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其名著《戰爭論》中寫道:“戰爭中充滿不確定性,戰爭中四分之三的行動都或多或少處在不確定的迷霧當中。”

<strong>一個草莓種植者毫不掩飾地說,他站在地裡,想笑又想哭,箇中滋味只有今年的草莓種植者最能明瞭。

<strong>目前的草莓行業就是如此。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很多種植者感覺身處不確定的迷霧之中。

由於草莓的採摘季節一般都集中在春節前後到5月份,所以,疫情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給草莓的售賣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斷崖式的價格跌宕,從備受追捧到無人問津,心情從盛夏到隆冬。

價格降了,運不出去了,沒人買了……每個消息都“讓人頭禿”。

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手,扼住了種植者的咽喉。

一邊是優質草莓的成熟,一邊是價格的滑落。一邊是可喜的豐收,一邊是無法變現的失落,悲喜交織。

如此境況,讓我們去哪裡再尋找那“依然是那樣碧綠的樹,湛藍的天,歡快的心田”?

曙光:消費的底層邏輯沒有變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來處於高位的草莓價格頃刻間跌落至地板。

很多地方摘下來運不出去,以及體驗採摘的歸零,對草莓行業打擊嚴重。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對消費者而言,對某個產品最直觀的評價就是外觀如何,好不好吃,能否買得到,價格是多少。

可是,疫情對草莓的打擊基本上是無差別打擊,即便是顏值高一些的也一樣運不出去。

有網友發微博說,2020,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會是輕鬆美好的一年。他在小區團購的草莓很新鮮,很可口,但是價格極其便宜。5元/斤的價格即使在5月份露天草莓大面積上市的時候也是低的。

更多的網友卻是每天在為買不到而焦慮,社區群裡不停地問:有貨沒?有貨沒?或者就是團購的時候手動接龍,瞬間“蓋樓”幾十層。

種植端,最直觀的是能否賣得出去,價格是多少。

雖然我們只是點狀的發問,未必能拼湊出草莓的整個地圖,我們選了幾個主要草莓產地詢問相關人員,但是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怎麼美好。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丹東東港圈椅:市場不景氣,銷路不好

中化遼寧作物王維介紹,目前丹東草莓受疫情影響體現最明顯的就是價格,價格比往年要低一半,而且銷路也受到很大影響。

(鏈接:丹東草莓獲得過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稱號,丹東草莓種植面積有14.8萬畝,年產量23萬噸,年產值46億元。主要種植品種是紅顏。)

目前“中國設施草莓第一鎮”的東港圈椅鎮(栽培面積4.8萬畝,設施栽培99%以上)的草莓能賣到18-20元/斤,其他地區要便宜一些。這個價格也比以往同期要低。前期草莓的問題是運不出去,最便宜的草莓2元/斤,大年初六以後可以走綠色通道好了一些,但是直至現在市場也不景氣,銷路不好。

山東煙臺:需要增強信心

煙臺福山區的作物大王於金正介紹,煙臺地區主要的經作是草莓和櫻桃。由於新鮮的時令水果比較少,所以往年同期草莓還是比較吃香的。平常草莓在春節前後售價20元/斤,年後一般會降到15元/斤左右。

而今年的疫情對草莓價格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年前相比收購價格每斤差了7-10元;下面的零售店都是關門不營業狀態,村裡封路導致配送也成了問題。更主要的是心理上影響,恐怕種植者的投入積極性下降,需要增強信心。

也有經營者不認同於金正所述的投入積極性下降的可能性,認為疫情是暫時的,草莓是北方春節前後為數不多的鮮果,

消費能力和需求還是存在的,只要消費邏輯不變,莓農的種植熱情就會持續。

浙江建德:損失慘重,未來可期

建德市新安植保有限責任公司孔建強介紹,浙江疫情嚴重,處於人員不能流通、交通管制的狀態,草莓無法僱人採摘,同時也沒有經銷商能進來收購。但如北京或西南等疫情較輕的省份,草莓價格下降有70%之多,從15-20元/斤降至目前的3-5元/斤。

將草莓的服務帶到全國的草莓大王汪建國表示,草莓貨架期短,並且季節不等人。所以目前草莓損失很慘重,很難評判。雖然今年對草莓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湖北、浙江這些重災區的莓農的損失尤為嚴重。但是他相信疫情一旦解除,草莓的附加值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未來對草莓還是有信心的。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山東青島:價格已經迴歸

青島平度也有3萬畝的草莓種植。就像青島華墾的草莓技術人員所述,草莓是北方唯一的鮮果,需求還是在的。青島方面的草莓價格經過了12-15元/斤的出貨價,大年初一到初三的短暫無價格滯銷,大年初四客戶迴流之後,目前以及到了8元/斤的出貨價,已經維持了往年同期的正常價格水平。

只要消費的底層邏輯沒有變,拐點也在到來,這個產業就還有希望

拐點: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分析人士都指出,戶外消費降低+變化,家庭消費增強+變化:變化是新機會,是增量機會。目前,產地和銷地,還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產地過剩,銷地緊缺。很多人倡議的到家業務是好,但是如何到家?到家的草莓從哪裡來?

