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濟南市商河縣商務信息中心電商負責人劉晶晶半開完玩笑地說,“最近除了防疫,我們乾的最多的就是對接電商平臺和商超,局長也親自上陣當起小貨郎幫助農民賣菜。”疫情防控前期,大多數地區實施交通管制,外地車輛進出受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蔬菜上市銷售的通路。

商河是農業大縣,種植多種市面上的常見蔬菜,春節期間大棚蔬菜的供應量每天至少有三四百噸。正常情況下,集中上市的西紅柿黃瓜芹菜等剛剛採摘完,就被等在村頭的客商搬上運輸車。今年,村頭的貨車不見了,種植戶採收的蔬菜與我們一樣,正在經歷著不尋常的一年,而如何能讓蔬菜快速走出田地頭,保證市場供應,也成為農村戰疫中的重要一環。

縣長帶貨:

網紅縣長挑戰10秒吃聖女果,兩次直播帶貨千斤

劉現榮是商河縣玉皇廟鎮瓦東村的黨支部書記,這個年他過得異常忙碌,除了要盯緊全村的疫情防控,春節假期的前幾天村裡的400多畝150多個大棚中的“粉貝貝”聖女果也讓他格外掛念。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剛好碰到了聖女果銷售的高峰期,劉現榮說,臘月二十八那天,進到瓦東村收購的貨車還需排隊,到了大年初二,就一輛車也沒有了。“我們村一天能摘三萬多斤,沒有車來拉,怎麼辦?”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劉現榮心急火燎,原因有兩個:一是聖女果成熟後,摘下來賣不掉過不了多久就會變壞。如果掛在秧上不摘,又會影響到下一茬的產量。其二,過年工人返鄉多,用工成本變高,大棚多的種植戶自己忙不過來,只能請人來摘,囤積將意味著不僅種植戶的收入打了水漂,還要賠上人工費。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大年初三,商河縣副縣長王帥到村裡調研疫情防控,劉現榮藉機向他如實反映了情況,想請縣長幫忙想想辦法。劉現榮說,王帥先是到大棚裡看了看,拍了幾段小視頻,後來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等多部門合力幫他們找銷路,“縣商務局的工作人員來了好幾趟,說是幫我們拍視頻發到網上,還要上淘寶直播。”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劉現榮聽說過淘寶直播,他知道王帥就是因為直播成了網紅縣長,但他和村裡的村民卻從來沒用過,這是瓦東村聖女果首次“觸網”。“我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拍了一系列視頻發到了抖音快手等媒體平臺上做宣傳,王帥縣長還在自己的賬號上發起了10秒鐘吃番茄的挑戰賽,有很多網友留言要鏈接。”劉晶晶說。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大家好,我是濟南市商河縣副縣長王帥,今天我不吃雞了,想向全網的網友發起挑戰,看看10秒鐘能吃多少西紅柿……”2月6日和7日,王帥藉助淘寶活動,用自己的賬號進行了兩場直播,將瓦東村的聖女果作為主打產品,直播吸引了超過18萬網友關注,當場預定出1000斤。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而在直播的前期準備階段,通過單位企業的多方聯繫,對接商超、發起社區團購,瓦東村的聖女果漸漸打開了新的銷路。且從正月十三開始,原來的瓦東村的老客戶辦理了通行證都回來了。劉現榮說,他懸著心終於放了下來。

對接商超市場

鎮村幹部幫隔離戶賣芹菜,不到半小時售出

與瓦東村聖女果經歷相似的,還有和它差不多時間上市的黃瓜和芹菜。不過黃瓜芹菜保鮮期短,不適合長途郵遞,如果能通過同城和近郊的超市和市場將菜賣出去是最佳選擇。有了前期聖女果的“牽線”,在外地車輛進不來的那幾天,大潤發、華聯、家家悅等大型超市趕來採購,商河當地益農信息服務社的菜籃子車開到了種植戶的地頭上。

