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陽信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翟成新

本地資訊創作者 劉洪彬


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有著2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陽信活雷鋒楊廣和,把疫情防控工作當作守初心、擔使命的鍊金石,在劉廟村外出路口上風雪無阻地忙碌著、夜以繼日地堅守著,用初心和使命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被人們紛紛點贊,不虧是新時代的名副其實的“活雷鋒”。

  楊廣和,男,55歲,中共黨員,回族,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河流鎮劉廟辦事處大楊村人,他把傳承、發揚和宣傳雷鋒精神作為自己的人生座標,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學雷鋒做好事。楊廣和開的出租車上貼有雷鋒同志的畫像,印有“學雷鋒車”的字樣,車的後備箱內裝有掃帚、鐵鍁、滅火器、繩索、大搞等工具以便隨時幫助有困難的人。楊廣和給自己定下了“儘可能最低收費,遇到困難的人不收費”的規矩,並向社會承諾十三項免費服務即對殘疾人、困難的人、學校裡、老人、學生、軍人等不收費,他先後共為5000餘人義務服務,免收乘車費5萬多元。2007年光榮地成為一名政協委員,十幾年來多次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獎,被評為濱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被山東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全省先進典型,被中宣部確定為“道德楷模、文明風尚”宣傳典型。


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楊廣和的“雷鋒車”開到哪裡,好事就做到哪裡,雷鋒精神就傳播到哪裡。他曾十幾次搶救車禍中遇險受傷群眾,經他送到醫院的傷者、病人就有29人之多。2007年7月28日晚楊廣和駕車在陽信縣河流鎮駐地附近,發現了遭遇車禍的江蘇客商王存全,楊廣和二話沒說就用車把王存全送到縣人民醫院,又賣掉自己的手機,為外商墊付了住院押金,並守護到半夜。據搶救醫生講正是由於楊廣和及時把病人送到醫院,才為搶救贏得了時間,挽救了外商的生命。楊廣和以誠實守信為榮,繼承併發揚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十幾年來他共撿到現金10幾萬元,手機6部,黃牛6頭,自行車2輛,摩托車1輛,還有一些貴重物品。2005年7月3日晚,楊廣和冒雨免費送同村青年楊新倉回家後,發現車上留有用雨衣裹著的現金10幾萬元,他顧不上吃飯,想失主之所想,急失主之所急,終於設法找到了失主楊新倉,並把鉅款完璧歸趙,楊新倉感動得熱淚盈眶,激動的說“廣和,你真不愧是個活雷鋒!我一定向您學習”。

楊廣和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幾年來,他省吃儉用,共為全縣各中小學捐款3000多元。他以微薄的收入救助了5名貧困學生,其中3名考上了大學。他志願做義工,劉廟村裡村外公路有了破損,他停車就修;下了雪,他總是第一個上街掃雪;在陽信縣城經常看見他打掃衛生的身影。為了配合陽信縣開展的“十進村”行動,報答黨的恩情,他動員 全家人一起當起了義務護路工、自來水修理工。在陽信今年舉辦的梨花會期間,他在觀花臺義務打掃衛生扶老人上下觀花臺,扶老人上下車,給老人找車座,維持秩序,他堅持在梨花會義務勞動整整12年。受到各度領導和各級群眾高度讚揚。楊廣和在學習雷鋒的同時不忘宣傳雷鋒精神,他自費辦起了毛主席紀念章展、抗戰事蹟圖片展、雷鋒書籍像圖片展,開展了“建設雷鋒之鄉”萬人簽名活動。他敬商愛商,為陽信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當一位韓國投資商欲重金購買他畫的中國畫時,他爽快地拱手相送,為我縣招商引資工作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陽信:活雷鋒楊廣和“疫”不容辭堅守“疫”線


他的可貴之處在於堅持,在於執著,在於“舍小家,顧大家”,義榮辱觀。不論遇到多少困難,不管遭受多大挫折,楊廣和同志始終不渝地以“雷鋒咋做我咋做”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楊廣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譜寫了壯麗的篇章,他的行為印證了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人民服務。

楊廣和告訴記者,面對疫情,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加入戰鬥,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衝鋒在前不畏風險,防控疫情不避艱辛,用點滴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