而這次疫情,由於運輸不暢,倒是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並且催生了區域性的業務自救。

之前行業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廠商只關注銷售,不關注消費,沒有用戶思維。

肥料企業關注草莓的施肥,農藥企業關注草莓的用藥,農資經銷商會離客戶更近些,關注草莓的全程種植過程。

而疫情讓農資廠商都開始關注客戶的客戶了,都已經明白了這個邏輯,農戶銷售不暢,勢必影響投入品的採購,所以區域自救、行業自救開始了。

及地良品於利寧表示,以山東草莓為例,產地價格從2元到10元多次波動,外圍市場大環境不好催生了本地區域性業務自救,比如社區團購促進了本地產品的消化,使農產品的價格恢復到比較合理的狀態,不至於出現嚴重滯銷。現在還是比較困難的,產地端貨源的組織比較有壓力,銷地端流通不暢,有些市場都限制了,物流配送也比之前麻煩。這段時間靠“抗”,社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有機會。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青島華墾的員工每天跨越障礙,將草莓從小車挪騰到運輸車

青島華墾草莓項目的負責人劉燕濤介紹,他們和商超對接較多,他們的數據是水果店渠道雖然下滑嚴重,但是商超的需求卻在倍速增長,需求旺盛。經歷了初一到初三短暫的價格回落之外,目前收購價也已經回覆到往年的正常水平。劉燕濤分析,還是標準化種植和全產業鏈運作的抗風險能力強些。

大連草莓協會協會從技術角度號召草莓種植戶採取降溫和大量澆水的手段,延遲草莓成熟期,爭取挺過一週左右,看看各方面情況能否好轉。期待能拖到疫情解除,草莓銷售的量價就會恢復。

中化作物助力遼寧丹東東港銷售九九草莓(紅顏),王維介紹,技術服務都是前期的事情,現在最大的痛點就是賣果。雖然疫情不會影響到接下來莓農的投入(平常草莓很好賣),但是目前大家要共克時艱。由於東港草莓批發商收購佔大頭,所以當行情不好的當下,就很麻煩。現在農戶可以靠快遞解決一部分,所以現在中化靠著公司同事宣傳多賣點水果。

也有一些區域正在考慮用產品做公益的可能性,譬如捐贈給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執勤服務人員。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改變:疫情催生新業態轉型

“嗒嗒農服”草莓種植技術服務團隊創始人、技術總負責人吳迪認為,“此次‘疫情’相當於給草莓行業這輛高速行駛汽車的一次‘四輪定位’,修正著我們的銷售渠道,考驗著我們技術服務的紮實性,引導著我們所有具有技術服務基因企業的不斷創新和努力奔跑!”

吳迪向記者介紹,此次疫情阻斷一線技術服務工作,田間觀摩會以此推遲或取消,大型技術會議延遲進行,如果“疫情”發生時間很長,考慮線上進行。

開展“點、線、面”的多層次,線上技術服務工作,針對“單點”種植戶突發的生產問題,“嗒嗒農服”迅速建立了“莓得說-答農問”微信一對一問答渠道。

“‘簡潔化、標準化、節點化、系統化’是未來技術類小視頻的發展原則,比長達幾個小時‘快手’技術主播的線上互動實踐價值會更加突出。”吳迪表示,微信會員社群內還有定時的“面性”互動,

“根據平臺統一安排,嗒嗒農服全國莓農之家技術服務站負責人,在其相關微信群,一日一主題,討論互動;結合搶紅包、搶彩蛋趣味性內容,效果更好。”

即便是看重線上活動,但是吳迪也特別說明,在“疫情”期間在一定程度上,所有服務企業都在聚力以“線上”的形式“教育”著種植者,這塊“快速吸粉”的陣地必須堅守;但基於農業的行業特點,“線下”地頭戰更為重要,必須不斷提升我們的服務效能。

青島華墾的劉燕濤表示,從長遠看,未來標準化種植模式、標準化服務將更受重視,青島華墾的這個路子是行得通的。由於質量把控,華墾和山東的百果園、盒馬鮮生、佳世客、麥德龍,以及山東的大型商超等合作得都很愉快,合作社社員的收益也很可觀,受整個行情的影響較小。即便是青島周邊滯銷都沒有出貨價,給錢就能賣的時候,青島華墾也因為和商超的合同做底氣,能給合作農戶6元/斤的價格。

建德的汪建國團隊一直在服務全國的建德莓農,先後在四川新津、陝西西安、江蘇南京、湖北武漢、江西南昌建立了5個省級直營草莓服務中心,提供技術和物資供應服務。還不斷培育新品種,帶動行業健康地往前發展。

青島及地象限的於利寧仍然強調內功,大環境不好需要收縮戰線,提升現金流,增強抗風險的能力。這個時候需要變成竹筍,蟄伏下來打地基,為後續的快速增長打基礎。上半年的水果整體行情不樂觀,會比較跟隨疫情的變化而變化,趨於變好但是需要時間。

“疫”線大調研:草莓產業遭“重創”,各地催生區域性業務自救

寫在最後

近幾年,我國草莓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和草莓的高收益是分不開的。所以錢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今年的疫情會不會抑制擴大種植的積極性?是否會抑制莓農的農資投入?目前還都不好說。

用很多企業的話,就是先做好當下的事情再說。

當老辦法遇見了新問題,我們該何去何從。如何面對?這是一個問題。

就像馮衛東主編在《新秩序》的演講中講的那樣,企業要在第一曲線到達失速點之前及時尋找第二曲線的破局點。危機未嘗沒有機會存在。

在調研中,我也看到,很多地區如徐聞、長豐、建德、東港、臨沂等地都將草莓作為重點農產品發力,政府在推動產業的同時也給產業很多支持。這對疫後的產業恢復將帶來極大的支撐。

更多企業倡導的是,苦練內功,什麼都不如自身強,老話說得好,一力降十會。只有自己的基本盤穩了,才能應萬變。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會持續發生,所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直面它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它的能力,與它共處的能力。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是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