在孫集鎮、白橋鎮的芹菜產區,通過與商超成功對接,種植戶的菜不愁銷路。2月7日,白橋鎮武漢返鄉人員微信群收到了一條消息:我們家目前蔬菜收割季節,蔬菜等不了人......得知這一情況,白橋鎮政府工作人員馬上聯繫被隔離人員所在的王學詩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清勝利用蔬菜銷售資源,僅用了25分鐘就聯繫好相關蔬菜經紀人,2萬斤芹菜被分批分次銷往了北京。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黃瓜的主產區在鄭路鎮,全鎮的種植規模達到8000畝。種植戶王付功居住的王坡村在鄭路鎮的展家瓜區,該瓜區由11個村構成,每天平均產10萬斤黃瓜。“原來我們的黃瓜大多先運到惠民縣去,那裡有一個大型的蔬菜批發市場。自從惠民出現了確診病例,路都被攔上了,我們也不敢去。”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多虧了政府幫著聯繫超市和菜籃子車。”王付功說,防控疫情的前幾天,運輸車開到村頭來拉菜,最近來往車輛越來越多,鎮上統組織到離他家四五里遠的小市場上進行交易。凡是進出市場的人都要測體溫,車要嚴格消毒。“現在他們搶著要我們的黃瓜,還有人正在和這些大超市談合作意向,以後專供超市呢。”

反思與收穫

種植戶普遍增強品牌意識,今年將推動更多農產品上網

2020年春節襲來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很多人的“常規”,也引發了更多人反思,在困境中求變。

瓦東村黨支部書記劉現榮說,當客商沒有像往常一樣如約而至,他開始意識到此前那種“坐等上門收”的狀態必須要變。瓦東村從2016年開始種聖女果,現已成村裡的主要產業,每到上市期北京上海天津的客商主動上門求購,種植戶們不愁賣且收入可觀。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像今年這樣的特殊情況,大家都是頭一次遇到。盼不來客商,有的種植戶就慌了神,不知道怎麼辦。”劉現榮說,突發的疫情讓他萌生出接觸電商的想法,儘管物流、包裝等會較現在增加一些成本,他還是想要試一試。

王付功所在展家瓜區黃瓜很早就註冊了展旺牌商標,原先離他家不遠的小批發市場是他們集中交易的地方。後來由於鄉鎮合併,批發市場距離新鄉鎮中心較遠,很多種植戶就跑去了臨縣更大的市場,“展望旺牌”黃瓜與外地黃瓜混在一起銷售,品牌效應不明顯。“聽說鎮上已經向上級彙報,要在現有小批發市場原址重建一座大型的蔬菜交易批發市場,那樣的話,我們的黃瓜就不用再拉到外地賣了。”採訪中,王付功興奮地說。

疫情下商河蔬菜“自救”:網紅縣長兩次直播帶貨千斤聖女果

菜籃子車從產地直採再送進社區,居民只需在手機上下單就有專人配送上門。防控疫情的過程中,不少商河居民首次享受到宅在家中裡也能吃到新鮮蔬菜的便捷。根據商河縣農業農村局統計的數據,截至2月9日,益農信息服務社累計向全縣52個社區配送24.22噸蔬菜。

此外,劉晶晶表示,疫情讓種植戶普遍增強了品牌意識。“他們之前沒有品牌走通貨進不去商超,我們下村的時候聽到不少種植戶都在考慮今後把菜分級,挑出品質好的走電商和超市。”商河縣商務信息中心計劃2020年將更多生鮮和此前沒有挖掘出的產品加入電商的商品池,從質量抓起為其量身定做品牌。

疫情終會過去,勝利一定會到來。當下,“菜籃子”穩定有序,蔬菜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讓種植戶更有信心打贏這場阻擊戰。劉現榮說,2月4日立春那天,大棚裡的聖女果不再積壓,價格也一天比一天好,他彷彿感受到了春天到來的希望。

新時報記者:楊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