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一)

“今天給一位阿姨抽取動脈血氣時,因為患者體重指數比較高,身體又比較虛弱……大家都帶著雙層手套,諸多因素,同事沒抽上……”

“換我去試試,摸了半天也摸不到微弱的搏動,我決定取下兩層手套……阿姨抓住我的手,怎麼也不肯讓我脫下手套,‘你要取下手套,我就不抽了’……”

“姑娘你一定要保護好你自己,我沒事的,你慢慢來……”

“本來很簡單的一個動脈血氣,我卻在那裡摸了好久,還好一次成功……”

“抽完血,阿姨說‘姑娘快去好好洗洗手,消毒去’……‘丫頭,你要保護好你自己,’……宛如對女兒般呵護……”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看著西安市胸科醫院援鄂醫療隊員嶽琳深夜發來的工作日記和照片,剛剛入睡的大腦瞬間清醒,簡單的文字、一線救援的繁忙場面……思緒瞬間被帶入,內心波濤湧動——

嶽琳是西安市胸科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裡年紀最小的一個。年紀雖小但有重症醫學科的工作經驗,專業技術過硬。疫情爆發,武漢急需護理人員,得知消息後,嶽琳沒有猶豫,主動提出申請。“我家人都在疫情防控前沿(公公和愛人是警察),我也必須做點事情……”。很快嶽琳便隨陝西省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醫療隊連夜出征,奔赴武漢。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為了降低感染風險,迅速穿脫隔離衣,能更好地投入戰“疫”,在到武漢培訓的間隙,嶽琳就跟其他兩位同事許婷、呂麗娜一起相互減掉了長髮,她們稱之“為報家國剪青絲”。隊裡唯一的男護士呂棟,更是深知自己在體力及經驗方面的優勢,即使手指破潰十多天難以癒合,仍然輕傷不下火線,始終堅守崗位,兢兢業業,鼓舞了全組士氣。

火速入黨,衝鋒在前,敢於吃苦,甘於奉獻。在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隊員身上,我們看到了廣大90後年輕醫務工作者在突發疫情襲來之時,所表現出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看到患者飽受病痛折磨,不願因為進行治療而再遭受痛苦,即便知道脫掉手套意味著什麼,仍然甘願去冒風險,最終一次成功。興奮的表情無法捕捉,但激動的心情可以透過文字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心裡。這份護患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理解與關照,超越疫情的殘酷與冰冷,如同冬日暖陽,熠熠生輝!

(二)

“不上戰場,何謂戰士?”

“註定是場硬仗”

“為自己書寫不一樣的人生”

“在這裡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同事、患者、我們強大的祖國……”

每天十多個小時的高負荷工作,雙手累到麻木,耳朵被口罩勒的紅腫,身體十分疲憊,但用西安市胸科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呂麗娜的話說“覺得自己從未像現在這樣感覺內心有力量、有衝勁兒!”

那是一種責任與使命的驅使,是醫務工作者與病魔、與時間的賽跑,也是青春理想接受現實檢驗,實現人生真正價值的途徑。在這場戰役的某個階段,我們或許會感覺困難重重,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感受到了巨大的鼓勵與支持,感受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強大力量,感受到了全國人民一條心、一盤棋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念。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我們正在做的,恰恰是此時祖國最需要的,人民最需要的。所以,我們義無反顧!”

讓自己的青春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融入到時代前進的洪流中去,這樣的青春,註定與眾不同!

願我們的戰士早日歸來,

願我們的英雄別來無恙!

逆行“武漢日記”:相同的戰“疫”不同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