结果偏见有两个方法,归纳之后再演绎和学前三问。

二、适应性偏见

适应性偏见即指承受着时间推移,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都会慢慢习惯。好东西用久了会习惯;坏东西用久了也会习惯。

如一个员工最近几个月表现得非常出色,是应该加工资还是应该发奖金?如果加工资的话,员工受到激励只能维持几个月,习惯了就没有激励作用了。而发奖金便不会存在适应性偏见。

三、鸡蛋理论

20世纪50年代,某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不好。研发人员不停改进配方依然卖不好,最终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迪希特发现,蛋糕粉真正滞销的真正原因是配方太齐了,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的感觉。于是,欧内斯特提出把蛋糕粉的蛋黄去掉,这个想法被称为“鸡蛋理论”。宜家的家具同样也采用了这个理论,让用户自己亲自组装家具,所以鸡蛋理论也叫“宜家效应”。

四、心理概率

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行为经济学家把人们自以为的概率称为“心理概率”,而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吻合的现象,叫作 “概率偏见”。

五、凡勃伦效应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他说,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的目的并不公公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即一些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说说行为经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